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1年12月17日14時30分,由火箭派公司研製的“火種一號”空間微重力生物載荷試驗裝置——中國首個商業航太生物載荷,通過搭載星眾空間“靈巧號”衛星平臺,在西北某試驗場跟隨“華羿一號”火箭發射升空。本次發射飛行高度250km,微重力水準10-4g,衛星遙測參數正常,生物載荷工作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火種一號

“火種一號”是國內首個由民營企業設計研製的空間微重力生物試驗裝置,旨在為近地空間生命科學探索、航太生物醫藥研究、生物技術試驗等提供便利的微重力研究服務和商業化解決方案。

為了滿足商業生物載荷在小型化、模組化、低成本方面的需求,“火種一號”採用了新的設計思路。在系統架構上,採用了基於ARM處理器的SoC技術進行軟硬體協同設計,基於Linux定制開發了首款生物載荷作業系統,並實現了首次技術驗證。在可靠性上,採用了雙機備份的策略,提高在軌故障診斷修復能力與生存能力。在功能設計上,整合了智慧環境感知模組、生物成像模組、通信控制模組、生物反應器模組等多種功能模組,滿足空間生物實驗核心需求。在創新性上,借助雲計算中心與邊緣AI,基於Keras R-CNN初步建立的生物細胞在軌計數與識別檢測框架,是“火種一號”在生物細胞在軌觀測領域進行的大膽嘗試與技術探索。

據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宇航生命科學獎獲得者、火箭派首席科學家莊逢源,“火種一號”總設計師陰曉昱等介紹,我國已進入載人空間站時代,微重力對制藥、生物技術、材料科學和營養學等幾個主要行業來説是一次顛覆性的歷史機遇。它能大大縮短新藥和疫苗的研發週期,加快蛋白晶體和新材料的開發進程,其潛在的科學價值和商業利益都是巨大的。

火箭派創始人程巍表示,需求和成本是當前商業航太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火箭派還將採用“星箭一體化”的設計思路,從産業化的視角出發,打造空間生物實驗室,為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商業化的空間技術産品與服務。

火種二號

目前,火箭派已與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等多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接下來將結合微流控晶片、PCR、AI等技術,開展對細胞形態學、分子生物學生物載荷的研製與商業合作。火箭派生物載荷首席科學家閆維新透露,“火種二號”細胞形態學生物載荷的具體設計工作即將完成,“火種”系列生物載荷計劃在2022年進行多次商業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