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上海全市暫停生鮮電商外賣服務?不存在

發佈時間:2022-04-02 08:35:06 | 來源:解放日報 | 作者:任翀 鄭朕

這些天,買菜、買藥、外賣仍舊是市民最關心的話題。3月30日,一條“4月1日3時至4月5日3時期間,所有線上App訂單線下配送、快遞全部關閉”的通知很受關注。該通知稱,美團、餓了麼、盒馬、叮咚買菜、京東到家、山姆會員商店等提供“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App都將停止運作。上海辟謠平臺很快查清,該通知並非覆蓋全市,而是出自松江區佘山鎮。

不過,澄清消息發佈後,上海辟謠平臺收到很多市民留言,一部分表示自己所在區域也遭遇平臺停止運作的情況;一部分表示,所在區域平臺運力短缺問題突出,“下不了單”;還有一部分説,雖然平臺在運作,但實體店停止服務,有配送員也買不到商品。

事實究竟如何?市民反映的“沒運力”“買不到”問題,有解決方法嗎?

各區域服務差異明顯

4月1日是浦西地區封控進行核酸篩查的第一天。一大早,上海辟謠平臺就發起調查,發現不同區域的配送服務差異較大。

家住普陀區長風新村街道的喬女士表示,一早通過叮咚買菜選購鮮奶,中午前就送來了;但盒馬運力緊張,下單失敗。同區桃浦鎮居民孫女士表示,順利在當天14時左右“撿漏”,她家附近的叮咚買菜站點在該時段運力充沛,隨到隨買。

此外,楊浦區五角場街道、江浦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曹家渡街道、天目西路街道,徐匯區天平路街道,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等地均有居民表示,當天已通過生鮮電商和外賣平台下單並收貨,但普遍反映搶單不易。

還有部分地區居民提出,雖然外賣仍在服務,但選擇比以前少。家住靜安區北站街道的劉女士點開外賣軟體時發現,家周邊不少原本提供外賣服務的商店都打烊了。不過,4月1日下午,她還是順利通過美團外賣在全家便利店購買了滿滿一包食品,20分鐘後騎手就已送到。

在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生鮮電商和外賣服務也根據地區有所不同。浦東上鋼新村街道的居民表示,生鮮電商可以下單,但配送效率比較慢,部分訂單當天訂次日才能送達。陸家嘴街道的居民則説,生鮮電商和外賣平臺均在服務,只是生鮮電商很搶手,要“比手速”,點外賣時則發現不少商戶處在關閉狀態,無法下單。

可以確定的是,並不存在全市暫停生鮮電商和外賣服務的情況,只是確有部分地區市民無法線上下單。

增加運力“集定集送”

上海多家生鮮電商和外賣平臺均表示,分揀人員和配送人員短缺是市民反映“下單難”的主要原因。但是,平臺方已經想方設法提高服務能力。

3月31日晚間,一則“最美男團空降上海”的消息登上熱搜,主角是美團買菜從深圳緊急調集的100多名配送人員。這已經不是平臺第一次增加人手。京東到家·達達快送相關負責人也透露,自3月23日以來,平臺從蘇州、廈門、天津等地調集100多名騎手來到上海,分別前往山姆、沃爾瑪、麥德龍、永輝、百聯等門店支援配送。盒馬、叮咚買菜等則通過臨時調崗、共用員工等方式增加服務能力,包括這些企業的總部工作人員、技術人員等,都開著私家車加入配送大軍。

“不過,感覺僅僅增加配送人手,很難緩解當下的運力矛盾,因為訂單太分散了。”家住楊浦區五角場街道的市民陳先生在4月1日通過外賣平臺點了一杯奶茶,但收到樓組志願者轉交的奶茶後,立刻覺得“很不好意思”。“當下運力那麼緊張,有點擠佔公共資源。”他覺得,不少社區發出“少點不必要外賣”的倡議很有道理,盡可能把有限的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

事實上,相關企業也在調整服務方式。4月1日淩晨,盒馬官方微網志發佈消息稱,上海門店提供團購服務,採取“套餐購買,次日送達”模式。叮咚買菜也推出了“叮咚鄰里團”,支援社區與平臺對接,採取集約式保供。

責任編輯: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