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趨勢
“落榜”保送生擠向自主招生
2012年,南寧二中有一名學生化學成績優異,但其他科偏弱,如果通過高考,不一定能考進上海交大。在全國中學生化學奧賽決賽現場,上海交大的招生老師經過面試,直接將其招為免試保送生。如果按照新的保送政策,這名學生無法獲得保送資格。
有高中老師認為,從選拔偏才的角度來説,保留保送生的渠道,還是有一定作用的。有些學生理科素養很高,但語文、英語等比較差,如果按高考分數未必能考進名校,這類學生通過保送進入大學,更有利於他們發揮專長。如果一刀切大大提高門檻,全國一年只有200多名保送生,實際上保送制度相當於取消了。
如何讓一部分“有特長”的學生進入高校?同時,各高校又如何保證“網羅”到中意的優秀生源?清華大學一名招生老師告訴記者,被保送拒之門外的優秀學生,可通過自主招生渠道進入大學。清華大學2014年自主選拔“領軍計劃”也納入了明年失去保送資格的奧賽獲獎者,獲得該計劃認定的學生將享受高考總分最高降60分錄取,以及最高加30分選專業的優惠政策,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享受最高降至一本線的錄取優惠。同樣的,其他高校也會運用自主招生這“另一扇門”,為“落榜”的保送生——那些在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優秀名次、又沒進入國家集訓隊的學生開出各種降分錄取條件。“可以預見,2014年的自主招生考試將前所未有的激烈。”一高校招生老師説。
[ 相關連結 ]
保送制度的演變
1958年,一些大學對工、農、老幹部、工農速成中學的優秀畢業生採取免試保送。
1984年,原來的國家教委在師範、礦業等全國10多所大學進行招收保送生試點,全國招收近6000名保送生,佔當年招生人數1.2%。
1985年,保送生試點院校擴大到全國的43所高校。
1988年,我國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保送生的暫時規定》,對保送生條件、高校招收保送生的程式等作明確規定,之後全國保送生數量一路飆升。
2000年,教育部要求大規模削減保送生,2001年,保送生人數從上年的2.5萬人直接削減為約5000人。
2014年,預計全國保送生僅2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