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安排,江蘇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工股份”)北交所IPO將在8月30日迎來上會大考。此次衝擊北交所上市,天工股份擬針對鈦及鈦合金材料相關項目進行募資擴産,但在鈦及鈦合金材料行業結構性産能過剩的背景下,公司募投項目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受到北交所關注。另外,報告期內,公司業績暴漲也遭到質疑。針對相關問題,天工股份方面8月29日接受了北京商報記者採訪。
募資擴産是否必要
招股書顯示,天工股份主要從事鈦及鈦合金材料的研發、生産與銷售,公司北交所IPO在2023年12月29日獲得受理,2024年1月26日進入問詢階段。8月30日,天工股份將迎來上會大考。
此次衝擊北交所上市,天工股份擬募集資金3.6億元,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凈額將全部用於年産3000噸高端鈦及鈦合金棒、絲材生産線建設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招股書,2020—2023年,天工股份鈦及鈦合金材料産能利用率分別為53.54%、75.58%、71.84%和87.27%,公司産能利用率一度處於低位。與此同時,天工股份也提及我國鈦及鈦合金材料行業存在結構性産能過剩的問題,在此前提下,公司募投項目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受到北交所關注。
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産能利用率一度處於低位但仍要募資擴産,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公司認為那是暫時的市場波動或季節性因素所致;另一方面,公司可能看到了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或潛在的市場需求,希望通過擴産來搶佔市場份額或提前佈局新的業務領域。
對於相關情況,天工股份在招股書中提到,前期公司産能利用率偏低,一方面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另一方面因公司彼時産品以低附加值的鈦板為主,面臨的市場競爭激烈,産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但自2022年四季度開始,公司下游消費電子領域客戶訂單量快速增加,預計隨著消費電子用鈦材業務規模的繼續擴大,公司的産能利用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天工股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進一步補充表示,近年來,隨著下游市場的發展,我國鈦材消費量快速增長。根據歷年《中國鈦工業發展報告》數據,我國鈦材消費量已由2015年的4.4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14.5萬噸,年複合增長率為18.7%。未來隨著下游市場的快速發展,鈦材的消費量仍將保持增長趨勢。根據有關機構預測,2025年我國鈦材消費量將達到25.2萬噸,2022—2025年複合增長率為20.2%。
天工股份表示,公司密切關注和洞察鈦材在民用市場的應用,特別是在消費電子領域,若干年前即投入成本提前佈局該領域的客戶培養、研發和技術積累;公司2023年度的全年産能利用率同比仍有所上漲,不存在産能過剩的情況。
另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天工股份控制權較為集中,且家族色彩較濃,公司實控人為朱小坤、于玉梅及朱澤峰,其中,朱小坤與于玉梅為夫妻關係,朱澤峰為二人之子,三人合計持有公司75.58%的股份,朱澤峰擔任公司董事長,朱小坤擔任公司董事。穿透股權關係,港股上市公司天工國際係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且朱小坤、朱澤峰均在天工國際任職執行董事等職務。
第一大客戶貢獻八成營收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天工股份業績大幅增長,其真實性受到北交所質疑。
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天工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83億元、3.83億元、10.35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034.32萬元、6998.14萬元、1.7億元。
天工股份業績暴漲背後,公司第一大客戶索羅曼(常州)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索羅曼”)為其貢獻了高比例營收。
根據招股書,2021年,天工股份前五大客戶中尚未出現索常州索羅曼的身影,但2022年,常州索羅曼便直接躋身公司第一大客戶,天工股份對其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27.88%,到了2023年,常州索羅曼及其關聯公司位居第一大客戶,而天工股份對其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則暴漲至83.45%。
值得注意的是,工商資訊顯示,常州索羅曼係2020年12月29日成立的新公司。
對於與新成立不久的公司開展大規模合作的情況,天工股份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常州索羅曼主要從事鈦材産品的研發、生産及銷售,其主要工序為將鈦及鈦合金線材進行異型材加工,生産成消費電子類産品的殼體、邊框、卡槽等,其産品主要應用於終端客戶的手機邊框、手錶表殼等。常州索羅曼在2022年被納入蘋果供應鏈,與公司大規模合作開始於2022年下半年,主要向公司採購鈦合金線材後進一步精細加工,繼而應用於手機邊框、手錶表殼等。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新成立不久的公司可能具有一定的市場前沿性,能夠為IPO公司帶來新的機遇,其快速發展能夠提高該公司的業績,但新成立公司作為第一大客戶也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除了客戶本身處於萌芽或發展階段,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外,IPO公司過度依賴單一客戶,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公司也應當注重其他客戶的開發,維持業績穩定性。
天工股份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為分散客戶風險,確保業務的穩定性和獨立性,一方面,公司從事鈦及鈦合金行業多年,具備豐富的市場經驗、良好的市場聲譽和成熟的技術,與化工能源等領域的核心客戶仍維持合作關係,能保證公司持續穩定經營;另一方面,公司積極開拓不同類型下游客戶,如航空航太領域、增材製造領域等客戶,推動産品在更多領域應用,開發更多類型市場。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