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增加將通過多渠道來實現
- 發佈時間:2015-07-08 07: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托馬斯·弗裏德曼提出“世界是平的”,資訊化使世界離得更近。全球化資訊浪潮,帶領全球經歷資訊變革。一方面推進了自由貿易,使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得以發展;同時,金融危機像海嘯般快速蔓延到了全世界。全球化契合了狄更斯在《雙城記》開篇時候提到的“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那是一個糟糕的時代”。
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到來及中國金融管制逐漸放開,A股與全球市場的聯動性逐步加強。QFII、QDII、滬港通、深港通資金將尋求全球市場的價值洼地,中國正經歷著人口紅利向改革紅利的轉化。當前處於貨幣政策放鬆週期,在實際利率下行、持續金融創新、産業結構轉型及國企重組等綜合因素共振下,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或將逐步加強。我們將從中外産業結構、人口紅利、制度改革、證券化率等方面,論證中外市場的關聯性。
一、中外産業結構關聯性分析
縱觀中外牛市發展特徵,每一輪牛市均有強勢行業主導。1996年-2001年,家電普及率提升行業業績,家用電器行業領漲市場。2005年-2007年,海內外大量資本涌入房地産及股市,房地産實業及股價齊齊上漲。2014年,隨著基建、地産、鋼鐵等傳統行業增速減緩,新興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以TMT行業為代表的新經濟領漲股指。美國資本市場發展進程中,值得關注當屬上世紀90年代科技創新,助推美國經濟進入“黃金十年”。反映在資本市場中,是科技泡沫的持續發酵。
從行業拐點分析,中國兩輪行業拐點亦是兩輪牛市的終結的特徵。1998年家電行業的需求接近飽和,行業增速放緩;2008年階段性房價及房産銷量增速顯著下滑。與此同時,股市出現下行。牛市的終結與産業興衰息息相關。
中國目前産業結構轉型與美國上世紀90年代的科技轉型相似,並具備經濟結構轉型與推動市場走牛的基礎。産業本質分析,美國90年代後期網際網路泡沫本質是一種“從無到有”的發明,然而當時網際網路行業主要是技術的開發及創新。國內目前網際網路基於移動智慧設備,而不僅是基於定點傳統設備的定點網際網路,更有甚者是支付體系的變化。相較而言,目前網際網路發展擁有較強的成長空間。産品轉型將引發新的投資機會,網際網路金融、新能源、生物制藥、節能環保等新興行業的高速發展期已然來臨。
二、人口紅利增長投資需求
經濟週期發展過程中,人口及其未來變化趨勢被看作決定著流動性、建設週期等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口在不同年齡的收入、消費和投資特徵與趨勢決定了不同的消費特徵和資産類型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嬰兒潮引發的消費與投資的變化。
從理財年齡角度分析,30歲-40歲理財需求最為旺盛。因此,即使國內1996年房地産相對處於低迷,經濟情況較弱,但A股市場卻迎來了上漲。追其原因,1963年出生的第一代嬰兒潮進入了人生投資的高峰時期。投資需求是助漲市場上漲的一個因素。
美國的人口消費也有著同樣的規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第一次嬰兒潮出現在1961年,其消費高峰基本在2009年。距離“次貸危機”和房地産泡沫破滅最為激烈的2008年只相差了一年。
從人口紅利角度對投資增長效應分析,中國1972年嬰兒潮引發的消費及牛市與美國1961年嬰兒潮類似。而目前人口老齡化現狀和轉型與1990年日本類似。産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面臨調整壓力即是投資機會。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老齡化健康、勞動力替代、節能創新、網際網路等需求將會引發國內新的産業轉型。傳統以土地、房地産為主導的土地售價拉動GDP增長局面將會改變。網際網路、科技、環保、節能、大氣、水等新的要素將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資金利率、資金架構等均會發生變化,産業結構轉型將是未來5-10年的投資主題。
三、 制度改革聯動性分析
從中國資本市場歷史分析,2004年為解決股權分置的問題,證監會發佈《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2004年-2005年政策效應逐漸釋放,隨後由股權分置改革引發的牛市達到歷史高。
美國1929年-1933年面臨著大蕭條的經濟現實,羅斯福新政是當時影響力與涉及面最廣的刺激政策。新政期間,道瓊斯指數表現出資本市場對新政的認可程度。其中1935年的反彈成為道瓊斯指數歷史上較為強勁的一段走勢。
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出現環境破壞、發展失衡等問題。日本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包括全民醫療和養老金體系;進行節能減排,調整經濟結構等。資本市場對於政府的政策同樣給予了正面的反應,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長期的繁榮牛市直至1990年,長達20年的牛市。
1986年-1990年,我國台灣經濟確立了“出口導向”轉型定位。期間台灣經濟提振明顯,台幣入升值階段,海外資金逐步流入台灣市場,從而促進了台灣的資本市場及房地産市場快速發展。期間台灣的GDP從6%一路上行至12%,增長幅度約為一倍。
通過以上中外市場的制度改革看出,改革勢必會伴隨資本市場的飛速發展。中國與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制度改革後的日本、出口導向的台灣比較,得出中國目前與20世紀60年代日本類似。主要體現在發展失衡、環境破壞及醫療養老等問題面臨的經濟轉型。目前國內經濟轉型和改革預期再度升溫,包括“一帶一路”,“中國智造2025”,“國企改革”等。日本經濟結構轉型後出現長達20年的牛市繁榮,而中國的改革及資本市場繁榮才剛剛開始。
四、 中外證券化率及資金佔比分析
美國市場的證券資本化率(總市值/GDP的比值)範圍區間為〔100%,120%〕,截止到2015年5月中國的證券資本化率(總市值/GDP的比值)為105%左右。從證券化率分析,A股市值擁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資金佔比方面,今年5月份股市資金佔總的貨幣供應量的52%,相較2007年底80%還屬於中低位。2000年美國科技股泡沫,股市總市值約為M3的275%;日本泡沫巔峰時,股市總市值約為M3的90%,因此A股市場資金佔比仍有增長空間。
從A股證券化率及資金佔比與歐美市場比較,A股擁有良好的成長空間。A股市值增長或將通過IPO發行、重組定增、藍籌估值修復及新興行業股價上漲等因素來實現。
綜上所述,成熟資本市場歷史經驗對A股借鑒意義重大。目前國內産業結構轉型與美國上世紀90年代科技轉型相似;在解決發展失衡、環境破壞及醫療養老等方面,日本歷史經驗值得借鑒。轉型勢必伴隨牛市,這樣看來中國資本市場繁榮才剛開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