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之上看寧波:大河文明奔騰千載再“出海”

發佈時間: 2021-01-08 17:11:37 | 來源: 中新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寧波三江口 李典 攝

中新網寧波1月8日電(記者李典)“天一閣的這兩處碑文足以看出古時浙東運河的繁盛之景。”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副院長張亮一邊俯下身打開手機手電筒,一邊向記者解釋著碑文的釋義。燈光斜映下,斑駁的正楷字體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日前,記者探訪“天下第一藏書樓”天一閣,試圖通過這扇文化窗口,追溯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

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李典攝

已有450餘年歷史的天一閣,縱使風雲變幻,始終倣若一位從容智者,見證著、記載著浙東運河蜿蜒行至寧波,由姚江、奉化江匯合成甬江,奔流入東海。

如若説京杭大運河溝通了黃河與長江流域,將大河文明連成整體,那麼浙東運河則將其觸角伸向了海洋,與海上絲綢之路相接,為大河文明找到了一個出海口。

“和處於內陸的運河段不同,浙東運河寧波段並不僅僅是一條提供水源的河流,用現在的話講,它更像是一個調節水資源的系統。”張亮解釋,長江中下游地區河網密布,對那裏的人們來説,如何控制這些“亂無章法”的水,對生産生活至關重要。

天一閣兩處石碑記載了運河盛況李典攝

在張亮看來,這種對水的控制很大程度上與江南地區農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相生相伴:早期先民們通過潮汐等規律,利用自然河道與人工河道進行灌溉、運輸;而有了運河,加之擁有避風良港,南來北往的貨物亦選擇在寧波轉机、交易。

浙東運河穿越“江南第一古縣城”寧波慈城而過。有了運河,當地人便沿河去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做官、經商,外地人則在此貿易、歇腳、訪古。隨著往來人流趨於密集,慈城日漸繁華。

尋跡此地,古鎮的高墻庭院和別致景觀依稀可見盛時之景,周邊居民愜意閒居,沿街店舖展示著琳瑯商品,濃濃的煙火氣吸引著遊人駐足留念。

寧波慈城一景李典攝

順著運河而下,書籍、瓷器、茶葉等貨物一路向東,晃悠悠到達了世界各地。在慈溪上林湖,“熱衷水路”的越窯青瓷從明州港(寧波港口古稱)起航,先至廣州,經波斯灣,銷往亞洲、非洲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架起了中國通往世界的“海上陶瓷之路”。眼下,沉寂良久的越窯青瓷亦在尋找新的復興契機,試圖通過互動體驗製作等方式讓青瓷“出圈”,擴大其影響力。

運河匯入東海的三江口處,自古商賈雲集、貿易頻繁,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一大門戶,塑造出寧波通江達海的大氣底色。

上林湖越窯博物館展出的越窯青瓷李典攝

在三江口東岸,兼有祭祀媽祖和商貿協調功能的慶安會館應運而生,成為當地古代海上交通貿易史的歷史見證。寧波市文化遺産管理研究院世界文化遺産中心主任楊曉維告訴記者,清代,寧波商業船幫得以迅速發展,北號商幫為彼此更好地協作,捐資成立慶安會館,在此商討制定業務章規等,推動了行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

作為浙東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的一部分,如今的慶安會館以其“輝煌恒赫,為一邑建築之冠”的外形和承載厚重歷史的精神內核成為各地遊客的打卡點,向世界訴説著這座河海名城的獨特氣質。

時至今日,浙東運河依舊舟行櫛比、檣櫓相連,並未遺失其原有功能。蜿蜒東去的運河水,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重國家層面佈局下,將繼續書寫助力中國大地經濟騰飛濃墨重彩的一筆。(完)

 

推薦閱讀
近30億!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整治清分工程PPP項目採購中 (3)環境物聯網工程通過建設環境物聯網,構建項目區智慧生態管理系統,實現對雨水情、汛情以及流域生態系統要素的動態監測和智慧化管理,能系統分析和深度挖掘項目區生態環境問題、預測生態系統發展過程、實現水務管理和生態環境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系統化、智慧化,為提升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供支撐。1月7日,中國水網從E20環境平臺標訊採集系統E標通獲悉,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整治清分工程PPP項目社會資本採購公告發佈。本項目合作期為25年,其中建設期為3年,運營期22年。
有山有水!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啟景觀打造工程 而在旁邊建設有這樣一個水景後,從西側看,這條“巨輪”便像航行在水中一樣,從而呈現更加優美的身影。修建道路打造碼頭水路陸路都可到達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緊鄰大運河河道,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除打造“山水景觀”外,一些基礎配套設施也在建設之中,施工人員正在修建道路,打造碼頭,未來水路陸路都可到達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大運塔的西側,一條南北向的道路正在建設之中,南側的道路基本建成,北側正在攤鋪二灰土,準備進行道路建設。
建立生態環境資源“1+6”合作機制 大運河蘇州段統一司法保護尺度 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1+6”合作機制的建立是姑蘇區人民法院在已形成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聯盟基礎上,主動作為,聯合蘇州6家檢察院建立起更深入的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模式。江蘇省蘇州姑蘇區人民法院日前牽頭京杭大運河蘇州段沿岸沿線的相城區、虎丘區、姑蘇區、吳中區、吳江區及工業園區6家檢察院,建立深化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的“1+6”合作機制。該機制將在堅持一體保護、統一司法尺度、踐行恢復性司法、整合司法資源等方面增強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合力。
合肥至六安高速G40江淮運河大橋開始拆除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1月6日,合肥至六安高速改擴項目再傳捷報,G40江淮運河大橋正式開始拆除升級重建,這是繼該段保通線順利實現通車後,又一重大工程節點突破。同時,為滿足引江濟淮水利工程和適應2級航道需求,根據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需要,須對大橋進行拆除並在原址上重建新橋。目前,老橋護欄、橋面鋪裝層等結構附屬物和主橋上部結構已逐步有序拆除,下一步將對下部結構及引橋部分展開拆除工作,待拆除完畢,後續新建橋梁作業隊伍緊跟其上,保證工序銜接緊湊,新建的江淮運河大橋將在原老橋的基礎上煥發新貌,指日可待。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