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營收下滑稅負反增 上市公司減稅降負亟待大招

  • 發佈時間:2016-04-15 07: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霽晨

  面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如何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釋放經濟增長新勢能,減稅降負、提升企業競爭力成為最關鍵的抓手。

  從近年來稅制改革和稅收政策的調整上來看,“減稅”也一直是主基調。數據顯示,自2012年1月1日啟動營改增試點到2015年底,營改增已累計減稅6000多億元,其中超過97%的試點納稅人實現稅負下降或持平,累計減稅3133億元。

  不過,據記者整理年報卻發現,截至4月14日下午,已發佈2015年年報的1608家A股上市公司,在報告期內合計支付的各項稅費金額約為2136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31億元;另一方面,這1608家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約為204377億元,比上期同期下滑了3471億元。從稅收負擔率(支付的各項稅費除以同期營業收入)的角度説,2014年的稅收負擔率約為9.9%,而2015年上升到了10.5%左右。

  也就是説,在減稅的大趨勢下,2015年上市公司的稅負不降反升。

  説好的減稅的紅包去哪了?對此,有企業家“吐槽”此前出臺的減稅降費措施雖然不少,但是企業從中卻獲益較少。因為之前一些財政政策還缺乏基層調研,不了解下面企業真正的經營情況,所以制定的政策並不太切合實際。

  而在今年的“兩會”上,也有不少與會的上市公司董事長反映企業稅負較重,呼籲給企業更多的減稅減負讓利。如TCL董事長李東生的提案就是《關於加快增值稅立法進程的建議》,他指出,目前我國增值稅最高稅率高達17%,遠遠高於與我國製造業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國家或地區,導致我國國內市場産品價格與海外市場産品相比競爭力偏弱。而在高額的增值稅之外,中國製造業還承擔著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多種附加稅。數據統計,在全球經濟放緩、市場增長不足的背景下,我國製造業的平均利潤率已經不足2%。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製造業附加稅佔銷售收入的比例接近0.5%,約佔到平均利潤的四分之一。對於利潤率如此低的製造業來説,實屬稅負過重。

  作為各個行業的佼佼者,上市公司的生存狀況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以及影響著中國實體經濟的晴雨。而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與稅負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負相關關係。稅負負擔越輕,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越好,凈資産收益率越高,對股東的回報能力越強;加重稅負會降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從1608家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也可以看到,約三分之一的公司去年支付的各項稅費在凈利潤的一倍以上,還有30家超過了10倍。中小板上市公司艾迪西2015年的利潤不過3萬多元,卻支付了約3761萬元的各項稅費。

  顯然,對於許多A股上市公司來説,亟待一場真正的減稅“及時雨”!

  一個好消息是,營改增將於5月1日開始全面實施,李克強總理已經多次強調,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今年則全面鋪開。國稅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日前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今年改的稅種還涉及消費稅、企業所得稅、關稅、契稅等等,減稅範圍更廣泛。對此,輿論普遍認為,2016年將是中國的減稅元年,還有分析人士稱之為中國有史以來最有誠意的減稅計劃。這將給上市公司帶來多大的利好,各方拭目以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