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品質有保障 信心在提振 我國乳品産業迎新機遇期

發佈時間:2018-08-06 09:37:3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王 浩

我國乳品産業迎來新的機遇期

品質有保障 信心在提振(微觀察)

北京市朝陽區居民張姍姍最近遇到四肢頻繁抽筋的煩惱,醫生建議她平時多喝牛奶。她在網上選了一款國産純牛奶,“網友評論其品質好、口感佳,我下單買了兩箱。”

奶業是關係到居民健康的重要産業。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曾一度影響了消費信心。如今,和張姍姍一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中國奶業的信心逐步恢復並且日益增強。

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説,當前是乳品品質安全水準最好的時期,中國奶業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期。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品質安全的意見》。中國奶業如何加快振興,贏取更多消費者的認同?

提品質:實行乳品企業黑名單制度,提升奶牛育種和乳品加工能力

嚴管出好奶。要産出一杯好奶,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鋒介紹,品質監管正逐步覆蓋奶業全産業鏈。在養殖環節,我國制定了完善的奶牛養殖標準和規範,落實養殖者主體責任,讓健康的牛産健康的奶。在運輸環節,生鮮乳抽檢覆蓋所有奶站和運輸車。在加工環節,實行出廠批批檢驗制度。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99.8%,乳製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2%,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達到99.5%。

“下一步要繼續織密監管網,進一步提升乳品品質安全。”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説,要落實養殖者的主體責任,加強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使用監管,實行乳品企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構建嚴密的全産業鏈品質安全監管體系。

好牛産好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勝利介紹,近年來,我國在奶牛品種登記、生産性能測定、分子育種技術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奶牛單産水準不斷提升。“但我國自主培育優良種牛能力不足,良種擴繁有待進一步突破。”張勝利建議,重點在奶牛育種關鍵技術上著力,扶持培養一批國內具有自主育種能力的大型奶牛育種企業,構建奶牛良種“育、繁、推”一體化體系,推動奶業可持續發展。

産好奶更要做好奶。全國畜牧總站研究員張書義説,目前我國乳製品加工仍以液態奶為主,幹乳製品生産加工不足,供需結構不平衡。“當前西式餐飲、休閒食品消費旺盛,驅動市場對奶酪等幹乳製品的需求。乳企應以此為突破口,優化産品結構,尋求新的利潤點。”張書義建議,可在優質産區建設乾酪工廠,確保奶源價低、量足。支援相關企業的科技創新,加快在關鍵設備和工藝上轉型升級,提升産品精深加工能力。

活消費:加大宣傳推廣,實施奶業品牌推進行動

2017年每人平均乳製品消費量折合成生鮮乳為36.9公斤,消費水準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1/3,我國奶業發展潛力十分巨大。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姜毓君説,居民乳製品消費水準有待提升,巴氏殺菌乳、酸奶等液態奶産品以及乳酪等幹乳産品的市場潛力都很大。

“要加大對乳品消費的宣傳推廣力度。”姜毓君説,大力發展“乳業+旅遊”,消費者可在玩中學到乳品知識。企業要精準對接消費者訴求,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組織奶業公益宣傳活動,普及科學飲奶常識。

“關鍵要打造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乳品品牌,激活消費潛力。”高鴻賓説,雖然不少國産乳品在國際上獲獎,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國産乳品在國際市場份額佔有量和消費者認可度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做大做強中國奶業品牌,任重道遠。

張書義説,國內乳品企業應增強品牌意識,挖掘産品特色。品牌的生命力來源於品質,企業應創新方式,展示乳製品良好品質,比如建立品質追溯體系,讓消費者能“看”到生産全過程,明白消費,提升廣大群眾對我國奶業的認可度。

于康震介紹,農業農村部將大力實施奶業品牌推進行動,定期發佈中國奶業品質報告,持續開展中國小康牛奶行動和奶酪推廣行動,提升乳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王 浩

責任編輯:陳思

第六屆中國好鮮奶·新鮮盛典召...大會聚焦低溫産業以技術驅動産業變革的發展方向。【詳情】

528中國寶寶日 告別隱形失...飛鶴等20余家單位倡議設立“中國寶寶日”。【詳情】

新時代 新春糖 第98屆全國...3月22日起,第9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成都舉行。【詳情】

2016中食協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協品牌戰略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邛崍舉行【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824913
投訴建議:010-88824913
電子郵箱:food@china.org.cn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