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爸爸”土燈尼瑪:給孩子們撒下希望的種子

發佈時間:2019-10-17 13:40:25丨來源:中國西藏網丨作者:孫健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土燈尼瑪,從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長大。1999年,他考到四川省藏文學校,學習藏醫藥專業;2003年畢業後,土燈尼瑪滿心希望能夠出國深造,並去了西南民族大學參加英語培訓,“我有一個舅舅在國外,他是我的榜樣,我小時候就希望能像舅舅一樣,到國外工作生活。”

 “如果不讓這些孩子走出去,他們的世界只有腳下這麼大。我不但要給他們一個家,還要讓他們受教育,讓他們有夢想。”土燈尼瑪,一個平凡的康巴漢子,卻做著不平凡的事情。

  硬著頭皮承擔起這份責任

  土燈尼瑪,從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長大。1999年,他考到四川省藏文學校,學習藏醫藥專業;2003年畢業後,土燈尼瑪滿心希望能夠出國深造,並去了西南民族大學參加英語培訓,“我有一個舅舅在國外,他是我的榜樣,我小時候就希望能像舅舅一樣,到國外工作生活。”

  1995年,舅舅回國探親。回國期間,一次偶然的機會,舅舅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長相遇,得知果洛地區特別需要一所福利學校,來幫助那些孤兒和殘障兒童。一直牽掛著祖國和家鄉的舅舅,多次給土燈尼瑪打電話,希望他能去果洛,為成立福利學校做些事情,幫助這些孩子。

  “我開始是拒絕的,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開辦學校。而且,果洛對我來説很陌生,在收音機裏面聽的最多的就是‘果洛又下大雪了’。讓我來果洛,我還是有些擔心。”但是,土燈尼瑪最初的不願甚至排斥,在舅舅的鼓勵和支援下消失了,“舅舅一次次地告訴我,幫助這些孩子意義非常重大,這樣能夠改變很多人的命運。”舅舅的囑託,讓土燈尼瑪硬著頭皮來到果洛。

  在果洛州政府和當地相關部門的協助下,建立福利學校的各種手續順利完成。“道扎福利學校屬於民辦福利學校,政府還給我們安排了10名公派教師,並負責這10名老師的工資。其他所需的硬體設施、師資力量則由學校承擔。除此之外,還有來自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款。”2005年,道扎福利學校開始建立。

  修建學校期間,土燈尼瑪每天都要親自監工,沒有住處,就自己搭個帳篷。果洛的氣候惡劣,時常有雨雪,教育局的領導心疼他,提出給他準備一處房子,但被土燈尼瑪拒絕了,“我還是住帳篷吧。自己親眼看著比較安心,不然老覺得不踏實,堅持一下沒問題的。”


圖為道扎福利學校的學生

  2006年,道扎福利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學校很快就進入到教學階段。在授課方面,土燈尼瑪決定按照教育局的課程設置安排來進行教學,另外把本地的傳統書法和藏文學習等,也加入到課程中,單獨授課。“我覺得一定要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體系來安排教學,這樣孩子們以後出去的話,能更快融入大環境。”從一開始,土燈尼瑪就為孩子們規劃著。

  年輕小夥子成了“校長爸爸”

  道扎福利學校開辦第一年,招收了30名學生。這些孩子,是土燈尼瑪和果洛州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去牧區一個個找來的。“我對這些孩子的情況非常了解,孩子們都是孤兒,其中一些孩子,已經超過了入學年齡,但是我們還是接到學校,甚至會優先錄取,否則再等下去,就真的晚了。”

  創辦學校第一個困難就是缺乏資金。對於年輕的土燈尼瑪來説,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影響力和號召力,去籌錢談何容易?“我在果洛人生地不熟,人家不了解我,也不了解學校,當然就不會信任我。還會有人説,你沒錢幹嘛辦學校?”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土燈尼瑪求了無數人,遇到了很多想像不到的困難。“其實也猶豫過,打過退堂鼓,別人不去做,我為什麼要做呢?”但是,每次回到學校,看見孩子們的進步,聽到孩子們叫著“校長爸爸”,土燈尼瑪便再也沒想過放棄。


圖為土燈尼瑪給學校的孩子剪腳趾甲

  “這些孩子從小就跟著我,慢慢地我發現自己離不開他們了,他們也需要我。不管有什麼困難,看見這些孩子,我就覺得我一定要挺過去,堅持下去。我必須把學校辦得更好,讓更多這樣的孩子去上學,給他們創造更好的機會,讓他們擁有不同的人生。”帶著孩子們給的勇氣和毅力,土燈尼瑪一次次去求助,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和幫助,學校終於可以正常運轉了。

  “當時,道扎福利學校最小的孩子只有五歲,孩子太小了,剛來的時候特別愛哭,每天晚上我就自己帶著他睡,一邊講故事,一邊哄孩子,時間久了就好了。”在學校,土燈尼瑪除了要忙工作上的事,還要充當“奶爸”的角色,“校長爸爸”的稱呼越叫越響。

  把孩子們送向遠方

  剛來道扎福利學校的孩子大部分從小只會説藏語,漢語和英語學習特別吃力,甚至沒有辦法交流和溝通。道扎學校的老師們根據這些孩子的特殊情況,嘗試各種辦法,講故事、做遊戲、看電視,一點點帶著孩子們通過語言關。“學習的習慣是一點點培養出來的,這些孩子因為家庭原因沒有好的基礎,一般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很多孩子成績不好,但一直都在進步。到了初中階段,孩子們的學習就完全沒問題了,他們也特別刻苦努力,這是讓我最欣慰的。”


圖為道扎福利學校第一批大學生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乖乖仔”。“孩子們是孤兒,剛開始根本沒有學習的習慣,甚至不接受管教。”對土燈尼瑪來説,這些孩子不能打,也捨不得打,只能慢慢去感化,“個別孩子會偷偷跑出去,我就騎著摩托車一處處去找,找回來耐心勸説。我告訴他們一定要上學,沒有父母親人的幫助,沒有依靠,就一定要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孩子們理解了,就會刻苦學習。”

  2015年,道扎福利學校的第一批孩子中考結束。讓土燈尼瑪欣慰的是,這些孩子考取了優異成績,把土燈尼瑪和學校的老師們都高興地哭了,“當時我就發誓,一定要讓我的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去更好的高中。”

  在果洛州教育局的幫助下,土燈尼瑪把其中的4個孩子送到了上海,其他的23個孩子送到了瀋陽。“果洛州這邊有一項異地辦學的政策,正好和瀋陽那邊的學校合作。內地的教育比我們這邊要好很多,雖然當時資金方面有很大壓力,但是為了孩子們,一切都值得。”在果洛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援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這些孩子終於踏上了異地求學的路程。

  兒行千里“父”擔憂

  2015年夏天,第一批孩子要外出求學了,土燈尼瑪陪著孩子們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從西寧到瀋陽。“別的孩子都有家長陪著,我怕我的孩子們會難過,所以就跟著一起去了。當時學校資金困難,每個孩子每年的學習、生活費用需要四到五千,所以只能買硬座。但是,孩子們還是很興奮。”火車上,孩子們不但沒有叫苦叫累,還一直照顧土燈尼瑪,中途還湊錢給“校長爸爸”買了臥鋪,“當時特別感動,就像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俗話説,兒行千里母擔憂,“校長爸爸”也一樣。這些在外地求學的孩子,一直讓土燈尼瑪牽腸挂肚。“把孩子們送到瀋陽,入學手續都辦妥了後,我準備回去的時候,他們一個個抱著我哭,不讓我走,我就答應他們,十一放假的時候我一定來看他們。”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那年的國慶節期間,土燈尼瑪又坐了兩天兩夜的火車,趕到瀋陽看望這些孩子,“我帶他們去了動物園、博物館,想讓他們跟其他孩子一樣,感受到家長的疼愛和關心。”

  有的孩子去了外地,一時適應不了,土燈尼瑪也要及時安撫。“去上海那邊上學的拉格卓瑪,開始的時候不太適應環境,容易鬧情緒。”如今,説起這些事情,土燈尼瑪就像在訴説自己兒女的事情一般,“拉格卓瑪是第一批去上海的孩子,當時她年齡較大,對方學校説不符合招生條件,無法入學。我給上海的老師們打電話,請求他們能給孩子一個機會,拉格卓瑪一定會努力學習的。”上海的老師們被感動了,破格錄取了拉格卓瑪。

  拉格卓瑪去了上海,面對陌生的環境,非常不適應,學習成績不好,信心備受打擊,不止一次給土燈尼瑪發短信、打電話:“我想回家,我想回道扎,我在母校讀書就可以了,我不想在這裡。”有一次土燈尼瑪去上海,專門找到拉格卓瑪的班主任王老師,詳細詢問了情況,“因為道扎的老師們總是手把手地幫孩子,甚至有些寵溺孩子們,導致他們一旦進入陌生環境,沒有了特殊對待,內心非常失落。”土燈尼瑪把拉格卓瑪找過來,語重心長地説:“你一定要學會自立,自己去爭取機會,要勇敢,沒有人會一直照顧你。加油,孩子,你只能往前衝,沒有退路,‘校長爸爸’在家裏等你畢業回來。”拉格卓瑪果然沒有辜負土燈尼瑪的希望,學習越來越好,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東方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員。


圖為道扎福利學校的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玩耍

  孩子們的每一次成功,都帶給土燈尼瑪無限的信心和欣慰,“是這些孩子們給我動力,讓我堅持著,他們讓我體會到了這件事情是多麼有意義,現在我根本離不開道扎,離不開這些孩子。”如今,道扎學校共有學生420余名,教職工42名,老師32名。“現在學校的基礎設施非常好,有11棟宿舍樓、3棟教學樓,包括小學、初中以及夜班教學樓。今年在州教育局領導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援下,修了新的操場和圖書館。我們還給在外求學的孩子們準備了住所,就是告訴他們,道扎永遠都是他們的家。”

  土燈尼瑪,不僅給了孩子們一個家,還給孩子們撒下了希望的種子,讓他們擁有夢想、追尋夢想。

      (作者:孫健 圖片均由土燈尼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