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漸明晰 新三板成重要投資新風口
- 發佈時間:2015-03-30 08:41:38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劉小菲
投資風向標
2015年,就在A股熱火朝天、全民炒股之際,資本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片天地也是熱鬧非凡,那就是新三板。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大和流動性的提升,以往“門可羅雀”的新三板市場如今已成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追捧的“香餑餑”,而各路資金也在跑步入場,意欲“分一杯羹”。
兩年前,新三板還只有8億元的交易額,在2014年卻超過了130億元,掛牌公司的數量達到1881家。截至今年3月23日,已有2130家公司掛牌新三板,總市值約為4584.84億元,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有市場投資人士告訴記者,新三板已開啟了未來另一重要的新投資風口,掘金新三板也將成為投資“新常態”。分析指出,進入“指數時代”的新三板將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國家大力支援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大背景下,作為其中重要一環,未來新三板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新三板制度改革將會為投資者帶來源源不斷的紅利:從分層管理到競價交易再到轉板等制度,新三板改革預期的不斷強化,正在讓這片“藍海”市場的投資價值變得具象、豐滿。
昔日“荒涼之地”如今成“香餑餑”
轉變
對於許多普通投資者來説,新三板市場仿佛一夜爆紅,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新三板,全稱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長期以來,由於新三板市場的投資門檻較高,個人投資者“進入”需手握500萬元;且市場交投並不活躍,一度成為了遠離普通投資者視野的“荒涼之地”。數據顯示,在2006年至2012年的試點期間,新三板市場總計完成股權融資僅為59筆,融資額合計22億元。
直到2013年全國擴容後,新三板市場開始快速啟動,當年共完成股權融資10億元,相當於過去6年的一半。如果説2013年新三板因融資活躍而進入眾多投資者的視野,那麼2014年做市商制度的推行,則再次將新三板的發展推上了新臺階。
截至今年3月23日,新三板已有2130家公司掛牌。市值方面,根據最新統計顯示,股轉系統掛牌公司總市值合計為4584.84億元,其中協議轉讓公司總市值合計2781.58億元,做市轉讓公司總市值合計1803.26億元。
就估值情況來看,目前股轉系統掛牌股票平均市盈率為36.24倍,其中協議轉讓股票平均市盈率為34.4倍,做市轉讓股票平均市盈率為44.7倍。截至目前,已經有6隻新三板股票漲幅超過10倍,漲幅超過一倍的股票更多達160隻。2月27日,新三板首只百元股——麟龍股份正式誕生。
那麼數量如此飛速增長的新三板企業主要分佈在哪些行業呢?根據wind一級行業統計,目前2130家掛牌公司廣泛分佈在10個行業中,其中資訊技術675家、工業670家、材料318家、可選消費166家。就比例而言,資訊技術以及工業佔比分佈為31.69%、31.46%,佔據了新三板掛牌企業中的大部分。
從園區分佈上來看,這些掛牌公司分佈在64個園區中,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掛牌公司數量超過60家,其中中關村以305家公司居首。而在主辦券商上,共有82家券商參與推薦掛牌,其中合併後的申萬宏源“笑傲江湖”,遙遙領先於其他券商,另外齊魯、國信、廣發、長江、中信建投、安信等券商掛牌公司家數也較多。
政策紅利激發新三板活力
趨勢
相比於此前“死氣沉沉”的交易場,做市商的到來無異於一劑“良藥”。
“現在,做市商能夠在對公司投資價值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供報價,再經過競爭性的報價和市場雙向選擇,推動股票價格不斷地走向公司內在和公允價值。”一位長期關注新三板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樣既降低了市場的資訊不對稱,也強化了新三板市場的投融資功能。”
據廣證恒生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公司只有43家,到了2015年3月6日,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77家。
同時,這一制度也增加了券商新業務收入來源,券商踴躍開闢新三板業務,目前新三板已經成為券商新的逐獵場。“對於券商而言,新三板業務涉及到經紀、交易、投資和融資等各個環節,其中投融資環節可被視為投行産業鏈的進一步延伸,而做市交易制度的推出,使券商的新三板業務,與通道類融資類業務相比,成為最具定價權的創新業務。”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指出。
除了做市商制度,另一項引人注目的制度改革則是新三板指數的發佈。本月18日,新三板首批指數發佈,包括三板成指(899001)和三板做市(899002)。
“對於市場來説,新三板指數的發佈相當於風向標的誕生,而對新三板本身來説,2015年以來指數大幅上漲與財富效應是新三板市場的最佳宣傳,將推動新三板熱度持續提升,吸引更多外界投資者加入。”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而進入“指數時代”的新三板將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廣大中小微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援。
今年以來,三板成指的漲幅超過43.19%,三板做市商指數的漲幅超過69.33%。同期,上證綜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則分別上漲了11%、35%和49%。
事實上,未來新一批指數化的投資産品也正在醞釀當中。機構分析表示,由於無論是三板成指或三板做市,裏麵包含部分成交不活躍標的,對指數的完全跟蹤還難以實現,而交易活躍的標的日均成交額接近千萬元,已能承載指數産品的投資。廣證恒生預計,未來會有跟蹤10—50隻標的的指數型投資産品率先推出,交易活躍的個股將進一步受益指數産品的投資。
廣證恒生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新三板市場當前的投資機會主要來自政策紅利和制度紅利,後紅利階段尚未到來。“隨著協議轉讓、做市轉讓和競價交易並行,新三板將同時擁有極低的掛牌門檻、多樣化的融資渠道、靈活的交易制度,使得新三板市場已經具備資本市場三大功能:定價、融資、資源配置,未來大量低估值成長股將層出不窮。新三板的政策春天才剛剛開始。”
新三板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遇
展望
除此之外,創業板還有哪些“魔力”,讓當前如此多的投資者趨之若鶩?劉俊一針見血地指出,首先無疑是新三板企業的估值優勢,“轉板和轉競價帶來的估值及流動性提升,讓新三板具有了足夠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對比新三板做市和創業板企業的估值水準,不難發現,流動性差異導致同一行業不同市場下企業估值水準的顯著差異。”劉俊表示,以公用事業為例,創業板平均動態市盈率為54.55倍,而新三板僅為16.99倍,一旦競價交易方式和轉板推出,新三板估值水準也將隨著流動性的增長而水漲船高。
同時,劉俊也指出,創新型小微企業業績的持續高增長,也讓新三板成為“香餑餑”。“儘管新三板擴容取消了對企業盈利和行業屬性等門檻要求,但券商仍會選擇具有獨特盈利模式或創新型的小微企業推薦掛牌。”
根據長江證券最新發佈研究報告,對比2013年和去年上半年中小板、創業板及新三板企業平均業績及增速,去年上半年做市和協議企業利潤增速分別為32.03%、19.82%,遠高於中小板的7.30%和創業板的14.85%。
而在業績高增長的同時帶動了企業市值水準不斷提升。以2012年掛牌的兩家公司新眼光(430140.OC)和點點客(430177.OC)為例,凈利潤水準分別由掛牌前的119萬元和138萬元,躍升至1449萬元和912萬元;總市值也分別由0.98億元和0.12億元,提升至2014年底的8億元和12億元。
在劉俊看來,在註冊制改革和牌照放開的大背景下,以新三板(全國股轉系統)為代表的場外市場將引領資本市場機制和産品的創新,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掘金新三板。
而東莞證券楊鑫林也認為,由於新三板市場具備低估值與高成長性,在海量增量資金、競價交易推出以及轉板制度出臺等利好因素的驅動下,新三板市場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遇。“投資新三板市場主要策略,應該從定量與定性兩個角度出發,一是從財務與交易的角度定量選擇,二是從産業的思維尋找高成長行業,三是把握競價交易與轉板潛力,四是選擇低估與稀缺企業。”楊鑫林表示。
穩健發展還需監管與約束機制保障
觀察
儘管當前資金紛紛涌入新三板,已經引起了一些投資者對部分企業估值過高的擔憂,但大多數機構認為,未來半年,新三板的火爆行情還將持續下去,無論對於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當前均是較好的介入時點,而在紅利階段過後,優質企業也將有其發展和投資空間。
廣證恒生認為,儘管目前新三板市場還停留在政策紅利階段,但隨著新三板制度不斷完善,將深刻影響到新三板後續的發展。未來新三板投資機會將主要體現在制度紅利、企業成長帶來的估值提升和交易層面帶來的發展紅利。
具體來説,部分盈利模式清晰的企業通過掛牌新三板或者做市後,能夠更好地募集資金、提升管理水準,帶來規模的不斷增長以及業績的持續兌現,投資者可以通過對這些優質成長型公司的股權投資分享增值收益。
不過,目前新三板公司的交易活躍度還是明顯低於主機板市場,而新三板500萬的投資門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制約因素。根據中登公司的2014年10月份的數據,期末已上市的A股流通市值超過500萬的自然人賬戶只有9.9萬戶,僅佔總賬戶數的0.27%,過高的準入門檻將大部分投資者拒之門外,嚴重影響市場流動性。
不過,這一情況或將隨著新三板交易制度的變化而改變。2015年1月12日,證監會明確表示“未來證監會將修改合格投資者準入門檻”。分析人士預計,這一門檻有可能會降至100萬乃至50萬起,使得投資者進入資金新增一倍以上。那麼當需求量上漲的時候,供應不變,自然會引起股價的上漲,這就會帶來先發優勢,也是現階段投資者能獲得的制度性紅利。
除了門檻過高,流動性缺乏也一直是新三板面臨的問題。目前,證監會已經提出允許符合一定條件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滿12個月後到創業板發行上市。
資料顯示,截至3月11日,新三板企業中已有7家公司成功實現轉板上市,為先進入的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即便不能實現轉板,新三板企業中的龍頭企業也容易被上市公司進行收購實現另一種退出,據統計,2014年共有9家新三板公司被A股上市公司收購。
也有機構透露,新三板交易未來將根據不同層級市場的定位,股轉系統將會把新三板市場分為三個層級,每個層級對應不同的交易方式,有助於資本利差的快速兌現。而且目前已經有一些券商機構推出門檻較低的産品。
此外,競價交易的推出或將進一步推動解決流動性問題,而未來若註冊制發行制度實施後,證監會可能開啟新三板和創業板之間的轉板機制試點,進一步為新三板吸引流動性。
機構提醒,儘管現在新三板逐漸成為機構競相爭奪的新戰場,但新三板上市掛牌的企業多為初創期和成長期早期的企業,隨著新三板市場估值不斷高漲,個別業績平平的股票在做市商的操作下股價飆升,有形成泡沫的風險。未來,新三板市場的發展能否在“快速”的同時做到“穩健”,還需要監管和約束機制的保障。
新三板是什麼?
■連結
“新三板”市場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為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目前,新三板已不再局限于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成為了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新三板發展歷程:
2006年1月 新三板設立:中關村推出代辦股份協議轉讓試點,新股份轉讓系統;
2012年8月 園區增加:擴大試點範圍,在中關村基礎上,增加天津濱海、上海張江、武漢東湖3個園區;
2013年12月 全國擴容:國務院發佈《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符合條件的新三板公司轉板上市;
2014年8月 做市制度:《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商做市業務管理規定》出臺,新三板引入做市制度,提升了交易活躍度和市場流動性;
2015年3月 競價制度:新三板分層管理引入競價制度,條件是股東分散度和交易活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