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到河南省週口市淮陽區的焦女士投訴稱,自己4歲的兒子因右腎盂狹窄在河南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醫”)連續接受2次手術,均失敗,差點誤失右腎,遭遇維權難、退費難,“每次醫生都告訴我們手術非常成功,可為何放管都失敗了?”記者帶著焦女士的疑問,對此進行跟蹤關注。

放管接連失敗手術反差引質疑

2020年8月30日,4歲的王某森因發燒意外被發現腎積水、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9月14日,父母從柳州帶他回省醫小兒外科就診,其被確診為右側重度腎積水、泌尿系統感染,全自費接受“全麻右側腎盂輸尿管成形術”治療方案。

2020年9月16日,王某森第一次在省醫接受了以張某峰、王某暉、高某等組成的團隊手術。患者王某森出院回到柳州後出現臍周疼痛。10月26日,王某森在當地醫院復查發現,腎盂手術後前後徑擴大到33mm,積水未減少,反而出現了增加(手術前:腎盂前後徑22.7mm)。王某森被迫返回省醫。11月23日,復查發現腎盂前後徑一度達到56mm。

“2020年11月27日,省醫副主任醫師王某暉、管床大夫高某和我們溝通表示,需要重新放管。我們希望孩子早點恢復健康,接受了醫生的建議,選擇了重新放管。沒想到噩夢一步步逼近。”焦女士説。

同年11月30日,再次接受手術後,王某森彩超復查結果顯示,腎盂前後徑56.5mm,積水再次增加。

復查時,院方稱二次放管的位置偏低,需要重新進行全麻手術,再進行放管。(央廣網發患者家屬供圖)

“第二次手術復查後,王某暉告訴我們,孩子這次手術放管的位置偏低,需要重新進行全麻手術,再進行放管。要不然就是把管取出來,進行造瘺。這不得不讓我們對省醫的手術治療和補救方案産生質疑。”焦女士稱。

焦女士告訴記者,第二次手術後,他們找到省醫泌尿外科大夫孔某暉(第二次手術主刀大夫)諮詢原因。令他們驚訝的是,孔某暉回答支支吾吾,表示不清楚該手術的情況。讓患兒家屬産生了懷疑:手術是否被越庖代俎?“院方又建議切除右腎,一個4歲的孩子,這個代價我們承受不起。”焦女士表示。

11月30日王某森再次手術後,出院診斷依舊為右側重度腎積水。(央廣網發患者家屬供圖)

同年12月5日,王某森被迫轉診到其他醫院泌尿外科,彩超顯示腎盂前後徑68mm,診斷為右側腎盂積水、發熱、泌尿道感染。

王某森被迫轉診到其他醫院泌尿外科,診斷為右側腎盂積水、發熱、泌尿道感染。(央廣網發患者家屬供圖)

同年12月9日,王某森在其他醫院取出省醫放置的尿道支架,切除造成梗阻的組織,再次接受了尿道支架手術。2021年2月22日,王某森康復出院。

失敗等同事故?院方稱待鑒定

焦女士表示,事發一年多的時間,患者家屬向省醫醫患辦反饋過相關訴求,但沒有得到省醫關於問題的處理意見。

焦女士産生質疑:患者在第一次手術觀察中已出現血尿,且第二次手術,雙J管未放到腎盂處,而是放在膀胱內,省醫的主治大夫為何堅持稱屬正常情況?她認為,省醫的治療方案有問題。此外,患者家屬表示不清楚第二次放管是誰在手術,“為何大夫每次手術結束均稱放管很順利、很成功,讓家屬放心,卻是接連失敗?”

2021年10月14日,省醫醫患辦及宣傳部尹某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王某森手術失敗不等同於醫療事故。王某森家屬反饋的情況,院方幾個月前已收到,院方將組成手術評估組評估手術失敗原因。

近日,省醫醫患辦相關負責人電話中告訴焦女士,該院組成的王某森手術評估組認為,手術本身就存在不成功的風險,王某森出現的手術反覆失敗,是合理情況。

院方認為,手術從來不是以結果來衡量對與錯,患者家屬簽定有風險協議。如果認為省醫手術有過失,可以通過司法鑒定來確認責任,給醫患雙方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

“我們手術本來就花去了不少費用,做司法鑒定同樣需要不少費用。我們還要生活,萬不得已才會考慮這種方式維權。”焦女士無奈地表示。

王某森兩次手術失敗,是否等同醫療事故?解決醫患糾紛,除了司法鑒定,是否還有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對此,央廣網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