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九成非企業化運作 非遺項目為何難入投資人的法眼?
日前,2019廣州文化産業交易會(以下簡稱“文交會”)在穗開幕。在文交會舉辦期間,非遺産業化發展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之一。記者近日在“資本助力非遺産業發展”論壇上獲悉,超九成非遺項目屬於非企業化運作,故而其商業化、資本化道路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超九成非遺項目屬於非企業化運作
我國非遺資源豐富,廣東是非遺大省。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的項目已達4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共1372個,廣東擁有14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有132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721個省級非遺項目,省級非遺傳承人729人。
有著豐富旅遊項目投資經驗的華僑城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吳彤深切感受到非遺項目商業化的痛點。他認為國內非遺項目的幾大特徵,包括規模小、分佈散、數量多、地域化特徵明顯、跨區難、産能低、標準化能力差、行業特徵弱,産業集中度差等,均不利於商業化運作。
從投資的角度審視非遺項目商業化,吳彤認為,首先要提升企業化能力。他直言,中國99%的非遺屬於非企業化運作,多數是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模式,而企業化運作需要擺脫原來非遺傳承的機制,從原來的師傅帶徒弟變成企業化內部資源複製,以此提升産品的穩定性。
難以規模化,亦是非遺商業化道路上的一道坎。吳彤表示,如何擴大産能,提升産品的複製能力、標準化能力,延長産品線,都是非遺走向商業化之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非遺項目投資上,投資者和融資者雙方的認知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融資方往往會從資源特性、歷史傳承、市場反應和微觀盈利性等幾個感性維度來估值,而投資方則會從市場需求、産品能力、商業模式、擴張複製、投資收益、場景再造等多個理性維度予以評估。“融資方和投資方始終在感性和理性之間進行混亂的博弈。商談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不會很高。當一個非遺項目面向資本,希望資本助力的時候,或者當資本想投資非遺的時候,要從對方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資本需要感性一點,而非遺需要更理性一些。“吳彤坦言,投資人較為狹隘或者説是茍且的眼光,實際上可以成為一個非遺項目能否最後商業化的試金石。
“非遺+”創造商業價值
近年來,依託非遺資源,通過創意性和應用性、設計性開發出來的文創産品,逐漸顯現出商業價值。故宮文創屬於其中的佼佼者。公開數據顯示,故宮文創2017年收入達15億元。在文交會舉辦期間,受邀來穗演講的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總結了十點經驗:以社會公眾需求為導向,以藏品研究成果為基礎,以文化創意研發為支撐,以文化産品品質為前提,以科學技術手段為引領,以行銷環境改善為保障,以舉辦展覽活動為契機,以開拓創新機制為依託,以服務廣大觀眾為宗旨,以弘揚中華文化為目的。其中,他特別強調要研究人們的生活,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這樣才能讓非遺走進生活,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非遺與研學之間的結合亦不乏案例。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就依託豐富而獨特的陶瓷文化遺存和手工陶瓷工藝生産體系創建了全國知名的科普教育基地。它面向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市場,推出傳統窯爐展示觀光、手工制瓷技藝體驗、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等在內的集“吃、住、遊、學、購、娛”于一體的一站式研學服務,如今接待研學遊客達數萬人次。
除此之外,以非遺為內容,結合科技打造的演藝項目越來越受到廣受關注。中國非遺創意秀《五維記憶》被業界視為基於非遺文化的一次舞臺技術和藝術的全新革命。該秀總導演烏蘭雪榮日前在穗舉行的“資本助力非遺産業發展”論壇上談到,從工業化和時尚化的角度來看非遺的價值,非遺就像愛馬仕,是真正的奢侈品。在她看來,科技賦能非遺,不是用科技取代人類的文明智慧,不是一邊渲染科技,一邊渲染藝術;而是讓科學技術的能量,充分釋放和發揮傳承者和技藝者的魅力和能量,加大渲染力,使得國內外的觀眾能容易地讀懂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
近年來,以地方非遺戲劇、文化故事、地方民俗等為資源,通過實景演藝的方式進行二次創作而成的文化旅遊體驗新業態日漸豐富。宋城演藝集團打造的三亞千古情景區,依託三亞非遺根脈和故事傳説等資源,創作了《海上絲路》《一沙一世界》等多臺劇目,同時還打造了三亞少數民俗主題作坊和非物質文化遺産聚集街區。公開數據顯示,三亞千古情景區開業五年來,共接待遊客超2200萬人次,帶動周邊數百億元産業發展,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成為海南省文化産業含金量最高的項目之一。
(責任編輯: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