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鈕文新:希望證券監管能多講些分寸

  • 發佈時間:2015-01-27 13:54:52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鈕文新  責任編輯:張少雷

  1月19日滬深兩市一開盤,券商股就上演跌停潮。在外界看來,直接原因是1月16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對融資融券業務存在違規行為的12家券商採取監管措施,並對中信證券等3家公司採取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1月19日滬指最終以大跌7.7%收盤。然而隨著監管層澄清並未聯合打壓股市,此後兩日股市又連續大漲,1月21日滬指甚至大漲4.7%,創5年最大單日漲幅。

  在查處券商違規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問題上,監管部門出於控制金融風險的目的出手核查、監管、對違規者實施處罰這本來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問題在於應防止市場大起大落,把好事變壞事。

  誠然,一些證券公司在融資買股的事情上,確實存在違規行為。甚至一些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涉嫌參與其中。但監管層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不可以考慮先由行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開始預警?

  監管機構不僅要對國家金融風險負責,同時也要對市場的穩定負責,這是非常重要的監管藝術。

  比如美國,金融危機發生的當口,誰不知道造孽者是那些大牌金融機構?但是不是可以當即對它們實施懲罰?不是。該救還得救,至於處罰的問題可以“秋後算賬”。

  所以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美國金融危機5年之後,當金融和經濟已經有所恢復之時,當年那些大牌金融機構一個都沒逃過監管者的核查,一個都沒逃過處罰。

  成熟的資本市場監管手段或許值得我們借鑒。監管機構對經營機構的監管需持續不斷,需要時時刻刻盯住那些敏感業務,防微杜漸,而不是“運動式監管”,一陣風來了,風過後又沒人管了。

  其實,這種監管的危害很大,這破壞了監管者在市場中的誠信,這樣的代價實在太大,這對中國市場經濟有害。

  筆者建議:應建立一套“融資融券”交易的實時跟蹤、監控系統,這一點交易所和券商合作應當很容易做到。把融資融券賬戶和普通賬戶分開,並實時監控信用交易賬戶保證金突然放大的行為,同時要券商説明賬戶資金來源。

  監管部門現場核查一旦發現券商撒謊,哪怕只有一單,我們就認為券商誠信有問題,就降低該券商50%的融資融券業務量——依據客戶自己的選擇,將那些合格融資融券投資者賬戶轉移給其他合格券商,同時擴大合格券商的融資融券企業規模。

  以此類推,直至違規者融資融券業務量無限趨近於零。這樣的做法,既處罰了券商,又減低了監管的市場破壞力,同時對違規者形成巨大的震懾力。

  市場當然需要監管,但監管必須構建一個良性的機制:讓違規者不敢、不願、不能違規。關鍵是“不願、不能”,而不只是“不敢”。希望監管者在監管藝術上多下功夫,避免簡單粗暴。(作者係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