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市值管理掀起A股重組大潮 並購突破産業瓶頸

  • 發佈時間:2014-09-22 08:52:3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萬晶 李良  責任編輯:王文舉

  並購重組題材是資本市場永恒的投資主題,但今年A股市場對並購重組題材的炒作卻異常狂熱。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的驅動下,頻頻展開大規模跨界並購,並購重組最終能否達到整合和轉型目的已不重要,傍上熱門概念題材就會引發市場追捧。業內人士表示,跨界並購成敗關鍵要看能否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帶來實質性提升,以及並購之後能否順利實現整合。

  眾多公司停牌待重組

  由於並購重組案例帶來股價的快速飆漲,令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垂涎,成為資本市場最火熱的亮點。9月19日,國投中魯刊登重大資産重組復牌公告,江蘇環亞擬作價20.5億元借殼,公司主營業務將變更為醫療專業工程、醫療資訊化以及公共裝飾工程業務,股價當天漲停。國投中魯總股本2.62億股,復牌前的市值接近20億元,折射出的正是今年小市值股票並購重組帶來的局部牛市。9月16日,合眾思壯復牌發佈了收購長春天成和北京招通致晟的公告,切入警務和空管領域,當天復牌股價一字漲停,17日繼續上漲超過9%,股價一度創出2011年4月以來的新高。

  9月15日,天興儀錶特發資訊平潭發展天健集團太陽鳥星星科技晨光生物三川股份共8隻股票齊刷刷宣佈因重大事項停牌,陣容之龐大前所未有。其中天興儀錶于7月7日剛剛宣佈終止重組,三川股份更為急切,距離8月18日宣佈終止重組僅過去20多天。

  9月12日,江泉實業百潤股份福成五豐長城集團錦富新材等5家公司攜重組方案復牌,股價均以漲停報收。其中,只有錦富新材收購資産與主業有關,其他四家公司都玩起了跨界收購,從事畜牧養殖業的福成五豐收購陵園資産,將成為畜牧、餐飲、殯葬多元發展的上市公司。主營藝術陶瓷研發、生産銷售的長城集團則跟風“玩遊戲”,收購遊戲公司。生産香精香料的百潤股份則收購上海巴斯克酒業100%股權,進軍雞尾酒行業。江泉實業被唯美度借殼,將變身化粧品公司。

  “過去都是炒作ST、炒作垃圾股,博重組。現在是全面炒並購,包括同行業並購、跨界並購、跨國並購,業務轉型才是最新的炒作點。”上海一位私募基金投資經理表示。

  安信證券分析認為,目前中國並購市場已具備天時(即經濟轉型)、地利(即技術進步)及人和(即政策放鬆),加上産業並購基金和定向並購債券等新市場仲介的出現,都預示著我國資本市場將出現一次歷史性的並購浪潮。

  在並購浪潮中,上市公司無疑是絕對主力,2014年並購活動火爆異常。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上市公司(A股和港股中資上市公司)並購交易共發起了1019起,截至9月10日,2014年上市公司並購交易發起數量已經達到2042起。

   並購突破産業瓶頸

  “上市求入門,並購求發展,”華泰聯合證券投資銀行部一位董事表示,A股上市公司往往上市時具有主營業務單一的先天特點,容易遭遇發展瓶頸。在公司上市後,需要通過産業並購延伸業務鏈,打開業績增長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資本的驅動下,一部分上市公司紛紛並購重組新興産業公司,推高上市公司的市值。上市公司市值增加後,又可以利用其較高的市值發股購買更好的資産,進入良性迴圈。”這位投行董事表示。

  近年來,政策層面對並購重組的支援力度明顯加大。2013年10月起證監會實施並購重組審核分道制,有條件地淡化行政審核和減少審核環節,對符合條件的申請實施豁免或快速審核。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優化企業兼併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為兼併重組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中國證監會不久前就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除借殼上市和發行股份之外,上市公司的重大資産重組不再需要經過證監會的行政許可。通過減少事前管制,以資訊披露監管為核心,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以熱門的文化傳媒行業並購為例,今年A股市場已發生63起電影與娛樂産業並購案,其中六成左右是跨界並購影視行業的案例。

  “目前,上市公司的轉型主要遵循三個路徑,一個是以自有資金投資新領域轉型,二是通過並購新項目以完成自身的業務轉型,第三是跨行業轉型,並基本放棄原有主業的模式。”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一家上市公司負責人表示,從機遇角度講,一大批原來想IPO上市卻至今未能實現的公司,其背後有大量的PE資本、股權投資,這些資本想要退出就不得不去尋找上市公司進行並購,從而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在二級市場,並購重組概念的小市值股票也成為投資者追逐的標的。

  重組風險不容忽視

  並購重組並非一帆風順,中途夭折者不少,也蘊藏著巨大風險。3月13日,熊貓煙花曾公告,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東陽華海時代影業傳媒有限公司100%股權,然而半年之後,熊貓煙花終止這項重大資産重組。9月11日,泰亞股份也宣佈終止與影視企業歡瑞世紀的重大資産重組事項。

  有業內人士表示,並購熱潮導致影視公司開價過高,上市公司在經濟上産生一定壓力。以華海時代為例,公司的註冊資本為300萬元,而熊貓煙花需要以5.5億元為收購價發行股份才能買到全部股權;泰亞股份之前擬收購的歡瑞世紀,收購價為8.4億元,年利潤只有5100萬元。在投入重組熱情過後,上市公司發現並購無利可圖後終止重組計劃。

  上市公司對遊戲行業的追捧,同樣遭遇瓶頸。業內人士分析,收購方上市公司多半缺乏網際網路基因,相關技術團隊匱乏,對接困難較大;傳統行業跟遊戲行業間跨度較大,整合難以深入,商業模式不成熟,存在較大經營風險;最後手遊行業單一産品性註定持續經營風險較大,高成長性難以持續。很少有公司在收購後會專心經營,全力發展實現轉型,部分公司是炒作熱門概念,以掩護大股東套現,最終為其埋單的還是二級市場跟風買入的投資者。

  投資諮詢機構前瞻投資認為,上市公司對影視、遊戲等行業的跨界並購熱潮,不排除存在“玩票”的心態,由於很多傳統行業進入下行通道,個別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佳,寄希望於正在快速成長的影視和遊戲行業,以扮靚業績或産業轉型。跨界並購,對於買方和賣方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既體現于並購整合的過程及後續發展,也在於業績對賭壓力等方面。

  在眾多A股上市公司擬籌劃重大資産重組的熱潮之下,相應地重組失敗案例也在增多,今年上半年就有47家公司重組失敗。9月以來不斷有公司宣佈終止重大資産重組計劃,而終止原因大多都是相關各方未就重組的細化交易方案達成一致意見。

  基民曲線套利“停牌股”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滬深兩市共有234隻股票停牌。這個數字,已近兩市掛牌上市公司數量的十分之一。

  對善於捕捉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機會的基金經理們而言,這無疑是一場難得的盛宴。因為這臨時停牌的234隻個股中,絕大多數的停牌原因,都與重大資産重組有關。按照慣例,這些個股復牌後,短期內將會連續暴漲,對於抓住這些“牛股”的基金而言,也就意味著基金凈值將會大幅上升。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按照復牌後連續漲停計算,這些所持重倉股停牌的基金凈值已被低估,從而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曲線套利的好機會。

  基金態度複雜

  在部分投資者饕餮“停牌股”大餐的同時,一場借道基金套利“停牌股”的盛宴悄然開席。

  以富國醫療保健行業基金為例,在該基金披露的二季度末十大重倉股中,就有五隻個股遭遇停牌,其中于9月12日復牌的百潤股份已經連續拉出六個漲停板,且有繼續漲停的跡象,上週三復牌的華潤萬東也連續三個漲停板,而仍處於停牌狀態的其他三隻個股,其所涉及事項或為重大資産重組,或為籌劃重要事項。

  某業內人士指出,由於不能明確“停牌股”復牌後的走勢,其估值方法大多以停牌前股價計算,如果這些“停牌股”復牌後均能出現連續漲停,那麼類似于富國醫療保健這種重倉股大量停牌的基金,就存在基金凈值被低估的可能,從而為投資者提供較大的套利空間。

  事實上,由於“停牌股”數量較多,有不少基金都存在類似的套利機會,差別只在於套利空間的大小。不過,記者採訪中發現,許多基金經理對這種套利行為頗為反感。在他們看來,雖然這些套利行為會快速增加基金資産管理規模,但即便“停牌股”果真復牌後暴漲,這些行為卻會顯著攤薄單位基金份額的收益率,令原有的基金持有人利益受損。

  “對於老客戶來説,這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對於基金公司來説,由於套利資金的短期逐利性,套利完成後大多會迅速贖回,其實基金公司也難以從中獲利。”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資副總監向記者説,“所以,我們不僅不鼓勵,還會採取相應措施來阻止這種套利行為的大規模發生。”

  切忌盲目跟風

  在“停牌股”復牌後屢屢暴漲的誘惑下,許多投資者開始押注“停牌股”。對此,基金經理們指出,“停牌股”在帶來想像空間的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投資風險,投資者不可忽視。

  上海某基金經理表示,“停牌股”復牌後的股價表現,取決於其基本面是否發生變化,比如資産重組或收購能否成功,以及能否提升上市公司的估值。而從歷史情況來看,有許多“停牌股”復牌後的重組事項,不僅對上市公司估值並無提升,反而埋下了諸多隱患,其投資便隱藏了巨大的投資風險。

  “更何況,近年來伴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許多不符合規範的重組事項屢屢被否決,‘停牌股’以重組失敗的結果復牌屢見不鮮,二級市場股價往往在復牌後暴跌。這些個股風險不容忽視。因此,即便投資者偏好于押注‘停牌股’,也需要先做好功課,精選個股為先。”該基金經理説。

  莫把停牌當“賭局”

  眾多“停牌股”在復牌後連續漲停,使正處於停牌期的200多只個股,成為投資者眼中的盛宴。

  在目前的局部牛市背景下,這已漸漸成為一種慣性思維:停牌時間越長,復牌後的上漲空間就越大,如果停牌所涉及內容正巧趕上了市場熱點,或將迎來連續的“一字漲停板”,持有人將收穫短期暴利。

  從投資邏輯而言,這種通過“停牌”獲取暴利存在一定的可能。因為,許多上市公司的停牌事項會涉及重大資産重組、收購資産以及其他將影響公司基本面的事項,而從過往歷史經驗來看,這些事項的發生,常常被資金追逐,並在復牌後引發劇烈上漲。一些停牌時間較長的公司,如果在停牌期間A股整體呈上揚趨勢,那麼,還存在一定的補漲需求。於是,兩重利好疊加,便出現了“停牌股”復牌後飆漲的現象。

  但“停牌股”的這種短期暴利,並不是一種必然現象,其中潛藏著巨大風險,一著不慎,反可能引發鉅額虧損。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的停牌成因較為複雜,既有日常事項的停牌,以及一些突發事件導致停牌,也有涉及重大事項的停牌,譬如會引發公司基本面重大變化的增發配股、重組、並購、股東變動等,這些停牌事件,對上市公司的影響程度各有不同,有些甚至是負面事件,會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或形象造成損害。如果投資者不仔細分析基本面,只是盲目追逐停牌與否,就有可能會踩中“地雷”,不僅沒有短期暴利,還有可能出現短期鉅額虧損。

  這種停牌中潛藏的“地雷”,在過去屢有發生。以宏達股份為例,2007年9月26日,該股宣佈停牌,在停牌前,由於資産注入預期的存在,股價已經大幅拉升,但在停牌7個月後,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行業狀況發生變化,原擬定的資産注入事項告吹,復牌後股價連續走出六個跌停板,令所有參與追逐其“停牌”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追逐“停牌股”只是一種投資技巧,不可將其作為投資方法或投資理論。從投資技巧的角度,“停牌股”的出現,是事件驅動投資的一種,如果能夠把握好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脈絡,並密切跟蹤行業的變化情況,那麼潛伏相關“停牌股”確實有更大的概率獲得高收益。但如果將追逐“停牌股”作為自己的一種投資方法,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打探消息以及尋找停牌可能上,那就變成了舍本逐末之舉,將投資“停牌股”變成了一場“賭局”,而且這場“賭局”是一個規則並不公平的對賭,一旦停牌事項發生變化,或其他不可預料因素發生,對賭程度越深,輸的就會越慘。

  真正的投資之路漫長,需要投資者秉承價值投資理念,將上市公司基本面變化作為投資依據。若有幸獲得“停牌”帶來的短期暴利,那也不過是堅持價值投資而水到渠成之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