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摸底資金入市 整體風險可控
- 發佈時間:2015-07-30 08:46:16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楊菲
一家銀行有關人士透露,從6月末到7月份,自總行層面佈置各分行和總行營業部對資金進入股市情況摸底,從理財資金對接結構化産品、定向增發産品到股權質押融資等等,全面排查、上報。其中,對股權質押授信情況進行風險排查是重點,表內、表外授信,流通股和限售流通股等等都要查,質押率、警戒線、補倉線、追加擔保措施都要上報得很細。該人士稱,目前銀行資金應該還是安全的,在存量貸款排查後,估計會對前期質押率過高的要求補繳保證金,補設或提高警戒線、補倉線。
據悉,多家銀行都推出上述舉措。銀行人士表示,目前都是數據摸底,相關業務並未被叫停。
全面摸底
某股份制銀行的支行行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總行層面的確開始對資金進入股市的情況開始摸底。從理財資金對接結構化産品、定向增發産品到股權質押融資等等,全面排查、上報。
“主要還是要掌握準確數據。對進入股市的存量項目提高警戒線和平倉線,新增項目獲批難度加大。”該人士介紹,假如這時上報一個為券商資管配資的項目,貸審會的人會説等等吧。雖然沒有直接拒絕,但等待可能將是漫長的。
“從去年11月份開始,銀行簡直是閉著眼睛給劣後級客戶配資入股市的,1:1、1:2最高1:3的配資都有。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根本別想做這樣的業務。”他説。
該人士介紹,去年以來,銀行理財資金不少是給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信託公司等的結構化産品做“優先級”的。“簡單地説就是配資。例如結構化産品中的劣後方拿出1000萬元資金炒股,銀行有可能以優先級的方式借2000萬元。”該人士介紹。
今年6月底前後A股行情出現大波動,各家銀行開始排查可能流入股市的資金。
某大中型商業銀行6月底的數據顯示,該行股票二級市場相關業務餘額為1518億元,根據管理要求每日進行凈值監控。截至7月3日收盤,觸及預警線的産品有508隻,涉及該行優先級資金為312.535億元;觸及止損線的有541隻,涉及該行優先級資金為232.553億。目前的風險項目涉及優先總金額佔該行配資餘額比重為35.6%。
銀行界人士分析,由於市場出現反彈,各個産品對單一股票持倉比例有嚴格限制,止損線也設得比較高,所以銀行資金應該還是安全的。即便出現一些平倉,銀行的資金也受傷不重。
銀行對股權質押融資也開始謹慎。很多銀行的總行層面已經下發排查表格給各個分行,要求重點上報質押了什麼股票、質押多少、批復的質押率、初始的質押率、警戒線和是否達到警戒線、補倉線和是否達到補倉線、達到警戒線會採取的措施、達到補倉線是否追加擔保等細節都要一一上報。
“目前都是摸底,並沒有叫停。”某大型國有銀行相關人士稱。
並未叫停
配資業務目前主要分為對接傘形信託的配資業務和對接單一的結構化信託配資業務兩大類。目前對於傘形信託的配資需求,銀行方面確實比較謹慎,很多銀行都已經不再新增對傘形信託的配資業務。對結構化信託的配資也沒有“一刀切”地停止。對上述業務,監管層也主要是收集數據摸底,並未叫停。
但無論是銀行還是信託公司,現在都已經放緩進入股市的腳步。
上海某大型信託公司的信託經理透露,目前他所在公司的信託産品發行幾乎陷於停滯:兩年期以上的房地産信託從去年年底開始就乏人問津。好不容易股票市場火了,定增産品、結構化信託産品好賣了,才讓信託公司的業務又活躍起來,但6月份以來市場的大幅調整又把剛打開的這扇門關上了。
“主要是客戶需求在減弱。比如現在假如有客戶有1000萬元資金需要配資炒股,我可以想辦法幫他發産品。但客戶已經沒有這樣的配資需求了。這樣的行情下,上市公司也沒有搞定向增發的動力。”該信託經理説,“市場好的時候,一切消息都是利好。投資者要買和股市相關的産品,上市公司要搞定增;市場不好的時候,一切都反過來。”
7月22日,野村證券在一份《傘形信託去杠桿已經開始》的報告中表示,銀行理財資金借道傘形信託入市的規模已經下降。野村證券認為,傘形信託已經開始去杠桿,包括銀行理財資金入市和信託産品入市增速也會放緩。
用益信託工作室最新一期報告認為,從7月20日至7月26日,該周除權益投資、其他投資、貸款及其他投資類信託産品規模佔比有一定幅度的變化外,證券投資類規模依舊佔比較小,表明在近期股市調整下,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發行放緩。
據用益信託工作室不完全統計,該周信託公司成立6隻陽光私募産品,成立數量較上周減少8隻,成立數量繼續保持在低位。大盤在該周雖然呈震蕩回升的趨勢,但前期A股的大波動仍讓投資者心有餘悸,市場信心仍然有待恢復,私募産品的發行受到影響,導致該周陽光私募産品成立數量創今年以來的新低。
賺錢效應
某股份制銀行的支行長介紹,銀行為炒股配資的年化利率今年有一段時間甚至上升到8.8%左右,券商融資的利率也在8.3%左右。在市場利率不斷下行,後市仍有降息預期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如此穩定的高收益還是各家銀行難以拒絕的。因此,從這個角度講,只要股市的賺錢效應重新出現,無疑仍將吸引銀行的理財資金。
目前的問題是,股市的賺錢效應暫時無法吸引更多的資金。
7月8日出臺的《關於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增持本公司股票相關事項的通知》提出,鼓勵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通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定向資産管理計劃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方式穩定股價。此舉被市場解讀為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舉措。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認為,有關部門支援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意見,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允許股票質押貸款展期,以及支援銀行與理財和信託客戶協商調整風險控制條件。這些措施將促進市場走向平穩,有效控制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該規定出臺後不久,中國銀行就宣佈,由中銀國際證券為符合監管要求的委託人設立定向資産管理計劃,開立專用證券賬戶,在二級市場代委託人增持指定股票。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為該定向資産管理計劃提供託管服務,並開設特別服務通道,在半個工作日內迅速高效地完成首批上市公司股東增持本公司股票的資管合同的簽訂以及託管賬戶的開立。這是銀行業內首單産業資本增持類定向資管計劃。
南方某城商行在其“上市公司業務”産品宣傳中稱,“我們尋找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提供最高2倍杠桿配資;價格可議、期限靈活;我們承諾,T+1審批,T+3齣款……”另一家城商行的廣告也是,“為大股東、董監高增持本公司股票,提供最高1:2優先資金,價格不高於8%……”
但有城商行相關人士坦言,近期來詢問上市公司配資業務的客戶確實有不少,可是至今其所在的銀行還沒有實際開辦業務。“最主要的原因是,産業資本並沒有太大的衝動尋求杠桿資金。企業家還是比較保守和謹慎的。”該人士稱,商業銀行表面上“熱衷”為上市公司董高監提供配資,主要還是為了能夠爭取到上市公司董高監這樣的高凈值客戶。
“上市公司的董高監一般都是私人銀行客戶。銀行爭取到這部分客戶,可以帶來客觀的存款業務、理財業務等的收益。真要是增持他們自己公司的股份,銀行的限制還是很多的。”該城商行相關人士私下對記者坦言。
他表示,銀行對上市公司的要求通常包括不能是ST公司、公司盈利情況良好、負債不能過高、不能有負面報道等等。而且也並不是所有打出“為董高監增持配資”廣告的銀行都有開展實際業務的能力。因為要開展上述業務銀行內部要做很多準備,包括對證券市場足夠了解的專業人才,有效的風險隔離措施等。
“股市有賺錢效應了,即使限制銀行資金進入股市,銀行自己也會想辦法繞道進去。股市沒有賺錢效應了,你鼓勵銀行資金進,銀行也不會進。資金是最聰明的,金錢永不眠。”上述銀行界人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