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李新政下的經濟熱點透視 魏傑解讀三中全會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 2013-11-29 16:01:00

第五部分:城鄉一體化改革

一、民生體系

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組成了基礎民生體系。農民工和城市市民應該屬於一個體系,但現在是不同體系。有人在城裏幹了二、三十年還是農民工,融入不了城市。為什麼?因為跟城市居民不在一個保障體系內。等農民工有了後代,就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成為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帶大,隔代撫養,但這不符合成長本性,而且會發生各種問題。要知道,未成年人性侵犯的受害者大多是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處理。第二個選擇是帶孩子進城入讀“農民工子弟學校”,但是小孩子從小就會有種不公平的心理:憑什麼城裏人的學校條件那麼好,我們學校條件那麼差?政府後來取消了農民工學校,允許農民工子弟入讀公辦學校。可是資源有限,需要各種審核,蓋30個章子。有人跟我説,想要辦成事,得送紅包。曾經有一個孩子的母親為了孩子上學,到處跑著蓋章子,全部蓋完後才發現其中1個已經過期,再重新蓋一次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在街上找人刻了一個假章蓋上,最後被發現,判了個“偽造文書罪”。老百姓其實很善良,幫他們辦一件小事,人家就會記在心裏。現在倒好,“收信封”成了風氣,導致這個階層對政府的意見很大。

二、土地制度

在我們國家,農業和非農業土地也屬於不同的體系。國有土地可以抵押,轉讓,工商登記,農業土地就不行。現在有人提出兩種思路,一種思路就是土地私有,一種思路學城市,70年使用權。前一個目前不能實現,因為這樣一來土地又要回到“資本家”手裏了;那麼只有考慮學習城市,允許農民轉讓土地的使用權。

(一)鼓勵轉讓、抵押、重組農業用地

鼓勵轉讓、抵押、重組農業用地是很有必要的。一家一戶無法面對大市場,大生産才能面對大市場。一旦土地轉讓、抵押、重組成熟了,對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農民收入問題都是很有幫助的。“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三元牛奶沒有受到影響,為什麼?因為對於三元牛奶來説,種植和養殖是第一車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法養牛、産奶,從不收購別的奶農的奶,所以控制了奶源,品質就有保證。全聚德烤鴨也是一樣。然而問題還是有的,比如農民帶土地入股企業,只想簽個兩三年,然後提高價格,因為如果簽個七十年,只對孫子輩有好處,對自己沒什麼好處。而企業希望能簽至少五十年,畢竟時間太短無法保證大農業生産和發展。這一方面還需進一步協調。

(二)建設用地同權同價

過去只有政府能買賣土地,現在如果農民也可以,那麼政府的利益就會受到巨大衝擊。但是,土地的規劃由政府主導,就算你賣地,如果政府不規劃,那你還是不能建設,如果建了,就是違法。像最近政府嚴令禁止的小産權房,雖然從法律層面講需要取締,但是當地人蓋的房不是一兩棟,而是幾十棟,居住人口有四五萬,非常龐大,而且居住時間非常長。有人採訪一個老人家,問對政府取消小産權房的看法,她説誰要敢動她房子,她就和誰玩兒命。如果幾萬人和政府玩兒命,這是相當了不得的事。

(三)宅基地買賣

宅基地適當時候可以進入市場交易,抵押貸款,工商登記。有人擔心一旦宅基地出售後,會有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以前有宅基地,起碼還有個退路,現在沒了,城市貧困人口會産生流離失所問題,形成貧民窟,造成治安混亂。要我説,不同地方情況不一樣,不該一刀切,千差萬別留給地方政府探討,弄幾個試點,嘗試宅基地買賣,如果效果好,就可以逐漸放開。

三、戶籍制度

目前我國戶籍制度是:小城市限制完全取消,農村戶口轉到小城市是沒有限制的;有序放開中等城市限制,研究大城市落戶相關問題,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像北上廣。在發達國家,比如德國,是沒有戶籍限制的,你要問他是哪人,他就説是德國人,因為他在德國很多地方呆過。德國人三十五歲之前沒有具體居住地,只要帶一本護照,一本社會保障卡,到相關部門登記就行,兩分鐘搞定,走後消號。但我們國家城市人口太多,所以必須控制。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習李新政下的經濟熱點透視 魏傑解讀三中全會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2013-11-29 16:01:00
繼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又一次引起世人關注:新一輪中央與地方博弈再度上演。在改革的“時間窗口”尚未關閉的條件下,“習李新政”是否能夠通過市場決定論、政治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城鄉一體化改革、對外開放體制改革等手段,為民營企業的“破冰”創造條件?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