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旅遊尾單”朋友圈走紅 業內:很可能是被當作“噱頭”吸引消費者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客戶臨時取消補位,僅限2人,新馬泰9晚10天僅需3599元”“客戶臨時取消,日本5晚6日僅需1299元”……看到朋友圈、微信群裏分享的特價“旅遊尾單”出境遊,不少人心動不已,但也有人反映説真假難辨。業內人士稱,“旅遊尾單”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純粹的“旅遊尾單”很少,多數被當作“噱頭”吸引消費者。“旅遊尾單”是“餡餅”還是陷阱?
報團價格比機票和酒店價格還低的“旅遊尾單”在朋友圈火了一把,有人心動不已,也有人質疑這是“新瓶裝舊酒”的低價購物團。在朋友的介紹下,安徽的黃女士就購買過一次從安徽黃山到越南的出境遊“旅遊尾單”。
黃女士稱:“朋友圈看到一個導遊説,因為有之前的客人訂了這個團,臨時有事去不了,團馬上要發,很多東西沒法退,所以等於她幫客人轉的一個名額,從安徽黃山到越南,2000多元,大概比正常的團便宜800到900元。”
黃女士告訴記者,她經常出去旅遊,這次“旅遊尾單”出行和以往的出行相比並沒有什麼不同,也沒有被區別對待。“同進同出,如果要買東西,自己另外掏錢,她可能説的比較清楚,比如含幾個正餐、早餐等,整個團都是一樣的。”
在從業多年的旅行社顧問經理楊金歌看來,黃女士這次的行程比較幸運。低價的“旅遊尾單”雖然真實存在,但優秀的産品,往往旅行社內部人員或者是親屬會內部消化,除非真的來不及安排,實際上流到客人那邊的很少。
楊金歌説:“旅遊的每個線路都是有操作成本的。出境有一個成團人數,如果達不到成團人數,這個團沒法發出去。所以少一個人,損失的不是幾千塊錢的問題,機票會全部損失,包括地接等損失的更多,整個團隊都會受影響,因此就存在‘尾單’。”
相比之下,南京的王女士就有些鬱悶了。此前她在網上看到了888元的港澳4天雙人遊“旅遊尾單”,以為撿到了大便宜,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在這次行程中導遊就像一個推銷員,帶她們到處進店購物,花了她三萬元。“我想平時坐個飛機也要幾千塊錢,就報名了。最後找了他們,他們也不理我,後來我想也就不要找了,太麻煩了,就自認倒楣吧。”王女士説。
據業內人士介紹,“旅遊尾單”的售賣對時間要求特別緊,一般都是在旅行團出發前一個星期左右,遊客在訂購一些旅遊産品時如果價格過低而且數量又多,就要格外小心。看起來價格十分划算的“旅遊尾單”,實際上很可能是用“尾單”作噱頭的低價購物團。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旅遊行銷與電商係講師李高廣認為:“‘尾單’肯定有真有假,比如一些旅行團沒有賣出去的位置;報名的遊客退款的;還有一些旅遊批發商買了很多,最後沒有賣出的,這三種都算‘尾單’。還有一種‘尾單’是假的,有一些欺騙性質,比如去港澳這种老年團、低價遊,以這種‘噱頭’作假的。”
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三十五條早有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活動,誘騙旅行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的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李高廣稱,“低價遊”“購物團”現在正慢慢失去生存土壤,“旅遊尾單”正逐漸被網際網路公司當作一種商業模式,通過打造低價的爆款來吸引流量,帶動其他正常價格産品的銷售。
一些大的平臺還會利用自身較強的議價能力甚至自己花錢補貼,把正常的旅遊産品做成“尾單”。李高廣説:“比如我用正常的價格,比如1000塊錢,去購買幾個旅遊産品,我補貼400塊錢,變成600塊錢,做成‘尾單’就行了。如果談判能力足夠強,正常價1000,我直接談成600,其實‘尾單’就是我給你這個線路的價格比正常的價格低,至於我是真的是從商家拿到的價格還是我自己掏錢補貼成‘尾單’,你很難講。”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維維律師稱,真實情況産生的“尾單”是一種市場行為,也是一種合理的商業模式,但“旅遊尾單”的品質要等同於消費者正常參團的品質。他説:“應該被嚴格監管的是以低價‘尾單’的名義,實際推銷購物團及其他虛假宣傳的行為,需要注意的是,真實‘尾單’的産品品質不能低,旅行社需要保證購買‘尾單’的旅行者得到同團其他旅行者同等的服務待遇。”
王維維提醒消費者,儘量選擇正規、信譽良好的旅行社出行,以免出現投訴無門的窘況。一旦遭遇不公平對待,消費者可以通過到法院起訴、到消費者協會調解、到相關行政部門投訴等多種途徑維權,但要注意保存好相應的證據。“從選擇旅行社的階段,旅行者就應該注意留存旅行社關於旅行線路的廣告文案,通過錄音、錄屏、截圖等手段進行證據的留存,還有旅遊合同、旅遊行程表、購物發票等,以及其他可以證明旅行社違約的材料;且消費者應該提出合理合法的賠償請求,問題才能夠得到良好的解決。”王維維説。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