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里西北邊寨,三千攻兵掃塵埃;廢胎棄石呈亮奇,筋痛骨麻腰伸開;播撒油鹽彰顯彩,砥礪奮進將英才;習風吹春脫貧事,輝增芳地福濱淮。”4月17日,大家至淮濱縣張裏鄉徐寨村時,被這滿墻的詩詞震撼。

“我們村不用通知,大家都會定期自覺的把草塘裏草除除、清掃馬路、撿撿垃圾、修剪修剪路邊的樹枝啥的。”該村村支部書記丁福德告訴大家。

“而過去,徐寨村卻是環境‘臟亂差’、窮的‘一塌糊塗’的空心村’,村裏的年輕壯漢們娶媳婦都難,沒人願意嫁過來,大都選擇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小孩。”

image.png

徐寨村地處淮濱縣西北角,西與息縣包信鎮、北與息縣崗李店鎮交界,全村轄19個村民組,耕地面積4825畝,人口897戶3286人,常年“麥茬豆、豆茬麥”輪著種植,群眾收入不高。

近年來,徐寨村以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將昔日的貧窮落後村變成了環境優美、産業興旺的先進村,先後榮獲省級人居環境示範村、縣法制建設示範村、鄉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我們實行包組、包段、責任到人,實行網格化管理,垃圾做到日産日清,公益性全員定時上下班,垃圾運到轉机站,再由鄉里轉運,”丁福德告訴大家。

“你看,這個小遊園于2019年年底建成,全是公益性崗位的人打掃。”

大家看到,小遊園內,三五成群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正在開展戶外拓展活動,他們賞花賞景朗讀書,稚嫩笑臉寫下純真,追逐奔跑記錄朝陽。

徐寨村這優美的環境,怡人的景態,讓我們不禁稱讚!

“去年4月,我在政府的幫助下,承包了村裏六個雙孢菇大棚,一家人在一起管護,一個棚可以掙1萬元。”徐寨村貧困戶付新芳高興地説:“公司給我提供種子、技術,雙孢菇不愁賣,我就出個勞力,多好!”

像付新芳一樣,該村把20個已經建成的雙孢菇大棚分發給5個貧困戶,貧困戶的“後脫貧時代”得到了産業支撐,美好的日子得到了鞏固。

image.png

“我在陳士朋這裡打工,一天可以掙80元,我還有自己的菇棚,俺也有雙收入喲。”該村村民張萬民笑得合不攏嘴。

“2019年我村極力爭取食用菌産業建設項目,得到了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雙孢菇基地于當年年底建成,2020年3月就開始投入使用了,效益很不錯。”張裏鄉主任科員、徐寨村責任組組長劉海波説。

除了雙孢菇,徐寨村張萬亮的亮麗奇紅薯種植合作社,從最初的一百畝種植面積、一家自營店發展到目前的600余畝、五家自營店,經營範圍覆蓋信陽市、河南省駐馬店市等五個縣區,産品型號為“煙薯25”,俗稱“老頭迷”,最適合烘烤,廣受消費者好評。

還有徐俊清帶頭養殖的皖西大白鵝、雪松産業......一項項産業在徐寨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我們還將“鄉土”“鄉愁”情懷與村莊自然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利用老壓布石,老石磨、石盤、廢棄輪胎、竹子、青磚等,打造出造型各異的原生態景觀。高標準修建文化廣場,購置安裝健身器材,完善活動室、器材室、會議室、圖書室、閱覽室、籃球場等等。”劉海波説,“通過墻體繪畫、固定宣傳欄、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形成濃厚的道德風尚,每年召開大會,表彰‘孝善敬老’、‘脫貧之星’、‘十好家庭’等。

“每到徐寨村,我都感覺如沐‘春風’。”張裏鄉黨委書記陳輝説,“這裡很美,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寫在他們臉上,顯得該村‘面子美’、‘裏子強’!”(供稿:淮濱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