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新規或近期落地 “兩融”天花板加倍抬升
- 發佈時間:2014-12-17 07:52: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在徵求意見完成近三個月之後,最新修訂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即將落地。
12月16日午盤之後,在經過一輪整體幅度接近20%調整的券商股突然加碼發力,再度上演了盤中18隻券商股集體漲停的戲碼,而在這一 “任性”躁動的背後,則是一則有關“改善券商凈資本約束的風控指標新規不日有望正式發佈”消息的不脛而走。
“這一所謂的新規就是早在2013年年底便啟動修定程式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而在今年8月初,有關徵求意見稿便已經下發。”12月16日晚間,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該《管理辦法》已經完成徵求意見和修訂多時,監管層方面也正在安排擇機下發。
據悉,此次《管理辦法》的修改總則是放鬆管制,對約束行業發展的指標進行修改的同時加強監管,防範發生系統性風險。
“在最新的風控條例中,將大幅鬆綁對於券商凈資本比例的限制,而同時將對兩融業務的扣凈比例進行整體上統一,整體將有所提高。”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
事實上,對於近期券商股波瀾壯闊的行情,市場對其普遍的觀點在於“兩融”業務的推動,而日前市場中有關“券商兩融業務遭窗口指導”等傳聞,也被認為是券商股在近期突遇調整的導火線。
“顯然,從近期監管層的有關口徑來看,對於規範的兩融業務依然是加大力氣支援的。”北京一家正在遭遇兩融核查的券商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管理辦法》的頒布,雖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兩融業務的扣資比例,但由於對凈資本上限放寬,這將大大升高券商兩融業務的天花板。”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事實上,或正是有了對此的預期,近日內,眾多券商除了集體啟動融資外,更接連發佈公告提高兩融業務規模。
融資餘額上限空間或倍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早于8月初開始徵求意見的《管理辦法》意見稿中,對於現有券商凈資本監管內容主要包括:凈資本與各項風險資本準備之和的比例不得低於100%;凈資本與凈資産的比例不得低於20%;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産管理、其他證券業務中兩項及兩項以上的,其凈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5億元。
其中與現行的凈資本監管指標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對凈資本上限比例的放寬,現行指標中,凈資本與凈資産的比例不得低於40%。
若以2014年6月底證券行業凈資産總額為8104億的數據計算,此次就凈資本限額的釋放,將給券商帶來千億的流動性資金。
而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需要計提風險資本準備並扣減凈資本,目前相關規定包括連續3年A類、B類、C類和D類券商開展融資業務需要計提1%、1.5%、2%、5%和10%的風險資本準備。
而據8月初的有關《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則統一將融出資金的扣減凈資本比例調整為5%。
如果做一假設,券商的可用凈資本額度如果全部用於融資融券的開展,以2014年6月底的有關數據作為參考,斯時證券行業凈資産總額為8104億,凈資本總額為5676億,按照《管理辦法》中的徵求意見新規,那麼可用於擴張兩融業務的凈資本則達到5676-8104×20%=4055(億元),以5%的扣減比例來算,那麼該凈資本將可以撬動的融資餘額達81106億元。
顯然,券商不可能將凈資本消耗在單一業務之上。
同樣以2014年6月底的有關數據作為參考,斯時A股市場融資餘額為4034億,即使按5%的比例扣減凈資本的額度,則融資業務的扣凈額約為201億。而此時證券行業凈資本扣減額為2428億。由此可以推算出融出資金凈資本扣減佔總凈資本扣減的比例約為8.31%。
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入11月以來,國內A股市場的火爆,使得兩融的資金盤子開始暴漲,融資餘額顯然也大幅上揚,這就使得目前融資業務扣減的凈資本比例也水漲船高。
在最近申銀萬國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其認為較為合理的假設是融出資金凈資本扣減佔總凈資本扣減的比例從8.31%提高到20%。
若按申銀萬國的有關20%的扣減比例來算,那麼就放寬凈資本比例一條,其對應的理論融資餘額上限將達到20255億元。
而若不降低資本金比例,那麼同樣以20%的融出資金扣凈比例來算,對應的理論融資餘額上限則為11154億元。
融資的“天花板”幾乎升高一倍。
而在《管理辦法》中還對券商財務杠桿上限做出了降低,將凈資本與負債的比例不得低於8%,降低為4%。凈資産與負債的比例低於20%,降低為10%。
“根據我們的測算,如果修訂徵求意見稿落地,那麼券商理論的最大財務杠桿將從原來的4倍提高到6倍。”據申銀萬國上述研究報告指出,而以6倍的最大杠桿比例計算,對應的融資餘額上限則約近3萬億,而即使以目前4倍的最大杠桿計算,對應的融資餘額上限也達11954億元。
眾券商順勢調限
兩融業務已經成為了目前券商最為亮眼的業績增長點,這對於整個行業而言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數據顯示,包括股票質押式回購、融資融券等在內的類貸款業務已成為券商業務增長的重要籌碼。今年前三季度19家上市券商兩融的利息收入高達112億元,同比大增80%,呈現井噴式增長。
而近期正紛紛涌動的券商“募資”大潮也同樣有較大的動因來自於對融資融券業務的擴展。除了試圖首次借道資本上市平臺IPO融資的券商外,其他數家已上市券商也在近期紛紛推出了再融資計劃。
融資的投向則幾乎無一例外地是用以補充資本金以及用於兩融業務的開展。
或者出於對《管理辦法》的出臺有預期,在該規定出臺前夕,日前,數家券商則不約而同地公告意欲調高兩融業務的規模上限。
12月12日,廣發證券與光大證券幾乎同時發佈公告,分別將兩融總額度由不超過700億元提升至不超過1000億元和由400億元提升至450億元。
“兩融問題的檢查目前還在進行,進行的也皆為常規性檢查,並非外界傳聞的那樣。”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而此次檢查同時還有另一個任務,也在一定層面上而言對於券商行業是利好。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本次例行檢查的具體內容除了包括券商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的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回購、約定贖回式證券交易、具有融資功能的櫃檯市場收益互換等融資類業務開展情況外,還包括了對即將展開試點業務的股票期權業務準備情況進行現場檢查。除此之外,檢查的有關結果還將為已經啟動修訂工作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提供方向性指導。
“在修訂中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中擬對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以及融資融券的時間限制方面有所放寬。”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為了控制信用風險,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約定的融資、融券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