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心臟病患者常常房顫和冠心病同時存在,治療所需的藥物種類較多。而不論是兩病共存的患者,還是單病種患者,通常會用到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藥,這兩種藥物能相互替代嗎?

讓我們先從藥物帶給患者的助益説起。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靶點為“血小板”,通過減少血小板形成從而減少血栓,針對的是動脈血栓的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後,血管管徑較小,在此基礎上血小板形成的栓子更易阻塞血管,抗血小板藥物用於冠心病的目的是防止動脈血栓的形成。常用的口服藥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藥物的作用靶點在“凝血因子”。靜脈內血流較慢,凝血因子容易聚集,進而容易發生血栓,所以抗凝藥物針對的是靜脈血栓的治療。而房顫容易誘發腦卒中,就是靜脈血栓的形成導致的。房顫患者常用的口服抗凝藥有華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藥等。

房顫和冠心病兩病共存的患者,因每個人所處的病程不同,藥物聯合運用的狀況亦不同。比如,冠心病介入術後的患者,一般情況下圍手術期採用三聯治療(雙聯抗血小板藥物+一個抗凝藥物),出院後改為雙聯治療(一個抗血小板藥物+一個抗凝藥物),並持續至12個月,之後單用抗凝藥物。又如,對於沒有進行介入治療的冠心病合併房顫患者,經評估具有高缺血風險、低出血風險,可以長期雙聯抗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療。

疾病機制不同,藥物方案也不同。患者遵醫囑服藥,在隨訪過程中及時評估,根據病情調整方案,切不可因為作用“相像”而想當然替換藥物。

(金賢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