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壇問題癥結何在

    譯壇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熱鬧。但透過表面,不難看到,譯文的品質普遍下降,不負責任的翻譯隨處可見,甚至還出現了前所未見的一字不改的抄襲現象。作為一個譯者,我想就譯界問題的原因,提供幾點淺見。

    首先,現今學術界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害了部分譯者。他們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認為無須在業務和學養上,一步一個腳印地銖積寸累,狠下苦功,而只要初通外語,一支筆,一本詞典就可以搞翻譯。這種觀念上的錯誤,心理上的浮躁,便導致他們倉促上陣,膽大包天,什麼都敢翻,什麼樣的業務都敢應承。其結果,譯文沒有不出錯的,很多翻譯上的笑話都是這樣的“勇夫”鬧出來的。

    其次,是由於業務上底氣不足。這部分譯者也許是因為“文化大革命”而錯過了至關重要的“文化修煉”期,或是由於主觀上下的功夫不夠,外文和中文的修養兩俱不足,知識面又太窄,因而儘管態度認真,卻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動起筆來捉襟見肘,譯文難以順暢,當然更談不上傳神,對原文理解也難免出錯。

    再次,是譯德問題。有的譯者缺乏責任心,碰到疑難處不仔細查詞典或參考書,也不向人請教,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貿然下筆,牽強附會,造成譯文錯誤:或是故意不譯,通過拼接讓人看不出破綻,其實原意已大受其損。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有的人用巧妙的手法剽竊前人的翻譯成果,或取其精華,抄襲佳句妙譯,美其名曰“參考”;或用隱蔽的手法,稍作改動,而大部分照抄。這樣的人已完全沒有了翻譯道德,但在當今譯界卻並不鮮見。

    最後,極少數出版社為經濟利益所驅動,為了快出書又省錢,糾集一批根本不能勝任的廉價譯者,作坊式地翻譯一些名著或大著,限時限刻交稿。這些極少數的出版社商業利益至上,置藝術和學術于腦後,“誘良為娼”,客觀上對敗壞譯界風氣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他們又執掌著出版譯著的生殺大權,因此所起作用更為惡劣。(作者:黃源深 上海對外貿易大學教授)

    《光明日報》2001年12月27日

    

    


“入世議定書”多處翻譯硬傷
外經貿部官員提出質疑
圖書翻譯:粗製濫造?
翻譯讀物品質亟待提高 
學術翻譯能否走出歐美?
德高望重田德望 造詣精深譜《神曲》
五十年思念的償還——梅娘譯《趙樹理評傳》
原著是冰山翻譯露幾分
科普翻譯你怎麼了
“豆瓣醬”與洗澡狂——翻譯的故事與文化
趙蘿蕤與《荒原》
“阿三”與重譯《紅與黑》
宋蜀碧翻譯《托爾斯泰傳》
這樣的翻譯難道不是謀財害命
應重視翻譯工作和人才培養
中外作品互譯 緣何比例懸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