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紫牛醫療創業營”開營儀式在北京新世界酒店舉行。開營儀式現場,數十位醫療領域投資基金、産業領軍企業以及行業專家、學者悉數到場,圍繞“新科技驅動下的醫療場景重構升級”進行了深入探討。

DPM總經理兼聯合創始人遲崇巍表示:在漆黑的海面上,舵手可以依據燈塔確認航向;但長久以來,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面對邊界模糊或過於微小的病灶,只能依靠用眼睛看和用手觸摸來判斷腫瘤的位置和大小,缺乏實時有效的術中成像技術。

但隨著新一代醫療影像技術——分子影像的發展,醫生們也正在迎來屬於自己的“燈塔”。孵化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北京數字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DPM)正是這個燈塔的建設者之一。

“在手術中,現有的診斷技術對微小病灶很難進行成像,對精準手術來説一直是一個挑戰性問題。”DPM總經理兼聯合創始人遲崇巍希望他們所研究的熒光分子影像手術導航技術能最大程度地改變這一現狀,以期保證手術效果並謀求更長久的術後生存,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影像革命。

術中癌細胞定位還是分子影像精準

在分子影像技術誕生之前,醫療影像隨著臨床需求和技術的發展進步已經逐漸完成了多次迭代,但依然對早期、微小或擅長捉迷藏的“腫瘤細胞”束手無策,且其主要用於術前成像,對外科手術過程的指導作用微乎其微。

在早期、精準、術中三個場景中,分子影像技術都毫無意外地被寄予厚望。自1999年分子影像概念提出後,它就被公認為新一代醫學影像技術,其革新性的“所見即所得”特性,讓醫療影像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分子影像作用於細胞的分子層面,針對於自身正常細胞同宗同源且善於偽裝的腫瘤細胞,分析它的膜蛋白和腫瘤特徵,區分真假難辨的腫瘤和非腫瘤組織;而後通過和腫瘤結合在一起的分子顯像,可以看到它反應出來的細胞的代謝、位置和區域,精度可小至1mm。

以此為基礎,DPM針對術中精準成像問題研發出了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系列産品。其意義相當於為外科醫生畫出了一張有清晰明確標記的地圖,有助於實現腫瘤的精準完整切除,同時又盡可能多地保留健康的組織。

這個龐大的科研團隊以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建立而成,匯聚了資訊技術、生物醫學、臨床醫學、工程學、化學等多學科背景研發人才。紫牛基金醫療領域負責人俞波博士表示,像這樣一流的多學科交叉團隊,在國內醫療創新領域是非常難得一見的。

從1999年分子影像的概念被提出,到2003年團隊正式啟動相關研究,不過4年時間。可以説,DPM趕上了這一技術研究的頭班車,因而也擁有了與國際同仁同臺競技、一較高下的可能。實際上,2011年,國外首次卵巢癌臨床術中實時成像引導外科醫生精準手術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腫瘤外科進行的同一時期,在國內的醫院,由田捷團隊主導的首次乳腺癌臨床試驗也在同步進行。

如今,由當初的科研團隊華麗變身而成的DPM已經與數十家醫院達成合作。豐富的臨床資源為團隊的格子襯衫罩上了一件白大褂,確保DPM的産品在技術先進的實驗室屬性之外,能夠擁有實際的臨床價值。

一系列臨床試驗覆蓋了肝癌、乳腺癌、肺癌、膠質瘤、淋巴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以交感神經100%顯像為例,這對於外科醫生來説是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因為很多神經都埋在組織下面,且彎曲度非常高,有時候中間部分跟組織結合在一起,只能看見兩頭。如何實現神經的術中成像是目前臨床面臨的重要挑戰性問題。

DPM的臨床試驗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實現了患者交感神經節和神經束100%顯影。試驗結果發表後,歐洲心胸外科學會EACTS現任主席Peter Licht就評價其“將成為解決這一臨床困境的一項突破性技術”。分子影像的臨床價值在一例例手術中逐漸顯現出來,DPM的産品也在一次次磨練中愈加成熟。

但臨床試驗只是技術産品化的末端環節,一款醫療産品要走向市場往往需要經歷從理論方法到技術積累,從系統設備到典型應用的漫長過程。在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先行者DPM的前方並沒有人鋪路,這一過程走得可謂艱難。

首當其衝的難題是成像領域的核心元器件,市面上現有的産品根本無法達到設備的要求。而這只是一個縮影,映照出這個全新産業一片空白的上下游産業鏈。“我們只能從頭開始自己做,現在我們的産品包括每一個鏡片都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包括關鍵核心技術、微弱信號的採集、圖像處理演算法,還有特殊光學設計、硬體電路等等,覆蓋了産品的各個部位。

公司成立至今,DPM在幾十年技術積累的基礎上,設計了“超眼”、“智眼”、“慧眼”三款産品,並獲得國家藥監局評定為創新醫療器械産品特殊審批綠色通道,大力向市場化邁進。

與相對成熟的藥品市場相比,國際醫療器械市場行業規模更小、增速更快、集中度尚低。市場普及需求和升級換代需求並存的中國市場,在這一領域更有可能率先走出屬於自己的創新之路。

興業證券預計,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有望迎來黃金十年,到2020年行業年銷售額將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2014年是醫療器械制度變革的元年,此後多項政策的連續發佈和醫改、分級診療、扶持國産設備等一系列舉措緊鑼密鼓的實施,醫療器械創新進一步被鼓勵,産品上市時間大大縮短。

鼓勵的同時,國家也發佈了一系列醫療器械的管理規範和管理辦法,審查越來越嚴格,審評指導原則越來越明確。在遲崇巍看來監管的趨嚴對他們來説是一種利好:“國家對行業的監管愈加嚴格,不規範企業被淘汰,行業市場環境將會逐步改善。”

與國外同類産品對比,DPM産品在硬體及演算法上針對腫瘤進行了特殊設計,具有高靈敏度的實時成像能力;在臨床應用價值方面,DPM的産品還能夠實現對腫瘤良惡性判別、轉移特性、惡性分級等定量分析。

“首先這款産品是國際化的,其次我們從理論方法一直到關鍵技術再到設備和應用,已形成成了一條完整的主線。未來希望能夠做到全球化發展,推動中國自主高端醫療科技的發展,惠及全球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