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中國科大:“機器化學家”帶來科研新範式

發表于:2023-04-24 10:47  作者:吳月輝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唐義瑞

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大趨勢,國際學術界已對“人工智慧驅動的科學研究”形成共識:人工智慧將帶來科研範式的變革和新的産業業態。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裏,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一群科研人員正積極投身這項實踐:深耕精準智慧化學領域,推動科研範式變革,並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

“機器化學家”展現出智慧新範式的巨大優勢

如何創制一款芬頓催化劑?在中科大“機器化學家”實驗室裏,大量瓶瓶罐罐的實驗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科研人員無需試來試去,整個過程簡單而高效。

記者在實驗室看到,科研人員在人工智慧程式中輸入問題:什麼類型的非貴金屬元素常用於芬頓催化劑?很快,程式就會給出答案。程式提供的答案來自自主研發的文獻機器閱讀系統,它能迅速讀取海量文獻,基於統計數據分析,幫助科研人員選擇最佳的元素組合。接下來,就可以調出“機器化學家”平台中保存的芬頓催化劑實驗模板,根據人工智慧推薦的元素組合編輯液體進樣站的參數,並讓名為“小來”的“機器化學家”平臺幫助進行實驗驗證。這樣,“小來”便可以開始它的芬頓催化劑創制之旅。

“實驗數據經處理後,輸入‘小來’獨有的計算大腦中,産生人工智慧模型,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優化實驗方案。”中科大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江俊告訴記者。

“小來”等人工智慧工具和平臺,是中科大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江俊團隊的研發成果。其中,人工智慧程式由化學數據驅動,並結合人類化學家的知識進行機器學習訓練,能夠針對使用者提出的問題給出初步的實驗建議。“小來”則是團隊自主開發的集閱讀文獻、自主設計實驗、材料開發于一體的“全流程機器化學家”平臺,它能夠從數以億計的可能組合中找到最優解,進而加快材料研發。

實驗室裏,由“小來”驅動的機械手臂伸縮自如,精確抓取配製試劑。

“全流程機器化學家”平臺到底有多強大?以潛力巨大的高熵化合物催化劑為例:獲得最優配方需要測試極其龐大的化學配比組合,如果依賴傳統研究範式,這一過程可能需要1400年,而“機器化學家”發揮數據驅動和智慧優化的優勢,從55萬種可能的金屬配比中找出最優的高熵催化劑,僅需要5周時間。

專家認為,這種“機器化學家”的研究工作擺脫了傳統研究範式的限制,展現出智慧新範式的巨大優勢。

利用人工智慧將科學知識數字化、代碼化

猜測、嘗試、糾錯,再猜測、再嘗試……在過去150多年裏,傳統的化學研究範式深度依賴“試錯法”,其局限性使得物質創制的週期長、成本高,難以實現高效、節能。

此後,由量子力學發展而來的量子化學,成為化學家使用的工具。化學家們可以在電腦上進行模擬實驗來驗證某個理論,大大提升了效率。然而,化學研究對象日益複雜化、高維化,面對龐大的化學空間,配方和工藝的搜索常常止步于局部最優,無法進行全局探索。

在計算化學領域有過10年研究經歷的江俊感慨:“我們的化學體系非常複雜,超算雖然進化很快,但還是無法應對它的複雜度。”

怎麼辦?必須找到新的方法。

和江俊一樣,中科大教授李震宇也一直在關注和思考這個問題。

“精準化是所有化學家的一個夢想。我希望把這個東西放進去,想讓它轉化成什麼就能百分百轉化成什麼,過程中還不會産生任何另外的東西。”李震宇説,“這就要求整個化學研究能做到精準的設計、表徵、製備和調控,要求整個過程是透明可控的,裏面的機理也是清楚的。要實現這個目標,整個研究範式必須改變。”

逐漸興起並快速迭代進化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讓江俊和李震宇看到了解決這些難題的希望。

江俊認為,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把科學知識數字化、代碼化,並進行遷移。“也就是説,我們隨時調用優秀研究者發明的代碼。他們的智慧結晶,只要我用一個‘子函數’就能調用過來。如果只靠人腦來學習、實踐和訓練的話,整個過程就會很漫長,知識的遷移就會變得低效。”

於是,江俊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是否可以借助人工智慧技術開發一種新工具?在他的構想當中,這個工具能夠幫助科學家突破思維局限,利用數據建立有效的複雜模型,從而指導化學實踐。

2014年,江俊團隊提出“機器化學家”概念並開展相關科研工作。經過8年攻關,團隊通過開發和整合移動機器人、化學工作站、智慧作業系統、科學數據庫等技術,在2022年成功研製出數據智慧驅動的“全流程機器化學家”。

“機器化學家”助力催生化學研究新範式

如今,“全流程機器化學家”在科學研究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中科大鄒綱團隊篩選光學活性薄膜材料時,為找到目標材料,需要混合多種分子來控制薄膜厚度、應力、灰度等工藝條件,其可能性有上百萬種。團隊努力了10年,終於將不對稱因子提高到了1.2,但離理論極限2.0還有非常大的差距。借助“小來”,他們在兩個月內找到了不對稱因子1.95的工藝條件,高度逼近理論極限。

江俊成功走出了第一步,讓化學科學家們深受鼓舞,更加堅定了以人工智慧技術推動化學科研範式變革的決心。

今年1月,中國科學院精準智慧化學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李震宇擔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如何改變化學研究範式這一關鍵科學問題,探索建立化學研究的精準化、智慧化雙驅動模式。”李震宇介紹。

李震宇認為,當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化學研究最大的困難和挑戰來自數據。“已有的大量數據來源複雜,品質參差不齊。這些數據混在一起,讓人工智慧去學習,很可能會學到一些錯誤的知識。所以,我們希望發展一些新的技術,能夠進行一些更高精準度的表徵,同時還能夠形成一套數據標準,在這個基礎上去做數據驅動的智慧化學。”

“機器化學家”的出現,讓化學家們解放了雙手。也有人擔心:未來化學家們可能會無事可做。江俊表示不用為此多慮:“一個好的技術工具出來,也會賦予更多的可能性,讓科研人員做更多的事情,發現更多的前沿理論。”

“機器化學家”的出現,推動化學研究範式的改變,也對未來的化學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江俊説,比如,在人才培養方面,既需要具備紮實的化學基礎,還要有開放的心態,要善於、敢於學習各種新知識。

未來,江俊希望建成一個“機器化學家”大科學裝置:在一整棟大樓裏,佈置上百個機器人、上千個智慧化學工作站。基於這樣一個大平臺,各個課題組的實驗數據可以交匯、共用,産生海量數據,自動提煉出數字化的知識圖譜和人工智慧的模型,進而指導機器人自動優化生産更好、更高效率的化學品或新材料,實現數據智慧驅動的化學研究新範式。

對於精準智慧化學重點實驗室的首個重點應用研究,李震宇和同事們目前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基於精準化、智慧化雙驅動的化學研究新範式,對現有氮資源轉化相關反應進行全面評估,提出綠色低能耗轉化新路徑,創制新型催化體系,在氮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實現突破。

李震宇説:“氮資源高效轉化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希望新的研究範式能夠給我們帶來幫助。”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