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千年大運河 描繪新願景

發佈時間: 2020-10-09 15:28:3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航拍江蘇淮安裏運河文化長廊。王昊攝(人民視覺)

本報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張賀、陸婭楠)2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配套規劃專場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會同中宣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集中宣傳大運河相關配套規劃,並就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及大運河沿線8省(市)實施規劃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組成,全長近3200公里。大運河文化融匯了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區性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已編制的4個專項規劃為:以遺産保護為核心,統籌協調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示與活態傳承的《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專項規劃》;以通水通航為核心,研究謀劃大運河全線有水和適宜河段優先實現旅遊通航的《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專項規劃》;以生態指標為核心,務實推動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和生態空間管控的《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以文旅融合為核心,創新推進大運河各類文化旅遊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品牌建設的《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項規劃》。

此外,大運河沿線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8省(市)聚焦重點任務,分別編制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分省實施規劃。目前4個專項規劃和8個地方實施規劃已全部正式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四梁八柱”規劃體系已經形成,這也意味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頂層設計已經基本完成。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專項規劃》將大運河沿線與其歷史文化價值存在直接關聯的超過1200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列為規劃對象,附錄列出了作為規劃保護重點的368項大運河代表性文物和450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清單。

《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專項規劃》近期的重點任務是組織、指導大運河沿線各地及相關專業機構,在總結國內外運河遺産、線性遺産保護經驗基礎上,針對大運河不同於一般文物的活態特性,凝練大運河保護理念,制定保護利用、監測管理相關標準規範;開展大運河文物、文化資源調查,建立健全文化遺産數據庫、數字資源庫和監測預警平臺;編制或修訂大運河相關保護規劃,細化保護展示利用措施,明確空間管控指標要求;強化安全監管,推動文物執法督察由事後處罰到事前預警轉變,全面提升大運河文物安全防護水準;指導各地圍繞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一批重要的大運河考古研究、保護修繕、博物館建設等項目,提升保護展示利用水準。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編制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方案》,圍繞“館”“址”“園”“岸”“遺”“段”“品”“神”等八個方面謀劃了一批重點項目,並區分國家級和省級,安排了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適當補助。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會同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凝練和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抓緊研究謀劃一批重大文化項目,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共建共治共用,早日實現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美麗願景。

推薦閱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九“崇文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崇文門篇鑒賞|崇文門(文明門)元朝的文明門,在當時又叫哈達門。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崇文門篇鑒賞由於崇文門有個總課稅司,就把“海岱”解釋為“山陬海耀”,這是極為牽強的。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崇文門篇鑒賞大都設計為十一個城門的“劉太保”就是劉秉忠。
千年大運河 描繪新願景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組成,全長近3200公里。大運河文化融匯了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區性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以文旅融合為核心,創新推進大運河各類文化旅遊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品牌建設的《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項規劃》。
秋來運河晚 無詩不江南——楓橋景區承辦“楓橋夜泊”大運河文化詩會 “清芬擬入芝蘭室,博雅如遊書畫船”,通過本次“楓橋夜泊”大運河文化詩會的舉辦,全力打造“旅遊+詩詞文化”沉浸式體驗新模式,讓更多人感受到濃郁的“運河魂”“蘇州韻”和“江南風”,助推蘇州城市文化軟實力和楓橋品牌影響力,助力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本次活動分為文化詩會和文化沙龍兩個部分。本次活動作為第二屆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園林板塊重要組成部分,以傳統詩詞文化為載體,充分利用大運河“最精彩一段”,深度挖掘“江南第一詩境”資源優勢,活動通過全方位演繹獨具魅力的江南詩詞文化,呈現出一台充滿江南詩韻視聽盛宴,以延續楓橋歷史文脈,賦能城市創新發展,滋養並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大運河“蘇州故事” 大運河蘇州段遺産的重要節點遍佈姑蘇。姑蘇運河文化的歷史積澱和現實優勢得天獨厚、無可比擬。”在昨天的專家理論研討會上,沈健教授認為,蘇州是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呈現出大運河獨特的城市歷史文化景觀。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