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規劃》出臺 多處涉及洛陽

發佈時間: 2020-09-30 10:22:45 | 來源: 河南日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9月29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近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原則、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其中,多處內容涉及洛陽。

《規劃》將大運河沿線與其歷史文化價值存在直接關聯的超過1200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列為規劃對象。包括序言、9個章節、4個專欄和2個附件,涉及北京、天津、河南等八個省(市),實施期限為2020-2035年,展望到2050年。作為大運河的中心和樞紐城市,《規劃》在佈局上突出了洛陽的核心地位。

《規劃》頂層設計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大項目。其中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洛陽新潭及南關碼頭遺址、漕渠遺址、洛河故道古沉船、天津橋遺址、洛陽澗西蘇式建築群等項目列入“大運河重要文物系統性保護項目”;隋唐大運河倉窖考古遺址公園(含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黎陽倉遺址)、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倉窖博物館等項目列入“大運河展示闡釋體系建設提升項目”;回洛倉遺址、洛陽漢唐漕運水系遺址等項目列入“大運河重要遺址考古研究項目”。

同時,《規劃》還提出要圍繞大運河文化遺産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北京、揚州、洛陽等城市探索推進大運河重要點段國家遺産線路建設。洛陽實現了《規劃》各類項目的全覆蓋。

“加強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高品質打造大運河洛陽段,既是洛陽的使命擔當,也是重大發展機遇。”洛陽市文物局負責同志表示,下步,洛陽將按照《規劃》相關要求,圍繞運河遺存和相關遺址,強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抓好大運河沿線重點項目建設,打造運河示範城市。

推薦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落幕 取得五大成果 近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在北京舉行。 圍繞“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用新未來”主題,2020京杭對話舉辦了“1+8+N”項活動,即1個主論壇暨開幕式、8項主場活動,以及來自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的N場主題活動,兼具國際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和傳播性特色,發揮京杭兩端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突出展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提升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國際影響力。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九“崇文門(上)” 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城門改建,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建成。明正統四年(1439年)重修並加築甕城,改名崇文門,取《易經》"文明以建""其得剛健而文明"之意,與宣武門相對稱,左文右武。崇文門既是走酒車的門,又是收稅的地方。明清時將京師稅務衙門設於此地,徵收商稅,其稅收居全國之首,因此又叫“稅門”。
河北衡水打造大運河歷史文化風情街區 再現昔日“小天津衛”繁榮景象 ​29日,河北省衡水市旅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峰在衡水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衡水市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口挑水壩,打造了大運河歷史文化風情街區,再現昔日“小天津衛”的繁榮景象。
《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規劃》出臺 多處涉及洛陽 9月29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近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原則、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其中,多處內容涉及洛陽。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