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他不是用鋼槍殺敵,而是用榔頭、鉗子修路架橋;

他雖然未殺死一個敵人,但他以血肉之軀築起“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的12人中,“登高英雄”楊連第是唯一一名不在一線的烈士。

image.png

為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向縱深發展,推動學黨史教育深入人心、落在實處,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精心策劃、統籌安排,于4月12日上午組織青年幹警來到隴海鐵路楊連第橋,緬懷登高英雄,傳承登高精神,將“清明祭英烈”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中,重溫初心使命,築牢使命擔當。

鐵路架在半山腰,火車飛馳衝雲霄。

“8號橋入雲端,上橋如上天,8號頂8號頂,摔下來成柿餅。”站在8號橋下,只見數個鐵路橋墩聳立在兩山之間,每隔幾分鐘便有火車從橋上呼嘯而過。

其中一個標有“英雄登高處”的橋墩,仰頭望去,光溜溜的橋墩上每隔幾米就有一塊突出三、五釐米的鐵夾板。

70多年前,位於隴海路西段的8號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兩次遭到破壞,為搶修鐵路追擊國民黨殘敵,剛剛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楊連第,機智創造單面雲梯,徒手單桿攀登當時“中國第一高橋”橋墩進行搶修,成功登上45米高的橋墩。

登頂後,他僅以一塊木板作掩護,在兩米見方的墩頂上連續實施爆破一百多次剷平了墩面,清除橋墩混凝土26立方米,整平5座橋墩頂面,使大橋提前20多天通車,因此被授予“登高英雄”。

1950年10月,楊連第奔赴朝鮮戰場,擔負搶修鐵路大橋的任務。1952年5月,楊連第在清川江大橋指揮連隊架橋時,被敵機投下的定時炸彈彈片擊中頭部,光榮犧牲,時年33歲,被追授為“一級戰鬥英雄”,其生前所在連隊被命名為“楊連第連”。為紀念楊連第,鐵道部命名隴海鐵路八號橋為“楊連第橋”。

image.png

幹警們來到楊連第烈士紀念館,參觀了事跡展廳,觀看了《登高英雄楊連第》紀錄片,聆聽英雄的故事,領略英雄的風采。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畫卷,讓大家駐足沉思,並切身感受到戰鬥英雄披肝瀝膽、忠貞不渝的炙熱情懷。

隨後,幹警們來到楊連第烈士紀念碑前,整齊列隊,莊重肅立,瞻仰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位於楊連第大橋的西北側,銘刻“楊連第烈士永垂不朽”九個金色大字,碑面朝著鐵路,以便過往旅客瞻仰。

春風獻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image.png

幹警代表緩步走到紀念碑前敬獻花籃,花籃緞帶上寫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綻放的鮮花吐露著對英雄的無限禮敬。

幹警們行三鞠躬禮,手持鮮花一一上前獻花致敬,寄託對烈士的崇高敬仰和無盡哀思。

image.png

隨後,政治部副主任陳巍帶領黨員幹警們一起重溫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産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鏗鏘的誓言響徹雲霄,錚錚的誓言久久回蕩。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戰鬥英雄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

image.png

幹警們表示,一定要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牢記初心使命,不忘紅色歷史,厚植信仰根基,學習繼承楊連第不畏艱險的登高精神,結合開展的教育整頓工作,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堅定信念,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過硬的作風踏上新征程。(圖片及供稿: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  張沙沙、梅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