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臺兒莊古城文化産業園走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前列

發佈時間: 2021-01-08 17:11:44 | 來源: 大眾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1月8日出版的大眾日報《棗莊新聞》,在頭條位置刊發稿件,介紹了臺兒莊古城文化産業園成功創建國家級示範園區。全文如下:

2020年12月25日,從北京傳來喜訊,棗莊市臺兒莊古城文化産業園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

該産業園設立於2011年5月,2012年10月被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産業試驗園區,2017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創建資格名單。截至2019年底,園區進駐企業606家,年實現營業收入8.3億元。

推進城市轉型

據臺兒莊區委領導介紹,該區強化一個理念,即圍繞促進城市轉型,著力打造産業轉型示範園區。把文化産業作為城市轉型的主要引擎,把示範園區創建作為城市轉型的戰略平臺,育企業、引人才、強産業,引領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高品質發展。

突出兩個定位,即堅持文化和旅遊雙重定位,著力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把大戰文化、運河文化、魯南民俗文化作為旅遊的靈魂,將紅色旅遊、休閒旅遊、節會旅遊作為文化的載體,通過“文化遺産資産化、文化載體場景化、文化特色在地化、文旅産品體驗化、文旅産業要素化”,促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

創新三大舉措,就是堅持立法保護、政府引領、市場運作。在立法保護上,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山東省臺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棗莊市政府出臺了《棗莊市實施##_FORMAT_LT_##山東省臺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_FORMAT_GT_##辦法》,建立了“1+4+14”的全鏈條綜合監管體系,為創建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委託知名專業機構,編制了園區概念性規劃、控制性規劃和重大建設項目等相關規劃,厘清了園區功能分區和發展方向。在市場運作上,組建臺兒莊古城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園區的運營和管理;通過制定入園招商政策,吸引文化類企業集聚發展。

探索建設新模式

明確一園四區,優化功能佈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編制了18平方公里的園區發展規劃,明確古城核心區、大戰主題區、文化産業聚集區、濕地休閒度假區等四大功能分區,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據統計,創建期內累計投資1.2億元,實施了道路聯通、水系貫通、生態提升、服務設施配套、古城夜景亮化“五大工程”。

聚焦特色産業,夯實發展支撐。突出運河文化傳承、非遺文化保護、抗戰精神弘揚和兩岸文化交流四大特色,重點發展六大産業。文化旅遊産業方面,完成古城重建,並成功創建5A級旅遊景區。2019年古城核心區共接待遊客771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4.85億元。

會議會展産業方面,先後引進賽事、會議、寫生團500余個(次),培育非遺博覽會、春節文化博覽會等特色展會品牌20余個,會展業年綜合收入8000余萬元。

影視産業方面,進駐影視演藝公司20余家,被省影視文化學會評為“山東四大影視基地”。

文化創意産業方面,依託臺兒莊古城國家版權貿易基地,搭建版權交易服務平臺。在2020年上半年全國5A級景區文創排行榜上,該園區位列19位。

資訊産業方面,建成“創客空間”文化産業園創業孵化器,進駐27家資訊服務與軟體外包企業;智慧旅遊大數據平臺投入運營,吸引400余家電商加盟。

教育培訓産業方面,棗莊職業學院落戶臺兒莊,為園區産業發展集聚後備人才。與70多所院校達成合作協議,5萬多名師生先後來園區開展寫生教學。成立山東大運河文化教育發展有限公司,承接黨員幹部培訓和中小學生研學教育業務。園區先後被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山東省統一戰線教育基地和棗莊市幹部教育基地現場教學點。

引領作用凸顯

創建臺兒莊古城文化産業園,給棗莊市、臺兒莊區帶來了什麼?

帶動了城市轉型發展。將歷史、文化、古城、濕地、現代農業有機融合,催生和實施了軟體與服務外包産業園、運河印象小鎮、雙龍湖濕地觀鳥園、濤溝河濕地度假區等一大批重點産業項目,帶動了區域經濟和文化的“雙提升”。2019年,在園區帶動下,臺兒莊區接待遊客突破1200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92.7億元;拉動全市旅遊消費總額實現257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

促進了文化傳承發展。堅持把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守正創新作為“重頭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重建後的古城以“百館”為載體,展示“百業”“百藝”,被稱為“運河文化的活化石”,是目前世界上二戰遺跡最多、保存最完好的二戰紀念城市之一。近年來,先後舉辦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30余場次。2017年臺兒莊古城與法國塞納古堡締結姊妹景區,開闢了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徑。

彰顯了園區責任擔當。聚力脫貧攻堅,探索“旅遊扶貧項目+貧困戶”“旅遊産品加工+貧困戶”等模式,帶動貧困戶在家門口參與旅遊産業發展,實現穩定增收脫貧。聚力退役軍人創業就業,累計安置83名退伍軍人就業,4名退役軍人入園創業。聚力“六穩”“六保”,累計為入園企業減免租金及管理費1086.2萬元。因疫情期間閉園,為員工按時足額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成立古城培訓及評價中心,為富餘勞動力轉崗就業無償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助力企業和員工共渡難關、增強後勁。

《中共棗莊市委關於制定棗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搶抓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2020年12月25日,中共臺兒莊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臺兒莊區委關於制定臺兒莊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機遇,實施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建設戰略,加強運河文化、紅色文化、魯南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推進文化旅遊實現高品質融合發展,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走在前列。“十四五”期間或者未來更長一段時間,相信隨著大運河文化帶戰略的實施,臺兒莊古城文化産業園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為棗莊創新轉型高品質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張環澤通訊員張嚴新報道)

 

推薦閱讀
河南“十四五”規劃:推進黃河、大運河河南段適宜河段旅遊通航和分段通航 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推進能源革命,謀劃建設外電入豫新通道,加快國家主幹油氣管道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完善能源産供儲銷體系。【河南“十四五”規劃:推進黃河、大運河河南段適宜河段旅遊通航和分段通航】中共河南省委關於制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動淮河、沙潁河等航道升級改造和區域性樞紐港口建設,推進黃河、大運河河南段適宜河段旅遊通航和分段通航,推動幹線、支線、通用機場協同發展,打造交通強省。
臺兒莊古城文化産業園走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前列 2020年12月25日,中共臺兒莊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臺兒莊區委關於制定臺兒莊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機遇,實施大運河文旅融合發展建設戰略,加強運河文化、紅色文化、魯南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推進文化旅遊實現高品質融合發展,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走在前列。把文化産業作為城市轉型的主要引擎,把示範園區創建作為城市轉型的戰略平臺,育企業、引人才、強産業,引領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高品質發展。2019年,在園區帶動下,臺兒莊區接待遊客突破1200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92.7億元。
運河之上看寧波:大河文明奔騰千載再“出海” 上林湖越窯博物館展出的越窯青瓷李典攝在三江口東岸,兼有祭祀媽祖和商貿協調功能的慶安會館應運而生,成為當地古代海上交通貿易史的歷史見證。寧波三江口李典攝中新網寧波1月8日電(記者李典)“天一閣的這兩處碑文足以看出古時浙東運河的繁盛之景。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李典攝已有450餘年歷史的天一閣,縱使風雲變幻,始終倣若一位從容智者,見證著、記載著浙東運河蜿蜒行至寧波,由姚江、奉化江匯合成甬江,奔流入東海。
近30億!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整治清分工程PPP項目採購中 (3)環境物聯網工程通過建設環境物聯網,構建項目區智慧生態管理系統,實現對雨水情、汛情以及流域生態系統要素的動態監測和智慧化管理,能系統分析和深度挖掘項目區生態環境問題、預測生態系統發展過程、實現水務管理和生態環境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系統化、智慧化,為提升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供支撐。1月7日,中國水網從E20環境平臺標訊採集系統E標通獲悉,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整治清分工程PPP項目社會資本採購公告發佈。本項目合作期為25年,其中建設期為3年,運營期22年。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