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布希需要調整其對華政策

    今年4月份發生在南海的撞機事件並不是中美兩國關係惡化的開端。儘管與美國現任總統的父親有著良好的關係,中國卻依然對老布希的兒子——小布希的所作所為充滿懷疑。小布希對外事顧問班子的選任、上任之初即宣佈發展地區導彈防禦系統、向台灣銷售武器以及加強同日本的聯繫,這些行為都不同程度地增添了北京對新一屆美國政府的憂慮。

    一些專家建議中國保持耐心,因為每一屆美國政府——包括比爾克林頓政府——在執政的頭一兩年對海外事務的處理都處於摸索階段。但是,小布希先生和他的班子並不像克林頓先生,他們沒有一套成熟的理論,也沒有什麼既定的目標。然而,現實卻會迫使小布希改變其對中國採取的強硬立場。首先,小布希先生應該是沒有興趣也不想將中國變成一個新的冷戰對手的;同時,疏遠中國也會使美國與俄國的距離越來越遠。

    另一個原因涉及到地緣政治。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與中國打交道,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尋求中國的支援,作中國的朋友總比作中國的敵人要好。在東亞,沒有人願意看到中美兩國之間長期不合睦。沒有中國的參與,北朝鮮問題不可能這麼快就得到解決。

    第三,一些國際問題如國際恐怖組織、走私販毒、環境保護等要得到有效的解決也不可能沒有中國的參與。

    最後,還要考慮到美國的商業利益。所有這些都會使小布希政府的對華立場和政策有所改變。

    如果以上理由都成立的話,美國現在所做的毫無必要的有損中美友好關係的行為則肯定不會達到小布希和他的班子所預期的目的和效果。事實上,小布希先生應該循著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足跡,將中國視為美國事實上的戰略夥伴——也許表面上並不這麼叫。

    問題是:為什麼要這樣做?至少有三條顯而易見的理由:中國不會對美國在亞洲的利益構成威脅、中國對公民權利的保護不斷改善以及台灣問題。

    美國的許多軍事專家都不認為中國會在安全領域對美國構成威脅,今後幾十年中美競爭的主要領域仍將是經濟領域。同時,美國的戰略夥伴——日本、西歐相比較中國而言倒是更可怕的競爭者。

    自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法規,不斷改善對公民權利的保護——這是不爭的事實。真正的問題是,中美兩國在人權領域的分歧是有的,但要求問題得到解決,是將中國當作朋友好辦呢,還是當作對手好辦?歷史經驗證明,對於解決任何問題,心平氣和的對話總是比公開的指責與衝突有效得多。

    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始終堅持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遲早要解決,但不一定是現在。而台灣問題若能夠和平得以解決,將給中國大陸、台灣和美國乃至整個亞洲帶來好處。要促成這樣的結果,中美雙方需要的仍然是合作,而不是對抗。

    中美關係麻煩不斷的局面最早應追溯到1995年李登輝獲准訪問美國。即使在那時,中國也僅是對美國提出嚴重警告,要求美國對此事可能對中美關係造成的消極影響負責。換句話説,北京對台北與華府之間的非正常往來還是反映強烈但儘量保持克制的。美國沒有必要陷入台灣問題不能自拔,徒增煩惱。

    部分是由於美國當前反華的政治氣候的關係,美國沒有把中國作為戰略夥伴。這倒是給新一屆美國政府及時調整對華政策提供了理由。如果小布希先生想在對外事務中與克林頓有所不同的話,他不應疏遠中國。甚至,他應該把步子邁得更大一些,進一步加強同北京的接觸。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也不管你喜不喜歡,兩百年來,中國第一次成為美國需要依靠的力量。整個世界尤其是美國需要好好學學如何與中國和平相處。

    

    《國際先驅論壇報》2001年8月2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