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200隻個股逆市飄紅都透露了哪些資訊?

  • 發佈時間:2015-07-06 03:38: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萬鵬  責任編輯:楊菲

  上周,A股市場再次大幅下跌,連續三天出現千股跌停的一幕。不過,在市場雪崩式下挫,個股大面積跌停的同時,仍有200多只個股不跌反漲,成為市場中少有的亮點。這些個股為何逆市走強,它們到底具有哪些共性和特性?了解這一點,對於我們把握市場企穩之後的投資機會,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藍籌股抗震級別高

  在近期A股市場的大幅下跌中,藍籌股的整體表現可圈可點,在上周跌勢中,藍籌股的抗跌性更為突出。統計顯示,上周兩市2339隻個股(停牌除外),算術平均跌幅為16.38%。而各大股指中,僅有中證500指數的跌幅超過了個股的平均跌幅,達到18.98%。其次為中小板綜指(16.50%)、深綜指(16.16%)、深成指(14.95%)、創業板綜指(14.33%)。從上述數據來看,中證500指數的慘烈下跌,極有可能與中證500指數期貨所提供的做空機制有關,期貨價格的下跌加劇了個股的跌幅,引發了市場的恐慌,觸發了融資盤的平倉,從而形成了惡性迴圈。而其他各大指數中,上證50指數上周僅下跌了5.64%,成為兩市跌幅最小的指數,充分顯示了大盤藍籌股在本次股災中中流砥柱的作用。最新數據顯示,上證50指數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不足13倍,與國外成熟股市相比具有明顯的估值優勢。

  從上周個股表現看,一批藍籌股呈現出極強抗跌性。統計顯示,上周共有18隻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藍籌股出現逆勢上漲,中國石油工商銀行中國銀行3隻個股總市值超過1萬億元,上周漲幅分別為8.04%、4.73%和1.66%。從這18隻個股的行業分佈來看,有10隻是銀行、券商等大金融板塊個股。其中,工商銀行從本輪行情最高點,到上週五收盤,股價僅下跌6.68%,幾乎不受本輪股災影響。整體來看,以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股板塊,在本輪下跌中發揮了重要穩定作用。

  次新股中可淘金

  從歷史規律來看,在大盤調整階段,次新股往往會成為市場的一大亮點。上周,就有不少次新股開始脫穎而出,拒絕下跌。

  統計顯示,上周逆市上漲的個股中,有36隻都是去年7月份以來上市的次新股。其中,去年12月31日上市的新澳股份大漲29.36%。由於去年12月底,A股行情正處於調整階段,新澳股份上市後僅出現了3個連續漲停。上週一,該股最低探至21.45元,已經回到上市初期的水準。而上周漲幅超過10%的次新股也全部都是今年4月份之前上市的次新股,這批新股上市初期的漲幅遠遠落後於4月之後的新股,但在本輪下跌行情中,跌幅依舊慘重。因此,股價和估值相對合理,而且這些個股中多空博弈的情況相對簡單,從而吸引了部分場內資金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股發行(IPO)再度暫緩,從而令目前這批次新股的稀缺性大大提升。本輪新股發行的一大特點是發行市盈率受到窗口指導,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大幅減少,因此在上市後有較強的資本運作動能。而IPO的暫緩也會進一步刺激並購市場,提高殼資源的價值,這也為次新股的走強提供了炒作題材。

  從機構動向中

  尋找錯殺股

  整體來看,由於融資盤平倉造成了流動性不足,近期的下跌走勢可謂泥沙俱下。一些流動性較好的優質個股也受到平倉盤的打壓而出現大幅下跌,被市場錯殺。如何分辨哪些個股有可能是錯殺的對象呢?我們認為,從上周機構專用席位凈買入的個股中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公開資訊顯示,上周機構專用席位共上榜666次,累計買入金額146.82億元,累計賣出金額140.66億元,凈買入6.16億元。如果剔除1000萬元以下的買賣數據,凈買入金額為6.86億元。其中,有85隻個股在上榜階段機構席位的買入金額大於賣出金額。從全周走勢來看,這85隻個股有44隻上漲,1隻平盤,僅有40隻下跌,表現明顯好于市場的整體水準。分板塊來看,創業板和中小板個股是上周機構的重點博弈品種。如果按照市值來統計,市值規模在100億元至1000億元的個股,表現明顯更為強勢。數據顯示,上周共有43隻100億元至1000億元市值規模的個股獲得機構專用席位的凈買入,其中的28隻最終逆市飄紅,僅有15隻出現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深高速萬達資訊久聯發展網宿科技泰格醫藥機器人西部證券漢鼎股份等8隻個股周漲幅超過20%。中文傳媒康恩貝金龍機電福達股份科大訊飛葵花藥業科大智慧大華股份華策影視新文化、恒順眾昇等11隻個股漲幅在10%至20%之間。

  從相關個股的公開資訊來看,機構席位有買有賣,博弈程度相當激烈。比如7月1日至7月3日,泰格醫藥前五大買入和賣出席位全部是機構,買入金額為3.67億元,賣出金額也高達3.14億元,凈買入不過5299萬元,但上週五該股依然大漲7.87%。而本週初,一些機構凈買入金額較大的個股,有不少都掉頭下跌。

  總體來看,如果拋開最終上漲或下跌的結果,機構席位在大跌之際敢於買入的個股,至少其流動性風險不大,並且傳達一部分機構看好資訊,成為錯殺對象的可能性較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