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 > 

“創新安徽”奏出華彩樂章

發表于:2023-04-24 10:47  作者:鹿嘉惠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唐義瑞

區域創新能力躍居全國第7位,連續11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創新環境躍升至全國第3位……近年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下好創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加強原始創新、主攻技術創新、強化産業創新、落實制度創新,實現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跨越發展,科技強省建設邁出鏗鏘步伐。

攻堅克難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近日,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電漿體運作403秒。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電漿體物理研究所EAST大科學團隊解決了一系列前沿物理和技術整合問題,包括長時間尺度下的電漿體位形約束、高功率射頻波加熱與電流驅動、電漿體與壁相互作用、關鍵分佈參數的實時診斷等。

一年來,我省聚焦打造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強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關,強化有組織科技攻關。

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編制“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清單60項、“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清單40項,組織實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4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18項,組建能源網際網路、水科學、江淮氣象、先進功能膜材料等聯合基金並組織實施項目58項。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有組織的科研,滾動編制“替代”“轉化”等清單,組織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和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15項,聚焦我省十大新興産業發展“卡鏈”“斷鏈”産品和技術開展攻關,組織實施“揭榜挂帥”項目9項,有望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高標準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清單化、閉環式推進實驗室服務保障各項工作,在量子資訊領域實施省科技計劃項目13項。支援實驗室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啟動實施,“空地一體量子精密測量實驗設施”可研報告已報國家部委,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成功發射並在軌運作。

完善省級創新平臺佈局。穩定運作、適度擴容發展省“一室一中心”,新認定2家省技術創新中心,總數達34家;強化動態運作管理和績效評估考核,兌現“一室一中心”政策獎補資金8750萬元。出臺加快發展高水準新型研發機構的實施意見,培育高水準新型研發機構29家。啟動新一輪省重點實驗室申報認定工作,完成25家省重點實驗室驗收。

積極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開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認知智慧”“壓縮機及系統技術”2家實驗室入選全國重點實驗室。積極推進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安徽中心和基礎數學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建設。

産業創新

聚焦擴“聲”增“量”

科技與産業“兩張皮”難題怎麼解決?我省以科技創新帶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興産業,打造有形、有感的創新型産業載體和集群。

近日,記者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中國量子科技企業正發力打造中國量子晶片設計與生産製造鏈,成功開發出國産自主量子晶片設計軟體及國産量子晶片無損檢測、鐳射修復等核心硬體設備。位於合肥的中國首條量子晶片生産線2022年已完成1500批次生産。

深耕量子未來産業新賽道。組建規模30億元的量子科學産業引導基金,成立量子科技産學研創新聯盟。成功舉辦2022量子産業大會,集中簽約12個産業標桿項目,招引啟科量子、弈維量子、幺正量子等企業落戶合肥高新區。

全省國家級創新型城市增至6個,總數位居全國第5位;國家高新區新增至8家,總數位居全國第8位;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9家;滁州全椒節能環保內燃機等4家基地入選國家火炬特色産業基地。

一年來,我省突出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建設行動,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規上製造業企業研發“兩清零”行動。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大力培育企業創新主體、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分層次培育科技型企業,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企業服務機制,2022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463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3900家左右。

頂格推動人工智慧産業發展。先後赴上海、深圳等地開展“雙招雙引”,成功舉辦中國·合肥(“科大矽谷”)人工智慧企業家峰會圓桌會議等6場重大活動,會見客商178批1212人次,推進重點項目63個。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2022年在省科技重大專項立項、重點研發計劃立項中,企業牽頭或參與的佔比分別達92.9%、55.7%。指導海螺集團、安利股份、荃銀高科組建省級創新聯合體,開展共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制度創新

耕耘體制改革“試驗田”

日前,中國科大採用“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方式,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將職務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分配後,學校擁有的國有股權部分,以協議形式轉讓給科技成果完成人,且暫不支付轉讓費,讓科技成果完成人擁有100%的成果股權,待科技成果形成的股權整體轉讓時,再按轉讓的價格支付轉讓費。去年,學校通過賦權方式轉化21項科技成果,其中16項科技成果已在安徽轉化成立企業,通過技術許可轉讓項目13項、合同金額1.79余億元。

聚焦痛點難點,通過改革破除障礙和藩籬,才能為科技成果轉化“鬆綁助力”。我省深化“人才團隊+科技成果+政府參股+股權激勵”模式,遴選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50個。開展省屬科研院所創新績效分類評價,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深化人才評價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6家試點高校已賦權成果80項。

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開班招生,創新類稅收優惠減免379.6億元,設立2億元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帶動銀行向10358家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511億元……一項項創新舉措,正助力科研攻關。

一年來,我省持續加強科技創新頂層設計。緊盯科技強省目標,系統佈局全省科技發展重點工作,制定出臺安徽省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行動計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等,明確安徽省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的重點方向、重大任務和重要舉措。

不斷加強科技人才引育。獲批地方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家,新建省級引才引智示範基地7家。強化院士工作站建設,柔性引進院士及團隊人才122人。獲批國家外專項目38項,組織實施省級外專項目30項,引進東歐高層次人才25人。入選中國政府“友誼獎”1人,入選第十批省“外專BR計劃”20人。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