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持擴量與提質並重,打好非公有制經濟轉型升級攻堅仗
加快我區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必須堅持擴大總量上規模,提高品質上水準,轉型升級上檔次,堅持政策鼓勵與激活內力相結合,政府支援與創新發展相結合,放寬市場準入與提高核心競爭力相結合,積極探索規模化、特色化、專業化、高新化轉型升級之路。到2017年,力爭全區非公有制資本投資規模年均增長30%以上,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5%以上。
著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規模化發展。加快全區非公有制經濟轉型升級,首先要解決“量”的問題,沒有規模的擴張、總量的擴大,提升品質就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米之炊。做大總量,關鍵有三條:一要做強企業,這是基礎。全面實施好這次剛出臺的非公有制強優企業培育計劃,把各種扶持支援政策落實到位,集中優勢資源,培育發展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非公企業,多植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之“苗”,多育正在茁壯成長的産業之“樹”,形成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二要做大産業,這是關鍵。堅持引導企業向各類園區、開發區集聚,提高産業集聚度,推動有産業關聯的企業“抱團”發展,打造一批規模大、關聯度高、特色鮮明的産業集群,以集群做大産業、做大總量。三要做活市場,這是核心。隨著現代市場體系加快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打不開,企業的步子就邁不開。要抓好市場培育,重點建設一批輻射面廣的區域性、全國性商品專業市場。企業要面向市場、盯緊市場,生産品質優、銷路暢、附加值高的産品,創新行銷模式,發展新型業態,提高市場佔有率。
著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特色化發展。因特色而産生、發展、壯大,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和內在要求。必須堅持把特色化作為企業安身立命之本、發展壯大之道,作為加快我區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途徑,突出做好特色産業、特色企業、特色産品這三篇文章。一是發展特色産業。要立足和挖掘自身特色,不斷打造新的特色,力求無中生有、有中創新、創新中做大。圍繞國家産業政策、我區産業規劃,積極投向我區“14+10”千億元産業體系,參與重大産業基地建設,參與縣域經濟發展等,加快發展現代特色産業。二是發展特色企業。要在打造特色産品上下功夫,搶佔行業制高點,爭當行業領軍企業,打造“百年老店”。文化是企業的魂。要在塑造企業特色文化上下功夫,把企業特色文化內化於心、外化于形,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發展特色産品。強化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沒牌的要創牌,小品牌要努力打造成大品牌,單一品牌要著力打造出系列品牌,國內品牌要向國際品牌挺進,爭創出更多在國內外有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大的名牌、大牌。福建泉州從最初的貼牌,到現在擁有安踏、利郎、勁霸一大批品牌,成為“中國鞋都”“中國休閒服裝名城”“中國建材之鄉”“中國瓷都”等10多個國家級産業集聚地,走的就是特色發展、品牌帶動之路。
著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專業化發展。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高端産品和服務需要産業鏈上的多個企業共同協作才能完成。非公有制經濟的顯著特點就是配套經濟。必須著眼于全産業鏈的協作配合,把專業化發展作為加快我區非公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向專業化分工協作要訂單、要效益。抓好專業産業園區建設,依託産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專業配套協作型産業,促進入園企業專業化生産、社會化協作、資源迴圈化利用,打造産業集群,形成聯合發展“艦隊”。這些年梧州積極發展再生資源、不銹鋼、陶瓷等專業園區,北海著力發展電子資訊産業園和臨港工業區,形成了産業集聚效應。各市可以很好借鑒這種模式。要圍繞大集團大企業,壯大一批重點配套企業,增強上下游産業和相關産業的集聚度,延長産業鏈條,提升專業化分工協作水準。柳州的汽車配套産業,玉林的發動機配套産業,百色的鋁材配套産業,北部灣地區的石油化工和紙製品配套産業,還有佔全國産量60%以上的蔗糖配套産業等,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非公企業在參與龍頭企業生産協作中,既要“跑龍套”,又要把自己分工專營的環節做專、做精、做深,打造細分領域的“第一品牌”。要構建專業配套服務體系,在更大範圍開展軟體服務、工業設計、電子商務等技術性服務,形成原材料供應、成品半成品生産、輔助研發、廣告、售後服務、資訊服務和倉儲物流等完善的配套業務,在配套中發展壯大自己。
著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高新化發展。高新化發展是加快我區非公有制經濟轉型升級的著力點,跨越發展的制高點。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提高技術裝備和科技水準為切入點,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向高端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發展,鼓勵非公企業在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海洋産業等新興産業領域加快發展,不斷提高産業層次和發展水準。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鼓勵非公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全面提高非公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各類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實驗室和檢測中心向非公企業開放,加大對非公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援力度,推動科技成果在非公企業中加快轉化。支援科技人員領辦創辦科技型企業,鼓勵科技人員將科技成果轉化為資産和股份,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非公企業具有體制靈活、經營高效的特點,在科技創新上動力更強、反應更快。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和優勢,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産品創新、品牌創新和生産經營模式創新,使我區非公有制經濟走上高新化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