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熱情高漲

  • 發佈時間:2014-11-28 00:43: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27日在“《財經》年會2015:預測與戰略”上表示,“滬港通”成功啟動,使資本市場開放的品質、規模上了一個新臺階。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加快國際化進程的抉擇和方向形成了更加穩定的預期,參與熱情進一步高漲,更多大型機構正在積極、長遠地佈局中國資本市場。

  宋麗萍表示,自2002年11月開始試點以來,QFII制度已有12年實踐經驗,截至11月24日,共有272家QFII機構,總投資額度為640.61億美元。從時間跨度和覆蓋面看,QFII是了解、理解海外機構投資者一個很好的窗口。總結QFII十二年的實踐經驗,三個方面有啟發意義,也是今後需要關注的。

  一是QFII的投資理念。12年前引進QFII時,監管層希望這批機構投資者能夠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從而在市場穩定和價格發現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從整體上的配置偏好、換手率看,QFII踐行了監管層所希望的價值投資理念,市場也認知了它們的投資理念。在投資判斷中,QFII在A股市場率先納入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和誠信表現,更加關注並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這些理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境內投資理念轉變。

  二是QFII對實體經濟和産業的理解。QFII在境外投資歷史較長,經驗豐富,經歷過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産業週期迴圈和産業升級過程,有條件從更為寬廣和長遠的視野來分析和理解這些産業。例如,我國正在快速發展的産業包括一些新興行業不少在境外已發展得較成熟,QFII理解産業的經驗就可部分移植到中國市場。

  三是QFII成熟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以選擇國內資産管理人為例,QFII一方面注重長期投資回報,不因短期業績波動給管理人過多壓力,可以説是“用人不疑”;另一方面,QFII在選擇管理人時有一套非常嚴格科學的流程,能得到青睞的管理人並不多,可以説是“疑人不用”。

  宋麗萍表示,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是雙向的,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理解海外投資者,也需要讓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者了解、理解我們的市場、上市公司和機構。2013年以來,深交所在這兩個方面都在進行積極、較為系統的嘗試。一方面,深交所啟動了“會員之家”,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為會員提供包括國際化內容的培訓;另一方面,深交所啟動“境外投資者走進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系列活動,一年來組織了7期,來自美國、歐洲、東南亞和香港等地的數十家機構投資者近200人次與數十家上市公司進行了交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