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格爾陷入發展困境
烏力格爾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的具有濃郁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的優秀曲藝形式,被西方蒙古學專家譽為研究蒙古史詩的“活化石”。科爾沁草原是蒙古族烏力格爾藝術的搖籃,哺育了世界級民族曲藝大師琶傑、毛依罕等享譽中外的藝術家,誕生了《春秋戰國故事》、《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古典名著“烏力格爾”演説譯本,涌現出了《英雄格薩爾可汗》和《蟒古斯征服記》等英雄史詩。上世紀90年代,通遼市扎魯特旗被文化部命名為“民族曲藝之鄉”。
然而,記者了解到,這種在蒙古族民間流傳了數百年的活態口頭文化,如不採取搶救措施將會消失。一方面,是烏力格爾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在現代生活方式的衝擊下,老百姓特別是城市年輕人的“興趣點”已經偏離傳統民族文化。目前,雖然男女老幼都喜歡烏力格爾説唱,但真正的烏力格爾迷還是那些中老年人,年輕人更願意看電視節目或者參加其他的娛樂活動。同時,由於烏力格爾主要流傳于蒙古族聚居地,絕大部分是用民族語言或者方言説唱,所以,很難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另一方面,烏力格爾人才短缺,演唱烏力格爾的大多是一些老藝人,他們大都年老多病,能夠演唱整部烏力格爾的少之又少。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國家對包括少數民族傳統説唱藝術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比較重視,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隨著內蒙古自治區對文藝遺産的保護和重視,烏力格爾涌現出一批新的胡爾沁群體。他們把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傳統故事經過改編後搬上舞臺,擴大了烏力格爾的影響力。
專家“七嘴八舌”獻良策
在8月24日的座談會上,如何讓烏力格爾這朵根植于科爾沁大地的藝術之花常開不敗,同樣成了與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從烏力格爾説唱藝人和專業學者的發言中,人們能夠感受到烏力格爾的生存與發展已經遇到了嚴峻的挑戰。面對擺在眼前的傳承人隊伍萎縮、人才稀缺、創作乏力、曲種銳減、經費不足等困擾著烏力格爾發展的難題,大家都摩拳擦掌,積極建言獻策。
烏力格爾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德力根説:“只要我能説能走,我就一定繼續帶徒弟,把烏力格爾傳下去。”話音剛落,現場掌聲雷動;當與會人員看到“80後”小夥兒呼琴圖帶來的成果——建立“胡仁烏力格爾愛好者”微信群並吸引四萬“粉絲”線上舉辦多次專題討論時,每個人都點頭稱道……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學博士後楊玉成是從庫倫旗走出去的學者,從事烏力格爾研究多年。他從建設、研究、傳承、發展、開發與利用等幾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議建設烏力格爾博物館或烏力格爾藝術殿堂,全面展示烏力格爾文化,並將其與文化旅遊結合起來,實現傳統資源的保護、展示、傳承與地方文化事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烏力格爾一條街,打造烏力格爾主題集市,具有遊覽和購物雙重功能;建立烏力格爾主題旅遊走廊,涵蓋全市主要的烏力格爾流傳區域,形成一個整體。同時認為研究是烏力格爾保護傳承、發展弘揚工作的基礎,應該組織專家,完成烏力格爾傳承現狀、音樂生活現狀的動態研究;建立烏力格爾數據庫,推出烏力格爾研究系列叢書,挖掘、整理、恢復與重建科爾沁史詩,整理出版烏力格爾經典曲目,建立烏力格爾傳承人以及烏力格爾學者資訊系統等;培養烏力格爾表演、創作、創新、研究人才,推動烏力格爾進中小學校園,舉辦烏力格爾培訓班,對年輕傳人進行培養培訓;將烏力格爾的保護傳承與旅遊業結合起來,進行各種形式的産業化開發;制定烏力格爾傳承人、烏力格爾傳承戶、烏力格爾傳承村的選定與鼓勵方法及實施細則。
在聽取了與會代表們的發言後,通遼市委書記羅永綱感慨地説,烏力格爾是一種具有特殊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因為它的説唱不受時空所限,只要有一把琴,一副好嗓子,藝人們就能談歷史、説現在、話將來。烏力格爾曲藝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也是我們珍貴的文化資源、資産,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對烏力格爾等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