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戰略性新興産業A股上市公司數量接近2700家。今年以來,全市場並購重組發生約3000起,9月“並購六條”發佈以來,已有超過260家上市公司披露資産重組事項,新興産業成為並購重點領域
新質生産力,作為引領時代進步的強勁動力,已明確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核心方向。它不僅代表著技術創新的高地,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國家政策與資本市場的雙重助力,如同雙輪驅動,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鋪設了快車道。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11月19日在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再次明確表示“突出支援發展新質生産力”。
“資本市場通過資本配置、風險管理和激勵創新三大功能,有效支撐了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資本市場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項目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援,降低了融資成本,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其次,通過股權激勵等機制,資本市場激發了科研人員和企業家的創新活力;最後,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有助於識別和支援具有增長潛力的新興行業,促進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資本市場作為連結資本與科技、産業的關鍵樞紐,其活躍度直接影響著新質生産力的培育效率。健康、成熟、開放的資本市場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從而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先後出臺“支援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並購六條”等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支援優質資源向新質生産力領域集聚。
其中,“並購六條”改變了支援産業並購、反對跨行業並購的監管理念,支援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産力轉型升級,鼓勵上市公司跨行業並購新質生産力企業,以進一步激發並購重組市場活力,通過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並通過發展新質生産力為上市公司帶來新的增長活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産生深遠影響。”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看來,資本市場是我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優質土壤,上市公司在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方面走在了全國企業的前列。上市公司要在以新質生産力改造傳統産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佈局未來産業。通過並購重組吸引創新資源進入上市公司,推動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改善基本面,增加企業的成長性、盈利性,乃至創新性和科創屬性。
數據顯示,目前,戰略性新興産業A股上市公司數量接近2700家。今年以來,全市場發生並購重組約3000起,9月“並購六條”發佈以來,已有超過260家上市公司披露資産重組事項,新興産業成為並購重點領域。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董昀撰文稱,從現實角度看,新質生産力代表著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方向,是實現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的強勁推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健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方面的首要舉措就是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而在這一系列戰略舉措當中,發展耐心資本具有壓艙石作用,是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産力更相適應的生産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産率的重要支柱。
業內人士認為,“耐心資本”通常不受市場短期波動的干擾,能夠長期為投資項目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援,能夠發揮市場穩定器和經濟發展助推器的作用,進而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
“生産力的培育和形成需要長時間的資本與技術支援,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價格發現等功能能夠引導資金、技術前瞻性導入未來産業,高強度密集地支援新興産業。”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鵬表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其使命、功能與新質生産力發展高度契合,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將加快推動新質生産力帶來的産業變革、效率變革,也將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變革。
“未來支援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途徑是制度改革深化、多元融資發展、跨境資本流動促進和金融科技應用強化。”田利輝同樣認為,資本市場支援新質生産力發展,仍需進一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滿足不同規模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特別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支援,切實發展天使、創投和私募股權市場。此外,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國際資本、支援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還能進一步利用全球資源加速技術創新和發展。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