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養老金入市吹響集結號 逾萬億元資金整裝待發

  • 發佈時間:2015-12-25 01:29: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孫華  責任編輯:張明江

  專家指出,養老金入市需要政府擬定紅線規避風險,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對養老金投資決策重大失誤與貪瀆的問責機制

  “人社部正會同財政部制定資金歸集和劃撥的具體辦法,確保養老金投資運營可以在2016年正式啟動。”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近期表示。

  由此可以看出,推進養老金投資運營已箭在弦上,養老金入市已吹響集結號,資本市場將迎來一次新的發展契機。

  養老金入市是大勢所趨

  “建立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機制,實行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勢在必行,這是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目標的內在要求和客觀規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

  養老金是人們的保命錢,其保值增值情況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生活品質,因而備受人們關注。長期以來,為保障基金安全,國家有關政策規定養老基金只能存銀行和購買國債,歷年來基金收益率不僅低於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而且也低於同期通貨膨脹率,導致龐大的資金難以實現保值增值。目前我國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金“缺口”加大。

  2011年12月份,時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首提養老金入市,這個話題就一直是各方討論的熱點。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公共養老基金均採用市場化投資運營方式,但是市場化專業化程度在不同國家存在較大差異。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共同基金資産中,養老基金佔89%,即使在家庭散戶“基民”裏,持有基金的數量中位數也高達103000美元。而我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中,散戶佔統治地位。即使基金業規模較為可觀,但由於幾乎完全由散戶“基民”佔統治地位,社保基金等佔比不到10%,長期投資基金很少,在遇到牛市時必然承受巨大的贖回壓力。從今年7月份A股市場的巨幅波動也可以看出,投機心理在A股市場上大行其道,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將極大地擴大機構投資者的隊伍,有利於減少股指波動的幅度,遏制頻發A股市場大起大落,市場投機將會減少。

  “養老金入市的目的是保值增值。長期來看,養老金入市會給A股帶來鉅額長線資金,中長時期內對股市帶來實質性利好。”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長期機構投資者,養老金可以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可改善資本市場結構,間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而資本市場又能為養老金保值增值提供平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也認為,養老基金投資將逐步成為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帶動優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不斷提高資本市場的品質。

  逾萬億元資金橫空出世

  2015年8月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簡稱《管理辦法》)的出臺為加快基本養老保險的市場化投資運營已經基本鋪平了道路。《管理辦法》對養老金投資範圍進行了明確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産凈值的30%。

  據《證券日報》記者獲悉,2014年末全國養老基金累計結余3.56萬億元。其中,城鎮職工養老基金累計結余3.18萬億元,城鄉居民養老基金累計結余3845億元。對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認為,以去年養老基金累計結余為基數進行推算,將可以動用超過1萬億元的資金直接或間接地投資于股票市場。預計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基金累計結余規模將持續擴大。特別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預計也將出臺實施,這將進一步增強養老基金的支付調劑能力並擴大基金累計結余規模。

  “養老基金長期穩健的投資特性,正是我國資本市場比較缺乏的積極因素,這一基金投資運營,不僅是資本數量的增加,而且是一個巨大的正能量,將會為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産生積極影響。”泰康資産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段國聖指出。

  “目前人社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正在起草養老金運營管理細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資金委託投資運營正在提速,相信可以很快入市,資本市場將迎來真正的長期戰略投資者。”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表示,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成為中國金融市場中的標誌性機構投資者,成為塑造養老金融的主體。

  近日,建設銀行與全國社保理事會聯姻組建的建信養老金管理公司宣告正式成立,成為國內首家養老金資産管理公司。公司註冊資本23億元,由中國建設銀行發起,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作為戰略投資者共同設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出資3.45億元,持股15%,自此,養老金與銀行業的融合初露端倪,可以預見未來養老金將與資本市場、銀行體系、保險體系等領域深度融合,有望在金融市場中實現保值增值。

  風險防範還需加大問責力度

  隨著養老金的入市,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養老金作為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障,入市後是否安全引人擔憂。

  量鼎資本管理公司執行董事李春平認為,實際上從國際實踐來看,養老基金由於資金本身的長期特性,一般都是真正穩定的長期價值投資者,投資風格穩健,不僅有利於改變資本市場短期投機行為盛行的做法,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能對促進實體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既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也可以使投資人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從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2014年度基金投資收益情況看,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率良好。截至2014年末,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資産總額15290億元;基金權益總額14510億元,負債780億元。在基金權益總額中:全國社保基金權益1235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439億元,受託管理9省市做實個人賬戶中央補助資金及廣東省部分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資金權益合計2160億元。2014年,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1392億元,投資收益率11.43%,超過同期通貨膨脹率9.43個百分點。自社保基金會成立至2014年末,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額5580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8.36%,超過同期年均通貨膨脹率(2.42%)5.94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已經在養老金市場化管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儲備了一些人才隊伍。

  但為了有效應對資本市場的巨幅波動,養老基金還需要在審慎決策的基礎上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控制投資風險。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一部分海外養老基金遭受嚴重損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養老基金管理機構的專業化水準還適應不了金融危機的錯綜複雜性,對資本市場的劇烈變化不敏感,未能對危機期間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做出正確反映。雖然,在《管理辦法》中的第十章的法律責任中,明確規定了國家工作人員在養老基金投資管理、監督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責任。但如何處罰,處罰輕重沒有具體規定。

  對此,宋清輝指出,養老金入市需要政府擬定紅線規避風險,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對養老金投資決策重大失誤與貪瀆的問責機制,強化養老金決策重大失誤與貪瀆行為的問責力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