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近30億!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整治清分工程PPP項目採購中

發佈時間: 2021-01-07 16:09:29 | 來源: 中國水網 | 作者: 徐冰冰整理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1月7日,中國水網從E20環境平臺標訊採集系統E標通獲悉,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整治清分工程PPP項目社會資本採購公告發佈。

1609987219146560.png

項目總投資:約298379.91萬元

工程規模:(1)河道險工及橡膠壩工程

河道險工段採取工程防護措施,滿足河道行洪安全要求:牛牧屯引河潮白河口~北運河主槽長約4.65km,通過河道擴挖疏浚使其滿足河道設計洪水標準;鳳港減河京冀界~北運河主槽段長3.0km,通過河道擴挖疏浚和堤防加高培厚使其滿足河道設計洪水標準。

改建曹店橡膠壩滿足河道蓄水灌溉和生態要求,抬高北運河蓄水水位,利用牛牧屯引河反向供給潮白河,供給潮南潮北灌區及下游寶坻灌溉用水。

(2)生態駁岸工程

北運河干流牛牧屯引河~一期工程首端主河槽兩岸岸頂外各100m以內的規劃堤防以內區域、北運河干流木廠閘~冀津界段主河槽左岸頂外30m以內的區域、牛牧屯引河潮白河口~北運河段主河槽左岸頂外30m以內的區域、鳳港減河京冀界~北運河主河槽兩岸岸頂外至堤防以內區域和大運河荷花公園,紅線範圍內綠地改造提升、生態駁岸優化、濱河步道設計和景觀節點設計。

(3)環境物聯網工程

通過建設環境物聯網,構建項目區智慧生態管理系統,實現對雨水情、汛情以及流域生態系統要素的動態監測和智慧化管理,能系統分析和深度挖掘項目區生態環境問題、預測生態系統發展過程、實現水務管理和生態環境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系統化、智慧化,為提升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供支撐。與此同時,拓展大眾互動體驗、生態教育途徑,豐富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

本項目合作期為25年,其中建設期為3年,運營期22年。

 

推薦閱讀
運河之上看寧波:大河文明奔騰千載再“出海” 上林湖越窯博物館展出的越窯青瓷李典攝在三江口東岸,兼有祭祀媽祖和商貿協調功能的慶安會館應運而生,成為當地古代海上交通貿易史的歷史見證。寧波三江口李典攝中新網寧波1月8日電(記者李典)“天一閣的這兩處碑文足以看出古時浙東運河的繁盛之景。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李典攝已有450餘年歷史的天一閣,縱使風雲變幻,始終倣若一位從容智者,見證著、記載著浙東運河蜿蜒行至寧波,由姚江、奉化江匯合成甬江,奔流入東海。
近30億!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整治清分工程PPP項目採購中 (3)環境物聯網工程通過建設環境物聯網,構建項目區智慧生態管理系統,實現對雨水情、汛情以及流域生態系統要素的動態監測和智慧化管理,能系統分析和深度挖掘項目區生態環境問題、預測生態系統發展過程、實現水務管理和生態環境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系統化、智慧化,為提升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供支撐。1月7日,中國水網從E20環境平臺標訊採集系統E標通獲悉,北運河香河段綜合整治清分工程PPP項目社會資本採購公告發佈。本項目合作期為25年,其中建設期為3年,運營期22年。
有山有水!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啟景觀打造工程 而在旁邊建設有這樣一個水景後,從西側看,這條“巨輪”便像航行在水中一樣,從而呈現更加優美的身影。修建道路打造碼頭水路陸路都可到達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緊鄰大運河河道,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除打造“山水景觀”外,一些基礎配套設施也在建設之中,施工人員正在修建道路,打造碼頭,未來水路陸路都可到達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大運塔的西側,一條南北向的道路正在建設之中,南側的道路基本建成,北側正在攤鋪二灰土,準備進行道路建設。
建立生態環境資源“1+6”合作機制 大運河蘇州段統一司法保護尺度 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1+6”合作機制的建立是姑蘇區人民法院在已形成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聯盟基礎上,主動作為,聯合蘇州6家檢察院建立起更深入的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模式。江蘇省蘇州姑蘇區人民法院日前牽頭京杭大運河蘇州段沿岸沿線的相城區、虎丘區、姑蘇區、吳中區、吳江區及工業園區6家檢察院,建立深化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的“1+6”合作機制。該機制將在堅持一體保護、統一司法尺度、踐行恢復性司法、整合司法資源等方面增強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合力。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