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三孩政策刺激部分概念股上漲,奶粉行業新生兒“爭奪戰”仍在繼續

發佈時間:2021-06-01 13:40:54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郭鐵

“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援措施。”5月31日,有關我國決定實施三孩生育政策的報道引起社會關注。

或受該消息影響,三胎概念股當日尾盤急速拉升,愛慕股份、美邦服飾、高樂股份等個股領漲,“奶粉第一股”貝因美漲幅也達到8.09%。6月1日早盤,三胎概念股延續上漲態勢,截至午間休盤,金髮拉比、貝因美等漲停。

在資本市場之外,三孩生育政策對嬰幼兒奶粉市場的拉動作用也受到母嬰行業的關注。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累計多出生二孩1000多萬人,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來的50%左右。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三孩政策即便貢獻30%的出生率,對奶粉市場也有一定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受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影響,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自2019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此前二孩政策放開,雖對出生人口作出近半貢獻,但尚未看到明顯的新生兒量級增長。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嬰幼兒奶粉銷售額增幅為4.8%,銷量增速僅為1%,內外資奶粉品牌對新生兒的“爭奪戰”仍在持續。著眼于更精細化的母乳研究以及全家營養健康,已成為嬰幼兒奶粉行業共同發力的方向。

三胎概念股攀升

5月31日,三孩生育政策消息一齣,資本市場率先聞風而動。當日下午,三胎概念股尾盤急速拉升,愛慕股份、美邦服飾、高樂股份、澳洋健康、金髮拉比、拉芳家化等個股漲幅均超過10%。“奶粉第一股”貝因美、母嬰渠道上市企業愛嬰室,漲幅也分別達到8.09%、7.02%。

6月1日上午,三胎概念股延續上漲態勢。東方財富數據數據顯示,6月1日開盤僅3分鐘,三胎概念股就上漲3.89%。輔助生殖、盲盒經濟、乳業、醫療美容等概念股也緊跟上漲。乳業板塊中,貝因美開盤8分鐘後漲幅達到9.98%,觸及漲停;西部牧業、三元股份、熊貓乳品、一鳴食品以及藻油供應商嘉必優等漲幅也一度超過4%。

截至6月1日午間休盤,乳業板塊漲幅為2.31%。就乳業板塊而言,丹麥嬰幼兒奶粉品牌“麥蔻”關聯公司金髮拉比、“奶粉第一股”貝因美、尼平河乳業控股方東風股份漲停。此外,一鳴食品、西部牧業漲幅分別達到5.86%、4.63%。

中信證券指出,短期來看,預計放開三孩生育可使新出生人口提升約10%。進一步考慮堆積效應,預計提升效果可到14%左右。從中長期來看,要將生育率維持在適度區間,仍需要生育鼓勵政策的支援。

看好政策前景

除資本市場之外,母嬰行業也在關注三孩生育政策。5月31日,美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曉法在朋友圈貼出自家羊奶粉的宣傳海報,上面寫有“三個孩兒,全能守候,三胎必備,為更多中國寶寶加油”。母嬰行業評論員年永威發文稱,“無論願不願意生,鼓勵生育甚至激勵,對當今的社會、家國和母嬰(行業),總是利好。”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三孩政策放開後,一定程度上對奶粉行業是種利好。一方面,能給資本市場尤其是奶粉上市公司帶來信心;另一方面,能夠對增加嬰幼兒奶粉市場總容量有一定幫助,“畢竟從2020年的人口出生率來看,有一半來自二胎。三胎即便貢獻30%的出生率,對市場也有一定幫助。”

根據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5月31日對三孩生育政策的解答,十八大以來,單獨兩孩、全面兩孩政策取得明顯成效。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看,目前0-14歲少兒人口占比從2010年的16.6%提高到2020年的17.95%。近年來,由於政策調整,全國累計多出生二孩1000多萬人。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來的50%左右。

澳優乳業方面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孩政策出臺有望促進新生兒數量的增長。嬰幼兒配方奶粉作為嬰幼兒的剛需産品,其消費需求也有望隨之拉動,這無疑對整個嬰配粉行業都是利好。“對於澳優這樣一直專注品質與創新,戰略清晰、産業鏈基礎紮實的企業來説,更是非常大的利好。”

新生兒“爭奪戰”

儘管此前全面放開二孩對出生人口的貢獻作用顯著,但我國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現下降趨勢,嬰幼兒奶粉行業自2019年起就已轉向存量市場競爭。

張傑(化名)是一家中小奶粉品牌的銷售負責人,早在2019年他就感受到出生率下降給企業帶來的壓力。為在競爭中求得一線生機,2020年初,張傑帶團隊做了一系列行銷方案,如明星關聯行銷、全媒體社交立體化行銷、加大門店支援、重金升級會員中心等。一番“廝殺”下來,張傑雖替企業保住了奶粉銷量,但營收仍較上一年略有下降。

澳優乳業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當初放開二孩生育政策對奶粉行業確實有促進作用,但三孩生育政策能否帶來很大量級的新生兒增長,還需觀察。“影響新生兒數量的因素還包括家庭經濟水準、生育觀念和意願等,這個數量還待市場來給我們驗證。”

據公安部公佈的數據,2020年出生並已經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出生人口共1003.5萬人,較上一年下跌約15%。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為1200萬人,相比2019年的1465萬人減少265萬人,降幅約18%。這無疑將促使中國嬰配粉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2019年,全球知名投行高盛就曾鋻於中國新生兒減少,預判配方奶粉銷量可能因此走低,下調了多家乳業巨頭的目標股價。同樣自2019年起,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帶來的影響開始出現在美讚臣、雀巢等跨國奶粉巨頭的財報中。為此,包括利潔時、a2牛奶公司在內的多家外資奶粉企業,均已對中國嬰兒營養業務開展審查。

“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結構正在迅速發生變化。”紐西蘭a2牛奶公司在今年5月10日發佈的公告中承認,儘管溢價趨勢仍在繼續,但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增長受到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響,消費者轉向國産品牌,産品創新速度加快,渠道不斷變化,競爭強度不斷加大,代購渠道受到疫情及監管等因素的週期性衝擊。

同樣競爭加劇的還有渠道商。“今年市場環境惡劣,市場集中度高,競爭激烈,大家都在搶消費者。”湖南母嬰連鎖品牌“爸爸愛”創始人在唐利今年3月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母嬰連鎖已開始拼渠道議價能力。在三四線及以上市場,消費者開始關注渠道的品牌力和産品的穩定性,對門店服務的專業性、綜合競爭力有了更高要求。

多元發展應對

在5月30日舉行的第二屆北京牛奶文化節活動上,伊利集團研發中心主任雲戰友援引尼爾森數據表示,2019年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額增長9%,2020年銷售額增長降至4.8%,銷量增速僅為1%。未來嬰配粉銷量上“不會有太大期待”,但隨著人們生活改善,高品質奶粉份額越來越高,奶粉均價上漲,配方研發上也會更多維度地母乳化。

“我們企業需要做的是時刻做好存量競爭的準備,讓自身不管身處增量市場還是存量市場都具備核心的市場競爭能力。”澳優乳業表示,未來公司會基於穩定、安全的産業鏈和供應鏈保障、創新研發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可信賴的産品和服務,同時從渠道賦能、新客開發、客流導入、産品結構等方面聚焦業績增長。

宋亮認為,隨著下線市場渠道連鎖化趨勢加劇,消費者意識逐步向一二線靠攏,加之跨境購、電商渠道的便利性,外資奶粉下沉的難度將越來越小。而隨著市場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國産奶粉品牌市佔率提升,其進入一二線市場也會更容易。“目前國産奶粉與進口奶粉的市場佔比分別約為60%、40%,雙方處於相持狀態,整個盤子相對固定。嬰配粉這只手固定了,未來業績增長將來自另一隻手。”

在2020年12月舉辦的乳製品深加工産品科學發展論壇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宋昆岡建議,將成人奶粉作為奶粉企業的主攻方向。“嬰配粉是乳粉中的重要品種,但由於出生率的下降,市場處於萎縮狀況。而孕産婦、中老年及兒童乳粉有著良好市場空間。”

澳優乳業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乳企要想在存量中找增量,就必須走出嬰配粉市場。尤其受疫情影響,全家營養的消費認知得到大幅提升,人們對於成人奶粉等産品的消費需求也會相應提高,發力成人奶粉板塊也是應市場而變。”

中國飛鶴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跨境購受境外疫情影響較大,消費者對於洋奶粉的偏好可能會因疫情而有所改變,或有利於國産奶粉的銷售增長。面對當下市場環境,飛鶴將加強從傳統奶粉企業向專業營養食品提供者轉型,將産品目標對象從嬰幼兒擴展到兒童、孕婦、中老年等群體。

同樣,外資奶粉企業也在尋找維持在華利潤增長的“替代品”。2020年9月,雀巢宣佈在哈爾濱雙城投資4億元,用於強化當地工廠的高端嬰兒輔食和成人産品線生産。同年財報顯示,雀巢嬰兒穀物食品、普納瑞寵物護理業務銷售額在中國市場均取得雙位數增長。2020年進博會期間,達能也宣佈在華投資1億歐元用於設立上海開放科研中心、在青島和無錫佈局特殊營養生産基地等。

責任編輯:陳思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奶粉食用指南 守護寶寶健康成...提供奶粉餵養指南,解讀奶粉配方成分,幫助新手爸媽理性選擇奶粉。【詳情】

點滴營養,綻放每個生命蒙牛乳業推動營養知識普及、提升國民健康水準。【詳情】

第29屆中國廚師節展大師廚藝,品津門美食,挖掘特色飲食文化。【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紅餐網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