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預算監督要警惕“牛欄關貓”
2014年不少省市的地方兩會“三公”經費預算安排明顯寬鬆,有“假節約”嫌疑,甚至可能造成隱形浪費,尤其是規模更大的行政經費預算,更待細化監督
近期,各省地方兩會公佈的2014年“三公”經費、行政經費預算數據引發關注。《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了解到,儘管與往年相比有一定降幅,但與公眾期望相比,多地2014年“三公”經費的預算安排仍顯寬鬆,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和部門“假節約”,甚至變相縱容浪費的現象,這表明財政預算的“緊箍咒”並未在一些地方踐行中央有關要求的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宜引起重視。
預算降幅“趕不上”規定要求
近一年多以來,中央和地方均制定了嚴格從緊的公務消費文件規定,吃、住、行、遊均受約束,一些地方文件甚至細化到明文禁止額外洗漱用品。但本刊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些規定對“三公”消費的約束力度,並不能在財政預算中同步體現。
以沿海某省為例,2013年12月該省出臺了《省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方案》,要求省委書記、省長出國(境)每年不超過1次;其他省級領導同志1個任期內出國(境)不超過2次,或2年內出國(境)不超過1次。
有專家學者估計,按此方案規定,2014年該省省本級因公出國、出境次數“砍掉一半還不止”。但經省人代會通過的該省省本級“三公”預算報告顯示,2014年該省因公出國(境)預算支出5641萬元,與2013年的7445萬元相比,降幅不足四分之一。
公務用車方面,2013年11月國務院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執法執勤、機要通信、應急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及按規定配備的其他車輛。據此,全國一些地方和國企已經啟動新一輪公車改革,將存量公車幾乎全數拍賣。然而,該省地方財政預算顯示,2014年仍安排了4000多萬元新車購置費用,以及近4億元公車運作維護費用。
公務接待方面,由於條例要求,建立國內公務接待清單制度,如實反映接待對象、公務活動、接待費用等情況。此前一些地方“叫苦”:如此一來,沒有人敢吃,也沒有人敢請。但從地方兩會公佈的“三公”經費預算安排來看,這個“擔心”似乎“過頭”了。2014年該省省本級公務接待費支出財政安排了2.58億元,比上年的2.89億元略有下降。
縱向比較看,2014年這個沿海省“三公”經費財政預算削減幅度也並不突出。本刊記者查閱2010~2014年數據發現,該省“三公”經費預算一直有所下降,其中2012年降幅達13%。多名該省人大代表在審查預算草案時説,“三公”經費預算是有壓縮,但明顯不及預期,尤其是“佔大頭”的公車經費和公務接待費。
其他省區市也存在類似情況。本刊記者梳理多地兩會預算報告發現,2014年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三公”經費預算的下降幅度超過10%,山東、江蘇、青海、廣西、寧夏等省區降幅約為5%,仍有一些地方報告未提及相關數據。
連續擔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陳舒告訴本刊記者,“三公”及行政經費每年壓縮5%是中央政府多年的承諾和要求。從今年各地方兩會傳遞的資訊看,“三公”經費的壓縮比例與往年相比,並沒有額外突出的力度。
預算寬鬆涉嫌“假節約”
結合當前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整體要求,部分群眾、專家學者及黨政幹部針對多地較為寬鬆的“三公”經費預算安排,提出了一些疑問:
其一,“三公”經費連年結余,為何預算居高難下?本刊記者梳理近年多地財政預算、決算報告發現,即便撇開奢侈浪費的因素,“三公”消費低於財政預算安排的情況已經成為常態。
比如,某市2012年市本級“三公”支出決算數為10.1億元,比年初預算少花了1.1億元,但2013年初該市市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安排11.1億元,超出2012年實際支出1億元。
其二,預算資金沒花完,就算厲行節約?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説,每年地方政府曬“三公”經費決算時,總能聽到“節約多少財政資金”的説法,但令公眾質疑的是,“給多了花不完,就算節約?實際支出不需要那麼多,為何不直接在預算中砍掉?”“寬鬆的預算約束,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默許’、‘縱容’公款亂消費。”
其三,會不會激發新形式的突擊花錢?本刊記者採訪了解到,“三公”經費的總數是由各部門預算匯總而來,這部分經費已經通過預算劃撥到各部門。有了預算安排,各部門就可以支出這筆錢。某省直機關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自從“八項規定”出臺,一般不敢隨意公款接待、超標準接待,結果是“有錢花不了,為花去這筆錢得想盡辦法”。
行政經費預算更待“紮緊”
“財政預算更需發揮‘緊箍咒’作用。”為促進公務消費預算資金適度安排,他們建議:
一是進一步提高“三公”經費開支透明度。本刊記者前期採訪了解到,目前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未公開提及削減“三公”經費的相關數據,僅以“嚴格落實八項規定”一筆帶過。
面對本刊記者“嚴格執行公務消費規定,‘三公’經費預算是否有更大的壓縮空間”的提問,某省財政廳廳長説,“壓縮空間最主要考慮的是適度問題,應該根據實際需要,確保正常公務活動運轉,在節約原則下安排支出。而要保證適度原則,一要確保‘三公’經費公開,二是保證確實用於公務,這些都需要在公開透明的前提下接受監督。”
二是要求地方結合實際制定“三公”消費細化標準。早在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就提出,在財政預算公開已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推動建立現代財政預算管理體系,應該要走向嚴格公務消費預算支出標準。
一些地方已經開始了相關探索。廣州市在2013年公佈“三公”經費開支賬本的同時,公佈了公務車、公務接待和因公出國的相應標準,比如每輛車每年3.7萬元,吃飯每人次100元,出國每人次5萬元。2012年7月份,浙江溫州市出臺“史上最細公務接待標準”,將公務接待餐標限制到每人每餐60元。
曾參與全國人大代表公共預算讀本編著的中山大學公共預算學副教授牛美麗説,細化公務消費標準,能夠避免“管住小的管不住大的”,能夠精準地按此標準編制“三公”經費預算,真正做到實事求是,按公務實際需要列支,而不是在往年的基礎上人為壓縮一定比例。
三是紮緊行政經費的“大袋子”。西安交通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李景平教授認為,落實八項規定、踐行厲行節約,在管緊政府“錢袋子”方面,“三公”經費只是個小頭,佔同級財政支出總額約10%的行政經費才是大頭,大到政府樓堂館所、公務人員工資福利,小到水電煤氣。比如某省2014年省級行政經費預算安排達100.7億元,而“三公”經費僅佔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