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人力資源部,民政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民政系統勞模表彰大會,來自甘肅會寧縣鐵木山的錚錚漢子王建國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激動地熱淚盈眶!

然而,有誰能知道這些榮譽和花環的背後凝聚了王建國多少心血和汗水。

1972年,王建國出生於會寧縣漢家岔鄉鐵木山下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輩們的樸實賦予了他善良厚道的性格,鐵木山的厚重賦予了他頑強不屈的精神。十八年來,他默默無聞的堅守在一個為人避諱,哀樂嫋嫋的環境裏,用自己的孝心成就了一番普通而又偉大的事業,書寫了會寧殯葬事業的傳奇。

臨危受命白手起家

2003年,在會寧縣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的提議下,年初的政府工作會議將殯儀服務中心和公墓建設敲定為當年全縣50個重點項目之一。

經縣民政局領導班子研究決定,任命時任縣福利院副院長的王建國擔此重任。

2003年春節,在縣殯儀館奠基的禮炮聲中王建國走馬上任。

殯葬服務業在會寧歷史上一直是個空白,沒有任何基礎,一切從零開始,王建國上任伊始,除了人手不足外,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當年縣財政捉襟見肘,對殯儀業的扶持力不從心,王建國想申請銀行貸款,但因沒有資産抵押而化為泡影。一無人手,二無資金,王建國一個人站在光禿禿的紫微山下,心裏一片茫然。

怎麼辦,難道就此罷手?

他咬咬牙,開始四處張羅建設資金,首先民政系統的全體職工伸出了援手,他們以工資抵押貸款的方式籌集到了69萬元。有了這些難得的資金,會寧的殯儀服務業終於邁開了艱難的步伐。

王建國把大家籌集來的錢,精打細算,一分錢也不敢浪費,能省的省,能自己幹的活絕不花錢,當時他們總共只有五個人,王建國帶著這五個人起早貪黑,投入到緊張的奮戰中!

隆冬的夜晚,寒氣襲人,工地上一無電,二無暖,王建國從家裏拿來被褥獨自一人蜷縮在紫微山下的簡易工棚裏,深更半夜,山風呼嘯,一種孤獨和恐怖感涌遍全身,使他徹夜難眠。

2004年春節剛過,大家還沉浸在過年的氣氛中,但紫微山上已經是機器轟鳴,王建國和他的職工們冒著正月裏的寒風,熱火朝天地奮戰在推地整地的工地上。

冒嚴寒,戰酷暑。經過一年時間的奮戰,終於在一片荒坡上建成了一個像模像樣的殯儀服務中心。但整個墓區卻是童山濯濯,沒有一抹綠色,滿目皆黃土,舉步塵飛揚。

為此,王建國帶領他的團隊又開始了墓區的綠化工作,每年搶抓春季植樹的黃金時段植樹造林。為了節省資金,他帶領職工將樹苗用人工從山下背到山上,然後又從山下擔水上山栽樹育苗。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位於會寧北河坪新城區紫微山下的會寧縣殯儀服務中心和紫微山公墓在王建國的帶領下終於正式投入使用。自此,會寧縣有了第一個殯儀服務中心和公墓區。

2011年,紫微山殯儀服務中心有了一定的規模,職工由開始的5人發展到15人,固定資産達600多萬元,悼念大廳351平方米,休息室143.65平方米,餐廳143.65平方米,喪葬用品鋪面24間647.19平方米,停車場4000平方米,公墓區佔地15萬平方米。

然而,正當王建國和他的同事們甩開膀子大幹一場的時候,又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了他的面前。

2012年,會寧開始了新一輪城市建設,由於殯儀服務中心位於北城區,縣委、縣政府根據縣人大代表,縣政協委員提出的議案,決定會寧縣殯儀服務中心整體搬遷至城外。

從零開始二次創業

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十年建成的殯儀服務中心將要面臨廢棄和搬遷,王建國很是心疼,那些天,他常常一個人默默的在紫微山轉悠,有時候他撫摸著自己親手栽種的樹木情不自禁的潸然淚下。

為了配合縣委、縣政府的工作,為了顧全大局,王建國不得不開始新的征程。

新的公墓區搬遷到哪才合適,沒有現成的方案,為了選擇合適的搬遷地址,王建國跑遍了縣城周邊方圓二十多公里。經過細心勘察、綜合考慮,終於在縣城南三里鋪回岔社找到了一塊秀山綿延,群峰相擁之地——東嵐山。

時任縣長王科健考察後對王建國的選址相當滿意,欣然命名“東嵐山”,於是東嵐山公墓區的建設拉開帷幕。

2012年11月,當厚厚的積雪把整個東嵐山封閉得嚴嚴實實,大山深處,除了偶然會遇到的幾隻野兔外,周圍一片寂靜。為了落實原地居民的徵地補償,王建國帶領職工沿著崎嶇的小路,從山頂到溝底,一塊一塊的丈量,一家一戶的核實,兩隻腳結成了厚厚的冰團,走起路來像拖著兩個鐵錘一樣艱難,從早忙到晚,在冰天雪地裏艱辛地完成了徵地任務。

當時新的殯儀館尚未建成,而舊館已經拆除,為了不影響城區居民辦理喪事,王建國帶領職工在冰天雪地裏日夜奮戰,用了一週的時間,臨時搭建了700平方米的彩鋼房,解決了喪戶的燃眉之急。

東嵐山公墓區的建設仍然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縣上雖然給了有一部分啟動資金,但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僅徵地一項就用去大量資金,王建國跑銀行。由於前期的良好信譽,建設銀行最終同意支援王建國。

2014年,一個全新的殯儀館和公墓區在東嵐山建成了,新建的殯儀館環境優雅,宏大氣魄,功能齊全。館內主體建設總投資一千六百多萬元,總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弔唁廳1959.5m2,同時能接待16家辦理喪事。殯儀館辦公樓1197.19m2,綜合樓1843.3 m2,一樓有寫字室、休息室、娛樂室共14間。餐廳500m2,一次可供350人同時就餐。二樓共設有34間客房92張床位。附屬工程投資492萬元,完成鋪貼硬化面積26419.18m2。其中混凝土硬化面積11568.22m2,院內鋪貼道路、草坪磚14850.96 m2。修排洪道818米,下水766.5米,旱廁50m2。安裝路燈、庭院燈共計67盞,修建踏臺、院內花園等。綠化工程投資353萬元,綠化種植面積49959.4m2,栽植各類苗木111570株,種植草坪、三葉草19961.4平米。主要栽植了油松、雲杉、刺柏、垂柳、側柏、龍抓槐、紫花槐、紅葉李、樟河柳、梢白楊等喬木,完成花灌木、連翹、丁香、冬青、黃楊等的栽植。

新修道路2.1公里,其中嵐山路1.6公里,墓區道路0.5公里。完成了水、電、路三通。修建公墓穴位2175處。安裝了火化爐兩台,監控等設備。

無私奉獻普撒愛心

王建國認為: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在他心中,逝者不是一具沒有生命的軀殼,而是和生者一樣有尊嚴的。他告誡員工,搞殯葬服務一定要讓冰涼的遺體走得平靜、安詳,一定要讓逝者家屬得到最大限度的慰藉。

每次有喪戶來殯儀館為老人辦理喪事,王建國都要到逝者的靈堂上一炷香表示哀悼,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常常讓家屬感動不已。

殯儀館的工作和一般工作不一樣,每天面對的不是冰冷的屍體就是悲傷的家屬,他經常教育職工要用熱情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房子要打掃得乾乾淨淨,東西要擺放得整整齊齊。

有一次,殯儀館來了5具死於車禍的遺體,受傷非常嚴重,慘不忍睹。逝者家屬要求對遺體整容,王建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同整容人員一道反覆研究整容方案,並親自上陣,率領大家幹了整整一宿,終於將逝者殘缺的肢體恢復到原樣。第二天,當逝者親人看到逝者安詳的遺容時,緊緊握住王建國的手,流著感動的淚水,許久説不出話來……

對家庭有困難的喪戶,王建國都要特殊照顧,費用能減的減,能免的免,有錢沒錢,他都要讓家屬滿意而回,這些年來,凡是來殯儀館辦事的人對會寧殯儀館的工作都非常滿意,説起王建國,大家用最樸素的話説:“他是個好人”。

王建國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為了能減輕喪戶的痛苦,不管做什麼,我們都要盡心盡力。”為了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他奉獻了全部的熱情和愛心。

2009年6月楊崖集鄉一死者的家屬因糾紛問題而情緒過激,王建國就積極配闔家屬及公安部門,並免費派靈車將逝者送定西火化,墊交了費用,還免費提供了墓地、墓碑等。

2014年4月,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地震中有5名會寧務工人員遇難,王建國得知這個情況後,及時聯繫逝者家屬,不但免費派車去接運遺體,而且免費給逝者提供墓地,免費舉行葬禮,既安撫了逝者家屬的內心傷痛,又減輕了逝者家屬的經濟負擔,而且以實際行動支援了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

2014年春季,一位姓牛的女士來到殯儀館,她找王主任説,公公婆婆的墳墓因為修公路需要搬遷到公墓區,但是自己孤兒寡母,加上還要供給孩子上學,實在是無能為力。看到牛女士對逝去公婆的一片孝心,王建國非常同情並幫助她解決了困難,牛女士為了表達對王建國的感激之情,想用自家最好的一壺胡麻油感謝,幾次打電話都被王建國拒絕了。他的回答很簡單。“我們就是替百姓辦事的。我們對你的照顧是應該的。”

有一次,已經到淩晨一時了,有幾個逝者家屬還沒顧上吃飯,為了不讓逝者家屬挨餓,王建國就沿街一家一家敲飯館的門,半夜敲門,有的不但不開門反而會生氣大罵,王建國連著走了十多家飯館,終於買到了夾菜的餅子。當王建國把熱熱的菜餅子送到逝者家屬的手裏時,這些家屬激動地連聲説:“您真是個大好人,真是難為您了,難為您了!”像這樣的善舉枚不勝舉。

春夏秋冬,王建國和他的員工都要拿上鐵鍬到墓區培土、補渠、引水,發現漏洞及時修補。

每年清明節期間,他都要給墓區每一個逝者的墳前插上一束鮮花,當前來上墳的家屬們看到親人墳頭的鮮花後,一個個都是既驚奇又感動。

殫精竭慮一心為民

2007年11月份,正是殯儀服務中心最忙的時候,他多年的老毛病膽結石和闌尾炎再次發作。在醫院的病床上,他一邊輸液治療,一邊打電話安排工作。王建國的手機總是二十四小時開機,只要有喪主打來電話,他就第一時間安排職工出車接喪。有時大半夜甚至幾個通宵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2008年農曆臘月,有三戶人家辦完喪事已是除夕之夜,正是舉杯暢飲,闔家團圓的時刻。而此時的王建國還在殯儀館忙碌著,直到晚上十點多了。這時公交車早已停了,計程車司機也都回家過年去了。街道兩旁的紅燈籠映照著他孤單的身影,耳邊不停地傳來劈裏啪啦的鞭炮聲,王建國步行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家中。望著妻子、孩子靜靜地坐在飯桌上等著他吃年夜團圓飯,此情此景,王建國鼻子一酸,淚水模糊了雙眼,哽咽著説趕快吃……

2014年7月,正是殯儀館建設的關鍵時期,王建國沒日沒夜的堅持在第一線。他的父親肺心病發作,病情非常嚴重,連續六天滴水未進,最後連説話的力氣都沒有了,但老人還是不讓告訴建國,父親唯恐耽誤兒子的工作。最後,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兄弟給王建國撥通了電話,告訴了實情。此時,王建國明白,向來剛強的父親是輕易不讓打電話的,接到電話,他馬上意識到父親病情的嚴重,於是請了假,趕快前往。一路上,他似乎感到父親的心與自己的心有一條線連著,自己分明感到父親的心在呼喚著自己。

“大,兒子不孝,陪你的時間太少了……”,好不容易來到父親的床前,一聲“大”還沒有叫出來,淚水已經奪眶而出——這居然是他與父親的最後一次親近。

2018年2月15日,今年過年我又不能回家陪你了,電話對方的母親説:“你呀們可不來了啥?”母親的話使王建國很糾結,他靜靜的立在窗前,目視家的方位,兩股心酸淚水直往下流...

談起自己的家庭,王建國説:“我之所以能安心工作,離不開一個賢惠的妻子對我的支援。多年來,照顧老人,教育孩子,料理家務活都是妻子幹。”

忍辱負重砥礪前行

殯葬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由於傳統的偏見,這個行業總是讓人“敬”而“遠”之。在談到這份工作時,王建國説,他剛幹殯儀事業的時候,不敢去醫院探望病人,過年不敢走親戚,看見熟悉人不敢説自己是幹啥的,擔心被人誤解,有時候看著個別人異樣的表情,心裏感到很是委屈,甚至難過得想哭。他曾經有過沮喪,有過退卻,有過後悔,但最終在各級領導的鼓勵和信任下,在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援下,還是堅持了下來,走出了一條引以為自豪的路子。

這些年,在殯儀服務過程當中,王建國沒少挨罵,被侮辱、被威脅。但他總是説:“幹上這份事業,就要忍受責罵,但我真能理解。”

在修建紫微山悼念大廳的時候,有一當地的老者認為大廳的建設破壞了他家祖墳的風水,於是百般阻撓。70多天,這位老者天天跟在王建國身邊責罵,每天第一眼見到王建國時就“唾兩口”,然後就指著鼻子破口大罵。但王建國還是以笑容應對,他相信事情總有解決的一天。

幾位職工給王建國説:“王主任,你的脾氣怎麼這麼好,人家天天唾你、罵你,你咋就不生氣,還有耐心解釋……”

後來,這位老者被王建國遇事冷靜,為人和善的性格所深深的打動。這位老者也被他深深感染。

這位老者後來説:“王建國這個人性格還真好,還沒見過性格這麼好的人……”

人性管理和諧處事

“以心管理,以心育人,以德感人,以理服人。管而不嚴,放而不散,散而不亂”是王建國領導的風格。

王建國經常教育職工,孝敬父母親是小孝,把孝敬父母的心用來對待所有的老人是大孝,從事殯葬服務業其實就是行大孝。

在單位,王建國對待職工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職工家裏有老人的,他每年春節都要去看望,家裏有困難的,他想盡辦法去幫忙,即使單位上的大齡青年結婚,年老職工娶兒媳這些事,他也要像自己的事情一樣操心辦理,哪怕是很小的細節,他都能想到,能關顧到,讓職工們能安心工作,沒有後顧之憂。以心換心,王建國就是用這種人性化的管理和對職工無微不至的關懷贏得了全體職工對他的尊敬!

從事殯儀服務業讓他對人生有了全新的認識,他説人生短暫,因此要活得堂堂正正,做該做的人,做該做的事,他與人不爭,於事不爭,對名利看得很淡,他總結自己做人的五句話是:“身體健康,孝敬父母,認真工作,善待他人,和諧處事。”

由於殯葬事業的特殊性,王建國要求全館職工文明用語,注重上崗儀態,做到熱心接待,細心服務,耐心解答問題,虛心接受意見。他常常告誡職工:“來我們這裡辦事的都不是什麼好事,大都是家遇不幸的喪屬或者他們的親友,他們因失去親人而悲痛,心情肯定不好,言行不妥是很正常的,我們千萬不能計較。”即使少數喪戶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耐心解釋,能滿足的要求儘量滿足,對解釋不通,甚至辱罵的,也決不頂撞,殯儀館建館十八年來,王建國和他的職工從來沒有發生過和喪屬之間鬧矛盾的事情。

兩袖清風乾凈做事

“把逝者當長者,把喪屬當親人”,王建國收到人們的普遍讚譽。為表示感激之情,送錢送物者有之,送煙送酒者有之,全都被王建國婉言謝絕。“今天你送禮,明天我下崗”,是王建國給自己和職工立下的規矩。蘭州工作的一位逝者家屬為父母親辦完喪事後,為了表達感激之情,過年期間提著煙酒給王建國拜年,王建國語重心長地對客人説:“一個單位,領頭人收人錢財,我的職工爭相效倣,那院子裏的一棵棵樹能長綠嗎?”深受感動的客人説:“我還沒見過這麼好的領導,會寧殯儀館是一塊凈化心靈的教育基地,乾淨聖潔啊!”

無論是什麼人,只要來殯儀館辦事,他都一視同仁,熟人生人一個樣,窮人富人一個樣,官大官小一個樣,有權無權一個樣。平等對待,沒有分別,王建國以實際行動贏得了人們的良好評價。

在會寧,只要認識王建國的人,説起王建國來沒有不誇他的。

王建國把工作當信仰,把榮譽當動力。先後評選為“全市民政系統先進個人”、“白銀市優秀共産黨員”,榮獲“會寧縣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0年,王建國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殯葬戰線先進個人”。2011年7月被會寧縣委評為“全縣優秀共産黨員”。2014年11月被甘肅省民政廳評為“全省殯葬行風建設先進個人”。2019年3月被評為“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在談到今後的發展時,王建國説:“在新的時代,新困難、新問題層出不窮,既有機遇,又有挑戰,要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矛盾不回避,在今後的殯葬事業中,滿足群眾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同時,繼續堅定不移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和綠色殯葬,革除喪葬陋習,提倡節儉、文明辦喪事的移風易俗新風尚。”

逝者安息生者安慰

十八年堅守,東嵐山松柏成林,山野披綠;殯儀館鮮花盛開,綠草如茵。

十八年堅守,東嵐山道路林蔭化,東嵐山館址園林化,東嵐山公墓風景化一步步變為現實。

登上紫微山放眼望去,但見15萬平方米的公墓區內,6萬多株柏樹鬱鬱蔥蔥、四季常青,儼然是一個四季如春的公園。

如今的會寧縣東嵐山殯儀館已經實現了從遺體接運、整容化粧、遺體冷藏、遺體安葬、骨灰寄存、花圈租售、弔唁、火化、餐飲住宿等一條龍服務。無論是建設規模還是服務管理,會寧的殯儀服務業都走在了全省縣級殯儀服務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