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新三板 > 正文

字號:  

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就近期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 發佈時間:2014-09-01 19:39:4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1.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做市業務實施一週,請問市場運作和交易情況如何?

  答:自8月25日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做市業務實施以來,市場整體運作平穩,各項業務操作順暢有序:一是技術系統運作穩定。上周,市場的委託申報、交易撮合、清算交收、行情接收揭示等各項業務功能正常,較為充分地驗證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做市業務運作的穩定性和業務操作的準確性。二是做市業務對股票價格的發現功能有所提升。上周,43隻做市股票全部有成交記錄,且多數股票形成了連續的價格曲線。做市業務實施後,市場整體漲跌幅和振幅逐日收窄。做市上線首日即8月25日,多只做市股票漲幅超過50%,漲幅最大的行悅資訊(430357)當日漲幅為128.03%;成交價格振幅最大的新眼光(430140),當日振幅達351.67%.到了8月29日,有成交的38隻做市股票中,有37隻漲跌幅在10%以內(另1隻股票漲幅為11%),振幅最大值為10.70%.從做市商報價表現來看,平均價差在4%左右,且有進一步縮小趨勢,做市商普遍積極參與做市報價。三是做市業務推動改善市場流動性。一方面,市場成交頻率顯著增加,8月25日-29日,成交筆數環比增加338%.2014年以來截至8月29日,掛牌公司股票成交筆數共計13236筆,其中,做市業務實施以來的一週,掛牌公司股票成交了6569筆,佔今年以來總成交筆數的一半。另一方面,做市轉讓方式提升了股票的換手率。8月25日-29日,掛牌公司股票整體換手率為0.65%,其中做市轉讓股票成交5814筆,換手率為1.03%,協議轉讓股票成交755筆,換手率為0.59%.做市轉讓股票換手率遠高於協議轉讓方式股票換手率。四是投資者參與市場的意願增強。做市業務實施以來,新開通全國股轉系統交易許可權的合格投資者共計397戶,其中機構投資者49戶(含産品類投資者1戶),自然人投資者348戶。合格投資者成交金額持續凈買入,成為投資者主要參與主體。

  2.做市業務的實施對市場的長期影響是什麼?就近期而言,還將有多少掛牌企業會加入做市行列?

  答:做市業務是中國境內證券市場的一項全新嘗試,也是資本市場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做市業務的實施對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豐富市場交易方式、完善市場功能、促進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掛牌公司而言,做市業務將促進創新、創業、成長型企業估值定價體系的形成,通過做市轉讓,企業能進一步分散股權、提升公眾化程度,增強市場流動性,暢通投融資渠道。對於證券公司而言,做市業務將開啟全新的盈利模式,促使券商在推薦業務中更加注重從投資者的視角去謹慎選擇企業,更加注重通過整合業務鏈條,形成與企業共同成長的良性合作關係。對市場整體而言,做市業務有利於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夯實市場化運作機制,理順業務邏輯,提升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增強市場運作的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首批採取做市轉讓方式的43家掛牌公司中,有兩家公司2013年度的凈利潤為負。這一方面反映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業務制度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正在形成有別於交易所市場的全新市場估值方式和投資選股方式。

  上周是全國股份轉讓系統運作保障期,整體運作情況和運作效果基本符合預期。需要説明的是,做市商制度並非簡單地提供了一種新的交易方式,概括地講,市場流動性的完全改善,受制于諸多因素,除交易制度以外,還包括掛牌公司股份的分散程度、市場可流通股份的總量、投資者結構、投資者的交投意願等。就目前而言,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做市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對市場流動性改善的程度仍需要參與各方的共同推動,其效應也還需要實踐的持續檢驗。從長遠看,我們對做市改善市場運作品質有信心。

  據觀察,首批參與做市的企業已起到較好的示範效應。從本週開始,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將恢復協議轉化為做市轉讓方式、做市商加入做市等各項業務的常態化辦理。截至8月25日,已有82家掛牌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通過了採取做市轉讓方式的決議,這些公司將陸續加入做市行列。

  3.請介紹一下目前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的行業特點、區域分佈、今年以來的交易融資等相關情況。

  答:今年以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市場規模和企業品質得到提升,市場影響力和覆蓋面顯著擴大。截至2014年8月29日,掛牌公司共1107家,總股本448.24億股,流通股本157.14億股,總市值約為2848億元。掛牌公司的整體分佈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覆蓋面廣,對企業的服務深入到縣域經濟內,體現對區域均衡、協調發展的支援。從行業分佈來看,掛牌公司分佈于18個門類,覆蓋了除房地産業外的所有門類行業;分佈于76個大類,佔大類行業數量的84.44%.從行業結構來看,以先進製造業和資訊技術業為主,合計894家,佔掛牌公司家數的80.76%.從地域分佈來,掛牌公司分佈于28個省市區,其中掛牌家數在100家以上的以東部省份為主,有北京、上海、江蘇、廣東4個省市區,合計646家;掛牌家數在10家-100家之間以中部省份為主,有13個省市區,合計400家;掛牌家數在10家以下以西部省份為主,有11個省市區,合計61家。

  二是中小微企業佔比多,體現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對創新、創業、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的支援。按照工信部和國家統計局標準,1107家掛牌公司約有95%屬中小微企業,約有68%屬小微企業;從2013年年報數據來看,掛牌公司平均總資産為1.64億元,總資産在1億元以下的有686家,佔62%;平均營業收入為1.25億元,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下的有787家,佔71%;平均凈利潤為833萬元,凈利潤在1000萬元以下的有810家,佔73%.

  三是科技含量高,體現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助力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的服務理念。目前,1107家掛牌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75%,廣泛分佈于高端製造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領域。不少掛牌企業是所屬細分行業內的領軍企業,特色鮮明,創新動力強勁,成長性良好。

  今年以來截至8月29日,掛牌公司股票成交46.50億元,是2013年全年成交金額的5.71倍;換手率為9.60%,是2013年全年換手率的2.15倍。在股票融資方面,合計完成154次股票發行,融資金額為89.77億元,是2013年全年股票融資金額的8.96倍。

  4. 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對競價交易方式將如何考慮,競價交易制度將有何主要特點?

  答:《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轉讓細則(試行)》規定,全國股份轉讓系統並行實施協議、做市和競價三種轉讓方式,掛牌公司只要符合相應條件,就可以在三種轉讓方式中任選其一作為其股票的轉讓方式。競價轉讓方式的實施需要一定的市場積累和技術準備。目前,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正就競價轉讓方式的實施條件、競價轉讓方式的確定及有關變更要求進行研究,為競價轉讓方式的實施進行積極準備。

  5.做市轉讓方式下,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如何防止做市商對價格的操縱或者“做莊”行為的發生?

  答: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從交易制度、市場監察和自律監管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制度和機制安排,儘量防止做市商對價格的操縱或者説是“做莊”行為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交易制度方面,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實行傳統競爭性做市商制度,要求採用做市轉讓方式的股票,至少有2家做市商為其做市,通過做市商之間的市場競爭,盡可能增強市場活力,促進市場價格發現。首先,做市商的報價均為確定性報價,且做市商在任一時點只能有一組買賣報價,做市商新的報價提交後,前次報價自動撤銷,杜絕了做市商利用多組報價擾亂正常市場秩序。其次,實行集中撮合機制,投資者委託到價的,由交易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順序將投資者委託與做市商報價進行撮合成交,杜絕了做市報價不履行成交義務的情形。第三,在成交價格的確定原則上,規定成交價格均以做市商的報價為準,盡可能增加普通投資者價格改善機會,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第四,要求做市商通過專用證券賬戶和專用交易單元開展做市業務,以便有效對做市商庫存股、交易申報行為及時進行監控。第五,明確要求做市商報價為買賣雙向報價,報價價差不得超過5%,同時對做市商報價更新義務、報價時長等提出量化指標要求,以促使做市商發揮流動性提供者功能。

  市場監察方面,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發佈實施了《異常轉讓實時監控指引》,進一步明確對做市商的監管要求。其中包括:明確做市商報價(超過30%)或股票成交價格(超過20%)變動幅度較大的,相關做市商應當及時向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報告;明確股票短期內大幅上漲(連續3個轉讓日累計漲幅超過50%)的,構成異常波動,相關掛牌公司應當發佈異常波動公告。與此同時,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將不斷強化市場監察。一方面,建立功能完善的實時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做市商報價及其庫存變動情況,對做市商報價義務履行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及時處理。另一方面,配備專門人員,對做市商報價成交數據進行定期核查,通過數據對比、挖掘並及時發現做市商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串通報價等涉嫌違法違規線索,並對違法違規行為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自律監管方面,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要求做市商開展做市業務,應當建立健全做市股票報價管理制度、業務隔離制度、風險控制與合規管理制度、內部報告與留痕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應當定期向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報告做市業務開展情況。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將對做市商做市業務開展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對做市商及其做市業務人員職業情況進行持續記錄,逐步建立做市業務評價體系,以加強對做市商的自律管理。

  6.隨著掛牌企業數量的增加和交易制度的完善,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市場分層設計是否已提上議事日程?

  答: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既包括不同市場平臺的設立,也包括同一市場的內部分層。隨著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市場規模的擴大,合理的市場分層有利於拓展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市場服務能力和風險管理水準,市場對於分層也有需求。隨著做市業務的成功實施以及掛牌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正在逐步具備市場分層管理的條件。市場分層的本質是風險分層,並非簡單地將市場劃分為幾個層次,而是涉及到相關業務制度的調整和差異化安排。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正在加緊推進市場分層管理的研究工作,歡迎市場就此問題研究討論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7.近日,證監會提出“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主體將拓展至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企業。”對此,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有何跟進和配套措施?優先股等創新融資工具的推出有無時間表?

  答:全國股份轉讓系統高度重視證券産品創新,目前正按照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本著“分步推進,風險可控”的原則,發展與中小微企業“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融資需求相適應的證券産品。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推出新的證券品種,豐富投融資選擇,不斷完善市場融資功能。其中,中小企業私募債和優先股是近期即將推出的融資工具。

  經過兩年時間的試點,中小企業私募債現在已比較成熟,中國證監會決定將試點範圍擴大到掛牌公司。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配套制定了掛牌公司發行私募債的相關業務規則,充分考慮了掛牌公司的特點和需求,在備案管理、資訊披露、轉股條款和風險防控等方面作了創新。該業務規則目前已報請證監會批准。

  優先股對於優化中小微企業的財務結構有重要作用。國務院及中國證監會發佈的規定已經明確了掛牌公司可以非公開發行優先股並在全國股轉系統進行轉讓。為使優先股制度更加契合掛牌公司的實際需求,目前中國證監會正在制定掛牌公司發行優先股的監管指引。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也起草了優先股業務規則,進一步明確了優先股發行、轉讓等具體業務流程,待履行相關程式後發佈實施。

  8.目前股轉系統對掛牌公司的日常監管主要是“以資訊披露為核心”、依託主辦券商持續督導的自律監管。但此前已出現違規現象。隨著掛牌企業的增多,會不會在資訊披露這塊有更嚴格的規定?

  答:全國股轉系統對掛牌公司的日常監管“以資訊披露為核心”,對掛牌公司的資訊披露監管主要依託主辦券商的日常持續督導,具體來説由主辦券商對掛牌公司的資訊披露進行事前督導和審查,全國股轉系統對掛牌公司的資訊披露進行事後審查。全國股轉系統對事後審查中發現的資訊披露違規行為,將根據《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等規定採取相應的自律監管措施。對於其他更為嚴重的問題,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規定,除監管措施外,我司視其情節輕重,可給與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紀律處分,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對於資訊披露屢次違規,情節嚴重的行為,我司將按規定實施紀律處分。違反證券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的,我司將依法移送中國證監會處理。今年以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共對6家掛牌公司採取了自律監管措施;對1家掛牌公司實施了紀律處分。

  隨著掛牌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全國股轉系統將繼續強化“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日常監管方式,“包容但不縱容”,切實要求各市場主體歸位盡責、遵守規則;堅持監管與服務的有機結合,開展對掛牌公司、投資者等市場參與主體的常態化培訓,避免無知犯錯;進一步細化違規處理的具體情形和標準,探索電子化監管,引入社會媒體的監督,做到對違規行為處理的公開透明。

  9.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2014年半年報整體披露情況如何?

  答:到半年報披露截止日2014年8月29日,共有1107家掛牌公司應披露2014年半年報,其中1102家掛牌公司完成了半年報披露,5家掛牌公司未按規定披露半年報。其中,2家掛牌公司(中試電力、慧網通達)因財務人員更換、財務報告部分無法完成而無法如期完成半年報;2家掛牌公司(久易農業、物潤船聯)係新掛牌公司,因對資訊披露規則的不熟悉導致無法按時披露半年報;嘉寶華擬終止掛牌,已暫停轉讓,不再披露半年報。這五家公司的股票均已按照規則規定暫停轉讓。

  與2013年年報相比,2014年半年報披露更加規範。一是披露更加及時,716家應披露2013年年報的掛牌公司中709家公司按時披露了年報,7家公司未按時披露。2014年半年報披露不及時的數量和比例同時下降。二是披露品質更好。截至2014年8月29日,1102家披露半年報的公司中,共有23家公司對2014年半年報進行更正,佔所有披露半年報的掛牌公司的2.1%.2013年年報有62家公司更正,佔比8.77%.與2013年年報更正情況相比,半年報披露品質進一步提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