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深入。根據中國西南地區及東盟十國教育發展水準,近年來職業教育領域合作日益成為“更熱”的選擇,並在技術人才培養、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不少教育界人士認為,中國與東盟應在職業教育方面細化合作項目,擴大效益。
——職教內容走出國門互相融合 人才服務多地發展
在廣西、雲南等地,經常可以見到東盟國家留學生的身影。他們中不少人在中國學習,不求“文憑”只求“技術”。
中國西南地區和不少東盟國家的教育、人才、經濟發展狀況相似,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需求旺盛。隨著中國職業教育壯大,西南地區職教力量吸引著東盟學生,而東盟國家獨特的文化氛圍、市場前景也吸引著一批中國學生前去交流,職業教育的融合粗具規模。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魯昕不久前在南寧表示,目前中國已組建600多個職教集團,覆蓋100多個行業部門、1萬多家企業、近600個科研機構和50%以上的中職校、90%以上的高職校。
魯昕説,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民俗相近、文化相通。自1991年以來,中國和東盟連續舉辦5屆教育交流周,建立10個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簽訂多項教育合作協議與互任學歷學位協議,開展對東盟國家高端人才培訓。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學院利用廣西與越南相鄰的地緣優勢,積極開展與越南的交流合作,2002年被中國農業部確定為“科教走出去”戰略項目試點單位,註冊成立了廣西華亞金橋有限責任公司,在越南河內市設立辦事處,為中國農業科教“走出去,請進來”構建起服務平臺。近20年來,學院依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探索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國際化路子,先後與越南、寮國、緬甸、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政府、高校及企業三個層面,在人員互訪、人員培訓、互派留學生與教師、雙邊貿易、良種推廣、示範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成效顯著。
今年7月12日,中國—東盟農業培訓中心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揭牌成立。中心依託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辦學資源,承擔東盟國家農業培訓、交流與合作任務。
——廣西為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創造條件 平臺機制效果已現
教育交流需要校與校的積極互動,也需要政府層面的鋪路搭橋。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高楓表示,廣西多年來與東盟國家在農業、機械、語言等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願與東盟國家一起培養技術人才。
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首屆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在南寧召開,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寮國教育及體育部副部長孔習·盛瑪尼、越南教育部副部長阮榮顯、柬埔寨教育青年體育部副國務秘書英·德、印度尼西亞教育部總秘書長古塔瑪等參加聯展和論壇。來自中國及東盟國家的140多所學校在會上展示學生作品、洽談項目交流,並就職業教育如何繁榮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研討。
當日,柬埔寨中等藝術學校校長霍恩·業來到會議現場,與廣西藝術學院副院長黃志豪談起彼此學校的課程設置。“藝術的交流是沒有國界和級別限制的,我們願意與柬埔寨的藝術類學校互派學生,共同發展。”黃志豪説。
百色學院在這次洽談會上與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就兩校教育合作項目進行了交流,簽署了《中國百色學院與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學分互認協議》。根據協議,今後廣西百色學院專科畢業的學生,只要通過英語測試便可去英迪國際大學學習,修滿學分後便獲得英迪大學頒發的本科畢業證書。而在百色學院獲得學士學位的本科畢業生,則可以在英語測試合格後前往英迪大學就讀碩士課程,成績合格後獲得碩士學位證書。馬來西亞英迪大學的學生也可以依據相應標準來到百色學院開展學習。
魯昕表示,隨著網際網路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結合的新經濟發展範式的逐步確立,全球技術要素和市場要素配置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這種變化促使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競爭進入了嶄新的階段。職業教育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教育類型,正在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在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中,中國願意不斷擴大對外合作與交流。本次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是中國和東盟各國加強職業教育雙邊與多邊合作的重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