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清在醫療一線工作20餘年,長期從事肢體畸形與殘疾的矯形與康復治療,2022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楊華清所帶領的團隊被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
“奧運永不結束,我的收藏之路也不會停止,我會一直為奧運科普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第二個人民警察節之際,雲南邊檢總站騰衝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警花帶你和移民管理警察一同巡邏共和國一號界碑。
這一年,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這一年,祖國西部邊陲喀喇崑崙高原上,戍邊戰士的身影凝成了不朽的界碑;這一年,在奧運會賽場,中國人創造了新的歷史和奇跡;這一年,中國航太人帶著國人的夢想奔赴星辰大海,天宮課堂更是點亮了無數孩子的航太夢......
第四屆進博會圓滿收官。中國外文局所屬6家新聞單位共派出20多名中外記者,聚焦現場,記錄精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記者都有什麼感悟。
從擁有軍旅夢的小男孩到精通射擊的戰士,再到掌握所有作戰專業的連長,這位“養成係”連長不斷蛻變,履行著“讓黨放心,強軍有我”的錚錚誓言。
聽起來有點拗口,但畫家董希源確實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藥材製成的紙上創作了一組有關中藥的畫。
“他是我定義的樣子。沒有人阻撓,沒有人指正。”
我們在做玻璃的時候,就是希望把我們民族當中優秀的、偉大的、閃光的文化點,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錶現出來。
作為一支紅軍連隊,“紅菜盤”跟隨連隊南征北戰,屢建奇功,見證著一代代官兵創造的無數奇跡。進入新時代,“紅一連”官兵始終勇當先鋒打頭陣,敢挑重擔任主攻。始終把軍魂融入靈魂,讓戰旗永隨黨旗飄揚。
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現場,戰旗方隊作為裝備方隊第一個通過天安門受閱。回想起通過天安門的那79秒,胡長春感慨背後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一張CT片,是和平年代“紅一連”官兵傳承前輩們矢志不渝、不負使命的紅色基因的生動證明。
“我志願參加首次維和任務,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這是陳列在“紅一連”史館中的一張申請書,白紙紅字,都是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的。
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系列黨員人物微紀錄片
“從小是黨和人民的助學金,讓我讀完了初中、高中和大學,我更感恩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我要為黨、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切。”——李蘭娟
閃淳昌是我國應急管理工作不斷變革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更是我國《安全生産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多項安全法規標準主要起草人……
他給火箭造“大腦”
徐海不僅是中南大學的年輕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也是一名擁有23年黨齡的老黨員。
“如果不能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我覺得是我的一種罪過。”
在北京,有這樣一群“樹木醫生”,他們通過“健康診斷”提早掌握樹木健康和生存情況,量身定制“治療方案”,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巢陽,就是這群“古樹醫生”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