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活躍度略降 兩大瓶頸亟待解決
- 發佈時間:2014-10-13 04:52: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王文舉
自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上線以來,新三板市場經歷了由白熱化至活躍度漸趨冷靜的過程,但總體來看,大部分掛牌企業的股票在做市制度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雖然做市制度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存在積極作用,但目前也面臨著做事成本升高以及政策熟悉度不足而導致的區域差異問題,而這些瓶頸問題的解決將有利於做市商制度更好的發展。
市場熱度略降 做市成本升高
自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上線以來,在做市商轉讓方式啟動初期,新三板市場整體流動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時做市交易也為做市股票提供了合理估價標準。但由於新三板市場的投資者門檻較高,市場熱度從做市制度實施初期的白熱化逐漸趨於冷靜。儘管如此,大部分掛牌企業的股票在做市商制度下也都有了不同幅度提升。據大智慧數據顯示,在54隻採取做市轉讓方式的股票中,多只股票的階段漲幅超過了50%,總成交額達986.99萬元。截至上週五收盤,億童文教以25.41元的價格在做市股票當中排名第一,較8月25日的開盤價20.80元上漲了22.16%;而10月8日新加入做市股票“陣營”的國承瑞泰的股價也從2.15元飆升至3.85元,在交易首日便大漲79.07%。雖然當前新三板市場的熱度有所降溫,但做市商作為一種交易制度,它跟隨著市場規模和交易量的發展,做市制度對新三板市場的積極作用需要時間來體現。
在這43家首批掛牌的企業當中,以製造業和資訊技術業公司數量最多,分別為17家和15家,佔首批企業的39%和35%。由於券商們願意選擇質地優異、成長性高、輕資産的企業,這類企業的股價在交易中也均有不錯的漲幅,且由於股東人數少,券商們拿到的做市價格也比較優惠。但隨著做市交易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不願意低價出讓股票或接受做市商們提出的價格,甚至有些企業的做市進程停滯在與券商博弈價格的階段。由於此類企業往往具備業績良好,成長潛力較大的特徵。因此這部分掛牌企業控股股東認為以較低價格出讓股票予做市商會蒙受損失,且大多數企業都以PE/VC的價格來衡量做市價格。由此,做市成本也因此升高。
做市融資作用明顯 標的地區差異大
雖然做市價格一般會有一定的優惠,但其實並不意味著掛牌企業會因此蒙受損失。且不説做市商是用真金白銀來購買企業股票,且連續每週五天每天都以不低於75%有效報價時長的服務,因此選擇做市制度等同於企業選擇了一種免費的增值服務;且新三板企業最看重轉板于A股市場,其根本原因也是為了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來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而自做市商制度實施以來,新三板做市企業的估值定價和融資效果已逐漸顯現,截至上周,共有44家掛牌企業披露了定增方案,其中7家企業擬向做市商定增庫存股票,分別為津宇嘉信、艾錄股份、凱大催化、順達智慧、太爾科技、嘉達早教和中科國信。除此之外,已經採取做市方式進行股票轉讓的中海陽和銅牛資訊也發佈了定增預案。
除此之外,做市企業的地區差異也十分明顯。截止到10月10日,在54家採取做市轉讓方式的企業中,北京的企業多達22家,佔比41%,上海的企業有6家,江浙8家,其餘企業都分部于長江以南。地區差異大的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地區發展較早,經濟體系成熟,工業産業發達,地方政府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大,且對金融政策的導向比較敏感。而西北地區(陜甘寧)以及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目前沒有採取做市轉讓方式的企業,這並不是因為這些地區沒有優質企業,而是因為其對政策的不熟悉,不少企業誤挂至地方股權交易中心。
但其實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是納入到證監會統一監管的公眾公司,從市場性質來講,新三板和滬深交易所區別僅在於所服務的企業不同。滬深證券交易所服務的是相對成熟的企業,而新三板的定位是中小企業,後期只要符合交易所上市條件可以轉至主機板交易;而地方股權交易中心是由省級政府批准成立的,為中小企業化解融資難題,而新三板的幾點功能是無法實現的。因此這些地區仍需要地方政府對企業的積極扶持以及正確的培育引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