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坊鎮商鋪多、交通好、人流大,社會治安環境較為複雜。派出所年均接警量400余起,矛盾糾紛案事件近300余起,警力不足、工作量大,讓全所民警疲於應付,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難以提升。

十幾年前坊鎮坊西村村民田某與李某因院基糾紛産生矛盾,多年來雙方小摩擦、小衝突接連不斷,派出所民警數次調解都是無果而終,田某也因這件事多次向縣公安局、信訪局和縣長熱線反映,今年4月初,由派出所協調,鎮政府出面,駐鎮單位、鎮村幹部共同配合、聯合調處才將此事徹底解決。

這起糾紛的成功解決,可以看出僅靠派出所一家力量想快速、高效的解決這類問題是行不通的。一個鎮有十幾家單位,上百名社區幹部,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讓黨組織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領頭雁”,使這些單位、人員共同參與到社會治安治理中來,形成黨政牽頭、部門協同、主動處置的工作模式,才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制勝法寶,也是從這件事給探索開展警綜一體化工作提供了思路、堅定了信念。

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可不簡單,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使駐鎮單位參與進來。2020年4月17日,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由派出所組織相關駐鎮單位負責人,成功召開坊鎮“警綜一體化”運作機制聯席會議,建立形成了由鎮黨委政府牽頭抓總,坊鎮派出所具體聯絡,駐鎮相關單位配合的社會治理工作運作模式,為駐鎮各單位參與社會治理列出了依據。還明確了每個駐鎮單位、社區村組、網格員的具體責任,把派出所的警務網格和鎮政府的綜治網格進行了有效融合,構建成轄區社會治理的一張大網,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還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社區幹部參與進來,主動配合社區民警工作。為此,該所積極爭取鎮黨委支援,制定了優秀黨員民警進社區領導班子制度,給社區民警賦權樹威,讓社區民警從原來社區管理的“參與者”,變為“組織者”,凡是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安全隱患排查、社區治安治理等工作,都可由社區民警直接召集相關幹部、網格長、網格員共同參與,有效緩解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問題。

解決了組織架構和人員組成問題,如何發揮出他們最大的作用又成為了一大難題。所內民警多次進行討論,通過走訪各駐鎮單位,彙報黨委政府,最終決定先從影響社會治安狀況最大的矛盾糾紛入手,先期試點在坊鎮最繁華的街道社區建立矛盾糾紛聯動聯調機制。通過搭建“片、區、鎮”三級聯動平臺,依託街道社區警務室,由派出所根據研判預警級別啟動相應的機制,實行三級調處。一般矛盾由網格員、網格長第一時間介入,進行當場解決化解;較複雜矛盾由社區民警負責聯絡社區書記、相關駐鎮單位及“五老幹部”進行介入調解;疑難矛盾由鎮政府牽頭,派出所具體負責,聯繫相關成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調解,有了工作機制就給駐鎮單位和配合人員找到了工作方向,使他們能充分利用各方專業特長,將資訊準、底數清、情況明的基礎優勢發揮出來,迅速找到問題結症,縮短工作時間,解決存在問題。

4月21日街道社區網格長給派出所打來電話説,田某和行某因為土地糾紛又吵起來了,馬上就要打架,派出所立即啟動矛盾糾紛二級調處機制,聯絡街道社區書記、幹部,將雙方當事人帶到村委會進行解決,當天就對二人的土地進行了重新丈量界定,解決了長期以來的土地糾紛,二人當場握手言和。

為了對警綜一體化這張大網內的各類治安要素實現精準管控,坊鎮派出所組織民警、鎮村幹部、網格員對街道社區所有重點單位、商鋪、住戶及監控探頭進行排序並逐一登記,商鋪及住戶登記做到店名及戶主姓名準確錄入。最後按照所在方位坐標製成街道社區網格示意圖,並用不同顏色、標識進行區分,有效提升了街道社區的網格化管理效能,誰家放在門口的鋤頭被人拿了想看看監控、哪家商鋪和鄰居發生糾紛了需要解決、哪個旅店需要清查了都可以在這張圖上找到監控點位、管理人員和具體位置,這對於派出所民警來説,真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大大提高了為民服務的效率,使得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在警綜一體化的網格治理下,坊鎮轄區今年累計排查矛盾糾紛65起,化解65起,行政案件發案18起,同比下降37%,多方聯動開展安全防範宣傳13次,組織社區力量開展巡邏防控22次,聯合多部門檢查、執法15次,有效提升了坊鎮轄區的社會治安治理水準。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從“一家獨唱到多方合鳴”是坊鎮派出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具體實踐,該所將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讓楓橋經驗在坊鎮派出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通訊員 呂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