運河•今日
         

北城之春 萬物生長——大城北延續千年運河文化 構築三生融合詩意新空間

發佈時間: 2022-03-24 16:55:37 | 來源: 杭州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2020年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期間提出,要統籌好生産、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佈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同年,步入上一個三年行動收官的大城北區域,也正沿著總書記的如山厚望,謀劃著一個全新未來。

奮進新時代、建設新天堂的歷史使命,巍然樹立,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高水準建設“濕地水城”的諄諄要求,也正如一縷光,照亮大城北的未來藍圖。“文化傳承,是大城北規劃建設的根與魂;生態友好,是大城北革新發展的勢與能。”市建委、市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回顧上一個三年,大城北區域實際實施項目549項,完工項目222項,“北建”已逐漸從高標準謀劃轉向項目建設全面開花,加快推動杭州多中心、網格化、組團式、生態型的空間結構落地生根。

未來三年,邁向全域再升級的大城北,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建設為核心,實施505個項目。持續提升城市文明水準,推進城市記憶工程,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保護傳承利用,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産業融合發展,推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助力杭州持續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名片。

北城之春,在文化與生態的交響中,踏歌而來。

乘時乘勢大城北

讓亞運的鼓點與文化的足音脈脈相通

跟著拱墅區城中村改造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南韓利,沿莫幹山路一路向北,從汽車北站左拐上花園崗路,來到過去的花園崗村,“這曾是南宋時期的官辦花木基地,後來作為城中村亟待提升,但也無從下手。”這個南韓利口中曾經的“南宋後花園”,如今成了杭州主城區最大的新建亞運場館,文化、科技、智慧在這裡百花齊放。

越過北莊河,以“良渚玉琮”為原型的杭州亞運會乒乓球比賽館,和起伏的坡地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再往北望,杭州亞運會曲棍球比賽場,如同一把“油紙傘”,在46.7萬平方米的公園上舒展開。一“器”一“傘”間,還穿插著商業下穿廣場、亞運廣場、全民健身中心、全媒體中心。隨著亞運會的臨近,一批智慧安防、無人駕駛、無人機運輸、低齡代步系統也正漸次入駐。

“來了就不想走。”去年11月公園試運營後,住公園邊兒的姚玉舒,每天中午兩點都會到公園的“花神國風跑道”上跳舞,雷打不動。這條綿延3.6公里的跑道,正是對花園崗村花神文化的凝練,也是推動城市歷史文脈傳承的注腳,“跑道包含著十二花神、花卉、節氣等元素。花園崗村的匠人還贈送了一批羅漢松,我們要建一個羅漢松園。”沿著南韓利指的方向,全民健身中心的屋頂,1萬平方米的人工花海也已經盤整成形,“公園開放後將每月組織與花神文化相關的活動。”而對姚玉舒和她的“舞友”來説,未來不僅能家門口看亞運,大運河亞運公園也成了她們生活的新場景。

“大運河就像是大城北的一條‘藍色血脈’,而且入選世界文化遺産的6條運河裏,只有中國大運河,是農耕時代靠人力生生‘挖’出來的偉大工程”,在拱墅區大運河文化研究院顧問洪永躍的眼中,拼搏、奮鬥、團結、融合正是大運河留給後世的文化坐標,也是亞運會所崇尚精神的內核,他們一脈相承,也讓亞運場館在大城北的崛起,有了文化的積澱。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牢牢把握機遇,持續放大亞運效應,乘勢而上、以“文”帶“體”,繼而讓“綠水青山”建得更美、走近居民生活的“戲碼”,還在大城北繼續上演。

留石高架下,一個由城市道路、高鐵線路以及高架快速路三面圍合的空白地帶已然破繭。借勢亞運,這裡建成了全國首座達到亞運會電競正式比賽標準的場館。以它為中心鋪展開的北景園生態公園,將成為以生態為主體、以電競為特色,塑造集休閒遊憩、運動健身、文化體驗、智慧互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休閒遊憩型綠地。今年春天,入口處的百米櫻花大道,又將成為周邊居民生活的一抹亮色與“打卡勝地”。

從城中村到城市地標,從空白地帶到生態公園,亞運在成為推動區域發展、提升城市品質的新勢能同時,將在一個更為長久的未來,被繼續點亮。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城北區域的3座亞運會比賽場館,將承辦乒乓球、曲棍球、霹靂舞、電競四個賽項,而在亞運後,這些建在城市裏的大型體育公園,兼具文化傳承的功能,將持續對公眾開放,充分激發全民健身熱潮,繼續盤活大城北的風氣與生氣。”

步步為營大城北

讓運河的水波與良渚的玉琮珠璧交輝

“今天,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發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大運河與萬里長城、都江堰、故宮、布達拉宮等氣勢恢弘的偉大工程一併,成為詮釋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豐碑。

“當我們以一個更宏觀的視野看大城北,你就會發現,它東有大運河,西有良渚,南面有西湖。被三個世界遺産‘包夾’,這是全國罕見的歷史文化資源價值。”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陳桂秋如此描述大城北的文化稟賦。

如何讓兩大文化地標有效整合、錯位發展,成為大城北幸福的“煩惱”。隨著《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發佈,大城北五大建設板塊的藍圖呼之欲出,“雙世遺”聯動發展的脈絡,也清晰可辨起來。

良渚遺址與大運河一脈貫通的西塘河,如一條聯通古今的文化紐帶,承載著城北門戶形象窗口和文化傳承的功能。大城北的崛起,給了這個舊時汽車零件廠遍佈的漕運要道,一次轉身的機會。

毗鄰的城北體育公園開園同時,西塘河沿線同步開啟整治。如今,一條文化景觀綠脈沿河逐步落地,原本散亂的生産生活空間也盤整一新。西塘河東岸,小洋壩農居點一期于去年剛剛落成,大氣開放的安置住宅區取代了農居聚居點,望著圍合小區裏全新的配套設施,住戶王衛芳不住叫好:“小區有了架空層,雨天也能來健身”。

不僅住得好,還要連得緊。作為大城北“新華—華豐—小河公園板塊”的重要一帶,西塘河畔總面積近56公頃的運河中央公園,與縱橫交匯的運河、十字港河、五里塘河三條景觀生態廊道串聯成網。生態、生産、生活在這條“雙遺紐帶”上有序匯聚。

另一處建設重點——勾莊中心板塊,鬱宅港、潘塘港、良渚港、長命港與西塘河串珠成鏈,一條貫通大運河和良渚的水上旅遊線路躍然紙上。以運河和良渚文化為主要特色的大運河博物院—煉油廠區塊也處在厚積薄發的重要階段。

空間上的不斷緊密,激發著更宏觀的文旅融合。2019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的印發,吹響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衝鋒號角。一批批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遺産、大城北工業遺存、世界級文化標桿、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項目的落地,在推動産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同時,也在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的全國樣板。

隨著大運河文化帶(良渚段)首個開工項目,運河西岸的良渚門戶公園的正式完工,康體、運動主題被融入科技創新的現代互動景觀。

另一頭,地處大運河文化帶、良渚運河文化走廊及工業文化魅力秀帶的交匯點,大運河生態藝術島已完成初步設計方案,未來它將串聯起運河工業遺址公園、運河生態文化公園、運河創新藝術公園,在大運河文化帶築起時空連續、業態多元的濱水空間,與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等大運河文化公園標誌性工程一道,繼續豐實大運河文化帶的文化內容,勾連起“雙世遺”的過去與未來。

共同富裕大城北

讓民族的文脈與城市的歷史並肩攜手

跟著洪永躍走出拱宸橋東地鐵站,沿著衢州街一路向西,走上拱宸橋,“從這裡再到地鐵5號線大運河站,一共1.5公里的街道,匯聚著眾多的博物館,正是大運河文化的核心展示區域,也是推動物質、精神共同富裕的新場所。”橋邊老廠房、舊倉庫改建而成的博物館裏,市民和遊客三五成群,看展覽、打太極、吹笛子、展示手工藝作品……濃郁的城市記憶撲面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達成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裕,隨即成為提升一座城的新命題。

大城北的答案擲地有聲:以15.6平方公里核心區與3.5平方公里示範區為主要空間載體,高標準、高水準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十大標桿,對標國際一流,打造一批高品質高品位的文化標桿和城市公共空間項目,全方位展示典籍中、文物中、遺跡中、創意中的杭州。

京杭大運河最南端終點拱宸橋,正是大城北譜寫共同富裕、文化先行華章的起筆之處。

一頭連接著歷史。拱宸橋橋西,老棉紡織廠、橋西土特産倉庫等老建築、工業遺存,已經蛻變為以非遺為特色的博物館群落,一些原來的重工業廠區,也逐步蛻變為文創産業集聚地。在歷史建築重煥生機的現實途徑的同時,進行著文化更好滿足群眾需求的創新實踐。

一頭連接著未來。隨著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等一大批文化建築地標,輻射帶動了全市公共文化設施的優化提升,大城北正尋求文化能級從點到面的進一步突破。兩年後,大城北文化地標——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將如一道優雅書法筆觸,橫畫在運河上空。運河兩岸,杭州運河大劇院、運河中央公園、上塘古運河夜遊項目等20個文化地標也將於亞運會前悉數亮相。其中,作為大運河文化帶浙江段建設中第一個省區協作的億元級重大文化項目,以杭州運河大劇院為代表的數個項目已經先行啟用。

運河兩岸散佈的博物館、文創園、非遺保護點,加上連片保護、重現水鄉風情的歷史文化特色街區,以及沿岸群眾家門口的“運河書房”、社區文化家園、“微網志物館”等,讓文化與生活、産業交融,共同構築“全域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與此同時,還原古運河集市的義橋老街也已完成建設;祥符老街在保持祥符橋、兩戶清末的民居、糧倉、繭房和公社的原貌前提下進行拆遷改造,將打造成為以民俗技藝為核心的沉浸式體驗勝地,成為橋西、小河直街、大兜路後的又一歷史街區。

不僅有物質的載體,與文化有關的無形記憶,也隨著中國(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杭州大運河國際藝術與科技節等高品質活動的舉辦,凝聚著大城北區域發展的延展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也由此深化,大城北推動高品質發展和促進共同富裕的“下半篇”文章,也由此生發。

一脈相承大城北

讓濱水的空間與人文的記憶煥發新生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2019年7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

2020年底,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一期等標誌性項目集中開工,九個標桿項目立刻進入熱火朝天的開工建設狀態,拉開了杭州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大幕。大運河生態藝術島項目已完成覆綠並編制完成概念性方案。與此同時,崇賢街道四維公園、良渚門戶公園項目相繼完工,運河城市公園項目完成施工圖設計……這條“錦繡地帶”,將導入對標世界一流的公園綠地、遊艇碼頭、旅遊休閒、TOD綜合體、博物院和劇院等,演進為數字經濟等知識密集型高端産業培育與發展、與時代一脈相承的城市空間與文化生態。

半山國家森林公園邊,佔地55萬平方米的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誌工程之一。它也將成為大城北城市有機更新的生動注腳。過去的高爐將變成藝術文化中心,筒倉將變成特色酒店,焦爐將變成特色餐廳,氣櫃將變成亞洲最深的室內潛水館……亞運會前開放部分公共區域後,大運河東海音樂節、國際賽艇賽、工業馬拉松等先鋒文化活動也將在此登陸。

隨著小河公園歷史建築修繕子項目開工建設,今年,小河公園建設將邁入新階段,在亞運前建成開放。在市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的口中,未來它將以倉庫藝文展區、文創商業區、景觀碼頭區三大功能區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參觀體驗,連接起大兜路、橋西、小河三大歷史文化街區,貫通主城區最後一段綠道,為周邊居民提供一個集水陸交通、文化體驗、遊覽休閒于一體的濱水綠色空間和園林式精緻、優雅、舒適見長的高品質藝文空間。

全長約23公里的世界級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將於2023年貫通。它將串聯起“門戶水街商業區”“活力藝術核心區”“工業樂活休閒區”三大區塊與“生活休閒水岸”“藝文運動水岸”兩大水岸形成互動。成為人氣集聚的商業中心,與市民喜愛的生活樂園。奇趣夢幻的燈光舞臺表演、功能豐富的青少年戶外活動空間、綠樹掩映的跑步道和騎行道……讓運河畔呈現出一派綠色生態、活力開放的現代生活。

一座遺産型城市的未來生活,與大運河沿線省市就此連結。

“自古以來,大運河經過的6省2市,經濟總量接近全國一半,長三角又是重中之重,是漕糧的重要提供地,支撐著南糧北調的宏大工程。”在洪永躍看來,大運河如同一條文明軸線,維繫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而在陳桂秋眼中,大城北可聯動上海與蘇錫常,推動杭嘉湖紹齊頭並進,正是如今杭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

運河這條主軸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一項國家戰略的推進,讓運河沿岸的8個省市一脈相承。

2019年底,大城北示範區策劃及規劃方案出爐,站在國際視野,由荷蘭MVRDV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了示範區“底稿”,十大標桿項目規劃藍圖也漸次亮相;此外,建設主體之一的市運河集團,還編制完成《大城北核心區工業遺存保護與利用規劃》,對大城北核心區內杭鋼、煉油廠、管家漾碼頭等片區範圍內的工業遺産進行系統梳理,形成工業遺産數據庫……從去年開始,大城北規劃建設進入全面、全域、全速的新階段,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等十大標桿將悉數成形,杭鋼舊址公園區塊、大運河博物院—煉油廠區塊、運河灣國際旅遊休閒綜合體區塊成片成勢推進,加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從藍圖變成實景。

在週邊,隨著中國(南方)智慧財産權運營中心長三角(杭州)孵化基地、拱墅區積體電路設計産業中心等一批立足於輻射長三角的産業項目、平臺的推進,大城北與都市圈、城市群的産業互動也越來越頻繁。

大城北的協作發展之路,正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春意盎然大城北

讓生態修復的紅利與三生融合的基底相得益彰

“三生融合”,是大城北最靚麗的底色。生態修復,則是這抹底色的本色。隨著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實施千島湖沿湖濕地和錢塘江、運河、苕溪流域濕地群生態修復,加快建設濕地公園群落,大城北正迎來“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火熱年代。

“路邊的花海已經是我們這一帶的老‘網紅’了,每年一到花季就刷屏朋友圈。”見證著拱康路蝶變的沿線居民李茂很興奮。

自拱宸橋北面的瓜山始,經過康橋後,繼續向北至崇賢新城,這段拱康路,已然成為大城北核心區內南北向的主幹道。

如今,春天到康橋看20萬平方米的花海綻放,秋天到運河農園體驗農耕樂趣,已成為拱康路沿線居民詩意生活的“標配”。但在大城北規劃之初,它卻屢受周邊居民“吐槽”。由於拱康路沿線分佈的三處渣土碼頭,承擔著主城區約70%水路的外運渣土量,這條路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坑坑洼洼”“塵土飛揚”。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一直是大城北進行生態修復的目標,最終落腳點,就是要給市民一個‘和樂、幸福、安全、舒心’的生活環境。”市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回憶,2019年底,拱康路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隔年,全市首條渣土專用道在拱康路投用,大大降低了渣土車對其他車輛通行道路的影響,沿線的景觀也一一落地。去年七月,拱康路沿線的百畝花海熱烈競放。從高空俯瞰,朵朵鮮花構成了“黨旗”“黨徽”,花團錦簇地歡慶建黨百年華誕。

主幹道上的風景日漸靚麗,小而美的綠道也不斷延長。2021年8月,大運河綠道新建及提升方案公開展示,將實現兩岸遊步道、公共空間全線貫通,進一步加強水陸聯動,也預示著一年後的杭州亞運會時,一條以人為本、公共開放、江南韻味的世界級濱水公共空間將全面建成。

家住小河直街的孫紅對此十分欣喜,“平時晚飯後逛逛家門口的小河直街綠道,週末就和群裏的跑友相約,去皋亭山或半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綠道毅行。”運河畔、林蔭下、花草間,沿著綠道且行且歡笑,“和家人朋友們一起,享受好的環境,過愜意的生活,真幸福!”

隨著河道綜合整治、綠道綠地建設不斷推進,大城北正凸顯出獨特韻味的山水人文生態特色,城與鄉的生態空間有機聯繫不斷增強。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條條廊道串聯起桃花扇戲臺、桃花島、桃花潭、桃花堤等文化景觀,一片亭臺樓閣,一派古香古色。如今,大城北地區最大的中央水景公園項目——桃花湖公園,已經全面建成。

不僅建得美,公園還融入了“海綿城市”生態理念,解決低窪積水問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讓城市更具韌性。一座集休閒、旅遊、娛樂和健身為一體的複合型城市功能生態公園,已成為大城北地區市民群眾共用的綠色空間。同一時間,不遠處的丁橋單元中央水景公園,也正如火如荼建設中。

更多的生態“盆景”,也正加快“種下”。市大城北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完成下塘河等17條河道整治項目,相關區域的防洪排澇能力由10年一遇提升到20年一遇,水質由V類提升到Ⅳ類,並已全面開展杭鋼及煉油廠地塊共192萬立方米的土壤修復治理工作,全力推動大城北全域生態環境不斷提升,生態紅利不斷釋放。

2018年至2020年三年行動期間,大城北地區實施涉及交通路網、水電設施、民生改善、生態修復等重點領域項目549項,完工項目222項。“北建”已逐漸從高標準謀劃轉向項目建設全面開花,加快推動藍圖變成現實圖景。

據悉,接下來,大城北將繼續合力攻堅,開展大運河(老運河段)保護提升工程,優化運河兩岸生態環境與景觀品質,推動15公里河道綜保工程,推動杭鋼、煉油廠區塊污染土壤修復,加快打造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等重點工程,在亞運的機遇下,乘勢而上,讓大城北的綠意越來越濃,讓民生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推薦閱讀
大城北延續千年運河文化 構築三生融合詩意新空間 另一頭,地處大運河文化帶、良渚運河文化走廊及工業文化魅力秀帶的交匯點,大運河生態藝術島已完成初步設計方案,未來它將串聯起運河工業遺址公園、運河生態文化公園、運河創新藝術公園,在大運河文化帶築起時空連續、業態多元的濱水空間,與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等大運河文化公園標誌性工程一道,繼續豐實大運河文化帶的文化內容,勾連起“雙世遺”的過去與未來。此外,建設主體之一的市運河集團,還編制完成《大城北核心區工業遺存保護與利用規劃》,對大城北核心區內杭鋼、煉油廠、管家漾碼頭等片區範圍內的工業遺産進行系統梳理,形成工業遺産數據庫……從去年開始,大城北規劃建設進入全面、全域、全速的新階段,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等十大標桿將悉數成形,杭鋼舊址公園區塊、大運河博物院—煉油廠區塊、運河灣國際旅遊休閒綜合體區塊成片成勢推進,加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從藍圖變成實景。未來三年,邁向全域再升級的大城北,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群建設為核心,實施505個項目。
新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窯灣核心展示園"入選省重點文旅産業項目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窯灣核心展示園項目規劃面積2482畝,總投資30億元,建設歷史建築群修繕及復建工程、旅遊服務設施、水上旅遊、大運河文化集中再現工程等。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2022年江蘇省重點文化和旅遊産業項目”名單,新沂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窯灣核心展示園”入選。調整豐富景區商業業態。
看,運河原點最美“天際風景線” 2021年6月16日無人機航拍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開展了河道清淤、綠化建設、濕地保護修復後,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2017年9月建成並對外開放,2018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20年9月,朱華勇拍攝的大運河博物館建設者。
通州運河邊舉辦二十四節氣之雨水傳統文化閱讀體驗活動 活動現場,國學博士朱欣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經典國學《易經》,朱老師為大家解讀《易經》的同時,將國學的智慧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結合,帶來耳目一新的國學文化閱讀體驗。在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雨水時節裏,活動再次融合了節氣養生知識,讓讀者朋友們沉浸在文化體驗活動之中。2月18日上午,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在通州區冬奧文化廣場開展了主題為《經典國學——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的傳統文化閱讀體驗活動。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