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A股現接班潮:近半二代不贊同父輩經營理念

  • 發佈時間:2014-11-24 02:30:5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解碼A股“繼承者們”

  A股市場目前已有37位董事長年過七旬;調查顯示,有49%的民營企業二代不贊同父輩的經營理念;凈資産收益率方面,兩代人不相上下

  今年來的兩起事件,引發了外界對上市公司接班人這個群體的關注。

  一是今年5月,海翔藥業原董事長羅煜竑被傳涉賭賣掉公司;其二則是27歲的閏土股份的阮靜波,成為A股最年輕的董事長。

  對佔A股公司數量三成的家族上市公司來説,開疆拓土的第一代創始人正在慢慢老去;為公司選擇和培養繼承者,已刻不容緩。

  最近幾年來,A股上市公司的交接班,漸趨高潮。據統計,截至今年,70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職位,由父輩傳遞給了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那些繼承衣缽的“二代”們,多數須按照父輩設定的路徑,或出國接受教育,或在公司基層輪崗。

  繁長的歷練,是為了防止“失敗接班”的出現。一旦上市公司所托非人,就可能意味著整個家族多年打拼所積累的財富面臨風險。

  A股上市公司掌門人的交接班大幕還未謝下,成功能否傳承,“富不過三代”的尷尬能否避免,也成了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上市公司涌現接班潮

  “誰能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大盤顏色年復一年地紅綠轉換間,那些曾經縱橫捭闔的上市公司“掌門人”們,也在慢慢老去。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A股市場上已有37位董事長年過七旬。其中,神開股份董事長顧正最為年長,今年已是79歲。他身後的高齡“小夥伴”,還有78歲的南大光電董事長孫祥禎、77歲的太陽電纜董事長李雲孝,以及76歲的力帆股份董事長尹明善

  擠入這份“高齡榜單”的最新面孔,是75歲的東方通科技股份董事長張齊春。今年1月,她控股的東方通成功登陸創業板。這位被員工稱作“老太太”的董事長,深度參與了公司上市前的路演。

  有投資者要求她進行自我評價,75歲的張齊春説,她“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同時“充滿激情”。顧正亦在當年的路演中説,他的經歷,證明了“人在60歲以後,還可以繼續為社會做貢獻”。

  民營企業發展崛起的歷史至今不足37年,所以這些高齡董事長存在著共同點——創業較晚。以力帆股份的尹明善為例,他在1992年創立力帆時,已是54歲;在58歲這個接近退休的年齡,顧正創立了神開股份。

  而在公司上市後,這些高齡董事長們的身體和精力狀況,都成了投資者們或關注或擔憂的問題。

  部分高齡董事長依然親力親為,“堅守在工作第一線”。11月19日,76歲的尹明善出席了力帆股份的臨時股東大會。而11月5日,74歲的魯泰A董事長劉石禎,還主持了公司“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兩天后,他又參加了員工的成人宣誓大會。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曾告訴記者,他所在公司董事長雖年事已高,但身體狀況良好,“不再管理公司的具體業務,只負責把握公司的戰略方向。”

  歲月的列車載著一些“掌門人”駛向人生的夕陽階段,公司的交接棒便成了不可避免的課題。

  根據福布斯中文版提供的數字和新京報記者的統計,截至今年,A股近2500家上市公司中,有逾70家企業已經完成了“二代接班”。

  從榜單分析看,A股第一例上市公司交接班,發生於2000年。時年39歲的徐冠巨,從父親徐傳化手中接過了傳化集團的董事長職務。4年後,徐冠巨推動傳化股份成功上市。

  此後幾年,陸續有蘭州黃河的楊世江、三花股份的張亞波等人成功接班。而大規模的接班潮,出現于2007年之後,並呈現潮涌之勢。

  記者梳理髮現,2007年,有隆基機械帝龍新材等9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職位,被傳給了第二代;而2011年,則有西王食品的王棣、南風股份的楊子善等11人,接過了“父輩的槍”。

  最新的一起接班,發生在今年10月。1987年出生的阮靜波,被董事會選為新任董事長。此前一個月,她的父親阮加根墜樓自殺,據報道,阮加根生前有抑鬱傾向。

  由此,27歲的阮靜波也成為現在兩市最年輕的董事長。不過,按照接班當年的年齡看,A股上市公司迎來過最為年幼的主人,是創興資源的陳冠全和北生藥業的何京雲。兩人在25歲時,就接替了父輩的董事長職務。

  至於接班時最年長的一位,則非賽象科技的張建浩莫屬。2012年,他取代父親張芝泉的董事長職務時,已經52歲了。

  絕大多數的“二代接班”,發生在父子或父女之間,但也有幾個例外。比如,雙環傳動現任董事長吳長鴻和興民鋼圈現任董事長高赫男,均是公司原董事長或實際控制人的女婿。

  2011年,萬昌科技的新任董事長于秀媛,是原董事長高慶昌的兒媳。而雙良節能的繆志強、科華恒盛的陳成輝,則與各自公司原董事長為叔侄關係。

  凈資産收益率不相上下,二代未完勝

  接班二代執掌上市公司後的成績如何,不同的機構評價不一。

  今年9月,福布斯中文網發佈的《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顯示,完成一二代接班的70多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增幅達到11.5%,遙遙領先於一代掌權時企業利潤2.5%的增幅;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方面,二代表現遠超一代兩倍有餘;凈資産收益率方面,兩代人則不相上下。

  2013年,福布斯中文網的調查則顯示,二代接班的企業,在凈利潤複合增長率等一系列指標上,不及一代掌權時。

  近期,《新財富》雜誌的研究則顯示,當二代擔任董事長但並未成為實際控制人時,該類型家族企業的超額收益達到83.17%;當他們成為實際控制人之一時,超額收益下降至58.75%;當他們既成為董事長又是唯一實際控制人時,超額收益只有33.9%。

  “超額收益的下跌,説明瞭當二代徹底接手家族企業後,有更高的概率試驗自己的經營風格、投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等,但市場對這一類別的評價,是不如有第一代保駕護航時期的。”《新財富》研究稱。

  - 揭秘

  接班人是如何煉成的

  做事要學西方,做人要學東方;有的在基層歷練十年

  做事學西方,普遍學過西方經濟學

  據新京報記者梳理,70多位接班董事長的最低學歷為大專。亞太股份的黃偉(微網志)中、帝龍新材的姜飛雄,均是“大專學歷在手”。二者現在的年齡分別是46歲和50歲。

  而其他多位40歲或50歲的“二代董事長”,公開資料裏均顯示讀過MBA或EMBA。以雙良節能的繆志強為例,初始學歷為中專的他,現在攻讀上海社科院的工商管理碩士。

  浙江龍盛阮偉祥,算得上這個年齡段中的“秀才”。簡歷顯示,現年49歲的阮偉祥,回歸家族企業前,曾是復旦大學材料係的講師。

  而“80後”的接班人,大多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且所學專業以經濟貿易和工商管理居多。如科達股份的劉鋒傑,曾到英國曼徹斯特留學;而大湖股份的羅訂坤,曾留學加拿大主修國際經濟學。

  浙江廣廈前董事長樓忠福的話,或許可以解釋二代熱衷留學的原因。樓忠福曾説,他的孫子“都要送到海外去學習一段時間,做事要學西方,學西方經濟學;做人要學東方,懂得人情世故。”

  與其他“學業有成”的接班人不同,天銀機電趙曉東在海外的學習經歷,比較令人匪夷所思。招股書顯示,1980年出生的趙曉東,只有高中學歷。他曾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但不知何故卻沒能畢業。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這些接班人的公司治理實踐。

  美錦能源的姚錦龍曾稱,他于2002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後,隨著企業上市計劃的浮出,他開始在高層經營中建言獻策,“這其中主要源於父輩們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之前相關理論的實戰的積累。”

  金城醫藥的趙葉青在接班前,也曾經到加拿大攻讀了MBA。趙葉青曾説,結束MBA學業前,他專門給金城集團寫了一份發展規劃,“裏面的許多東西後來都被借鑒”。

  多經過基層鍛鍊

  不可否認,有的接班人屬於被“速成培養”。但大部分的“二代”,在登頂董事長之位前,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基層歷練。

  以隆基機械的張海燕為例,她在38歲時從父親那裏獲得了董事長的職位。此前十多年間,她先後做過基層員工、記賬員、財務科長、財務處長和執行副總。

  而西王食品的王棣,“在西王食品是從一線工人起步的”。據報道,當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掃建築垃圾、輔助拆卸或安裝機械”。其後,王棣被派到香港拓展貿易業務、維護股價和融資。

  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父輩對接班人的輪崗,大多青睞銷售、貿易以及財務部門。在一些科技企業,有的接班人還需要到研發中心呆上一段時間。

  多被扶開工、還送一程

  即便接班人正式掌權上市公司後,部分父輩仍不會放心,而是選擇“扶開工、送一程”。

  這種做法的典型代表是新希望集團。去年,在將女兒劉暢推到上市公司董事長職位的同時,劉永好 還保留了自己在董事會的董事職務,並仍然擔任母公司的董事長。

  對“扶開工、送一程”的做法,亦有老一輩持不同意見。“老是我扶他、教他,他什麼時候能夠成熟?”樓忠福在其子樓明接班伊始時説,“即使摔下來也不要扶,讓他自己爬起來,不要怕他死。”

  至於某些上市公司,職業經理人也在企業交接班中扮演過重要角色。2012年,天士力“少東家”閆凱境接任職業經理人李文的總經理職務,李文則升任副董事長,“閆凱境仍在李文的監督管理下工作”。

  次年,李文宣佈離職,“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把健康優秀的上市公司接力棒交到了好夥伴閆凱(閆凱境)手中”。

  - 聚焦

  家族企業交接班之三大困境

  有的脆弱肩膀難撐局面;“繼承者們”大搞創新與父輩經營理念相衝突;有的糾結于利益,“父子反目”

  二代接班後是否有作為,直接關乎公司的生死。

  海翔藥業羅煜竑的經歷,被外界引用為“失敗接班”的典型事例。今年5月,海翔藥業發佈公告稱,羅煜竑擬以3.8億元的價格,賣出手中所持海翔藥業全部股票。出售後,海翔藥業的實際控制人易主。

  此時,距離羅煜竑接替父親羅邦鵬的董事長職位,僅過去四年。

  多家媒體報道稱,羅煜竑轉手海翔藥業股權,係在澳門賭博欠了賭債所致。除了海翔藥業公司層面予以否認之外,羅煜竑一直沒有出面回應過。

  倉促接班難勝任

  按照父輩指示的路徑,有的“繼承者們”按圖索驥般地拿到了接力棒。而過去幾年間,也有部分接班人是在倉促間挑起上市公司的重擔。

  這類情況發生的前提,多是原董事長遭遇不測。2011年,公司上市僅3天后,萬昌科技董事長高慶昌即跳樓自殺。隨後,他的兒媳于秀媛繼任董事長。

  2012年,新朋股份董事長宋伯康,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其後,他31歲的兒子宋琳,被公司推至董事長的位置上。今年10月,27歲阮靜波的上任,也是由於其父阮加根的意外去世。

  上述三人的上位,雖然沒有徵兆,但較為有利的一點是,三人此前均已進入上市公司工作,並且擔任了較高級別的職務。

  相比之下,何京雲執掌北生藥業前,對公司業務近乎陌生。2008年,父親何玉良突然病逝後,尚在英國讀書的何京雲中止學業,回國繼任董事長職務。

  根據當時媒體的報道,時年25歲的何京雲,在股東大會上,一直低頭不説話,“有著不易察覺的膽怯”。“這個孩子比較內向。”有公司高層評價説。

  而近年來,雖然仍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但何京雲極少公開露面。

  兩代經營理念衝突如何處理?

  接班人正式上任後,往往會按自己的想法,對父輩原有的制度和理念“改弦更張”。此前,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49%的民營企業二代不贊同父輩的經營理念。

  公開報道稱,2004年,33歲的金志峰開始掌舵江南嘉捷。他上任後進行的改革中包括“飲料售賣機擺進車間、乒乓球臺桌擺進了員工辦公區”。

  “老一輩是希望每個員工工作時間比較長,把所有精力放到工作上,而我們年輕一代則希望勞逸結合。”金志峰曾經表示,他接班以後,廢除了公司原來“上班時間不準聽音樂、不準吃茶點”的規定。

  大湖股份的羅訂坤,29歲上任公司董事長後,便砍掉了父親抱有感情的房地産和醫藥等業務,將公司主要精力扭轉至“突出淡水魚養殖等主業”。

  即便在主業發展的思路上,羅訂坤與其父親亦有區別,“以往,公司的水産品低價賣給了魚販,與終端市場的渠道沒有打通,利潤較低”。而羅訂坤接任後開始推行産、銷、加工一體化。

  今年5月,京山輕機原董事長孫友元之子李健,接任公司董事長。早在2005年,1981年出生的李健,就已擔任總經理一職。公司曾對媒體表示,李健就任總經理時,打理著公司很多實際事務。

  自2007年開始,李健治下的京山輕機,走上了背離固有製造主業的道路——開始熱衷在二級市場炒股。公司的利潤與炒股盈虧深度綁定。有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京山輕機炒股累計賠掉了約3700萬元。

  “繼承者們”大搞創新改革,與父輩之間偶爾爆發理念上的衝突不可避免。長江潤發的鬱霞秋曾對媒體説,接班以後有段時間,她不理解父親,父親也不理解她,“觀念不一樣,實際上是兩代人的衝突”。

  “大部分決策,父親是認可的;父親不同意的,就緩一緩。”鬱霞秋琢磨出的經驗是,有些改革不能操之過急,“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改”。

  家族企業接班:利益平衡木如何走?

  比理念衝突更嚴重的是,家族上市公司利益複雜,若有不慎便可能招致家庭內訌爆發。浙江龍盛的“父子反目”,即是證明。

  2007年,原董事長阮水龍選擇次子阮偉祥“繼位”,而非做了8年總經理的長子阮偉興。一年後,阮偉興宣佈“因對經營存在較大分歧”,取消與父親、弟弟的一致行動人關係。

  有報道稱,彼時阮家“吵得不可開交”。另有報道稱,阮偉興甚至與父親斷絕了關係。

  如果老董事長不止一個孩子,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的確是一門學問。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有的公司的做法是,兒子繼位的同時,女兒可獲得部分公司股權;幾個兒子的話,則“共用公司”。

  比如永貴電器,原董事長范永貴有兩個兒子,最後長子范紀軍接班董事長,次子范正軍擔任了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三全食品也是採取了這種模式——長子陳南任董事長,次子陳希則任職總經理。

  浙江廣廈的樓忠福採取了另外一種模式:在確定長子樓明接班後,先前打理公司8年的次子樓江躍“退居二線”,“做一個有閒的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