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食説

煎餅馃子應不應該有標準?

發佈時間:2018-03-26 09:07:40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胡宇齊

      《舌尖上的中國3》再次帶火了天津煎餅馃子,也讓何謂“正宗”成為熱議話題。近日,新成立的天津市煎餅馃子協會表示,將為煎餅制定統一標準。這一消息反而引發了網友們的更多討論:如果煎餅馃子都一個味兒了,還有什麼樂趣?

行業協會制定推薦標準,為煎餅馃子畫張“標準像”,本無可厚非。不過轉念一想,對於這個遍佈大街小巷並已走出國門的市井小吃而言,必然一地有一地的做法。即便在發源地,老天津講究傳統吃法,學生黨喜歡花樣百齣,白領一族則需要營養搭配……多樣多元的煎餅,正對應著消費者個性化、多層次的需求。只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要求,攤出的煎餅大家愛買,便無不可。出臺製作標準,又或者像某位網友那樣搞出個“煎餅馃子白皮書”來捍衛“正宗”,“以自帶雞蛋為榮、夾帶火腿香菜為恥”,未免有些過於矯情了。

中華美食的魅力,某種程度就在於從來“不標準”。翻開菜譜,常用量詞就是“少許”“適量”“一小把”。即便是同一道菜,一千雙手會做出一千種味道,烹飪火候、食材分量、燒制時間等均無確數,頗有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意思。也正因此,方有“吃貨”不辭辛苦穿街走巷,非要吃這家的宮保雞丁,那家的炸醬面。而從歷史長河回望,再傳統的食品,也不會一成不變。比如,“煎餅馃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33年的《大公報》上,天津煎餅馃子更是有600多年的歷史。今天的煎餅馃子再傳統,也不會是當年的模樣。正是不斷地改良創新,後人才能在這一口吃食中感受生活的智慧。

食物不只有果腹之用,還承載了豐厚的記憶與念想。《板橋家書》裏寫,“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舌尖上的味道,與每個人的記憶相連;味蕾的堅持,往往蘊含著個體的情愫:或是一抹鄉愁,或是濃濃親情,或是時令風俗……這些年,每當有關食物“標準”之爭,譬如粽子應當甜還是鹹、過年該吃餃子還是湯圓等,都會吸引網友興致勃勃群起“論戰”,正是因為食物背後,飽含著一方水土一方人太多彌足珍貴的獨家感受,這些和流水線無關的東西,又如何能夠千篇一律地被“標準化”呢?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某種風味食品想要傳承與推廣,可以有些推薦標準和規範,但用不著那麼刻意和刻板。畢竟,當一種食物真正嵌入了人們的生活,就有了無限的生命力,又何愁流傳不下去呢?(胡宇齊)

責任編輯:陳思

新時代 新春糖 第98屆全國...3月22日起,第9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成都舉行。【詳情】

2016中食協高研班暨品牌委...中食協品牌戰略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邛崍舉行【詳情】

2015國際洗手日·滴露千萬...2015年10月14日,在第八個國際洗手日前夕【詳情】

解讀培根火腿新名字:致癌物“豬肉牛肉羊肉都是致癌物”的説法充斥網路。【詳情】

友情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 新華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824992
投訴建議:010-88824992
電子郵箱:food@china.org.cn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