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新股動態 > 正文

字號:  

張家港農商行坎坷上市路:股東、內部持股數雙超標

  • 發佈時間:2014-08-07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早在多年前,國內諸多農商行就喊出了上市口號。2010年底,重慶農商行終於走出第一步,率先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成功上市的農商行,而A股市場如今尚且“有花無果”。

  在IPO預披露大門行將關閉前夕,江蘇5家農商行進入預披露大名單。誰將成為農商行第一股,將成為接下來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作為國內第一家由農村信用社改制的農商行,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張家港農商行”)早在2007年5月就正式啟動了IPO進程。然而7年之後,張家港農商行拿下“中國第一家上市農商行”的願景仍未實現。

  6月27日,11家城商行和農商行集中進行了預披露,張家港農商行也位列其中,迎來資本市場的再度衝關,本次首發擬登陸深交所。該行7年前首發面臨的“股東人數嚴重超標、內部員工股數過多”等問題依然存在,同時未能避免今年度農商行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大環境。

  招股書顯示,2011年至2013年,張家港農商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從1.89億元增長到3.92億元。業內人士表示,農商行壞賬的高發成為它們衝擊IPO繞不過的風險之一。

  除此之外,張家港農商行自然人股東、持股員工高比例的狀況,自成立起延續至今。招股書顯示,持有該行員工股數額超過5萬股的股東(包括內部董事、內部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共782人,持有該行員工股數額少於5萬股的股東,尚有58人。

  張家港農商行發行前,自然人股東持股比例仍然高達52.29%,其中,員工股東持股比例為9.91%。由此看來,該行從2010年開始的內部股份清理,其成效並不顯著。

  張家港農商行將自身定位為“中小微企業信貸市場的主導者,大型企業信貸市場的參與者”。該行借助本土化優勢,重點拓展中小微企業信貸市場。此外,其業務與網路主要位於張家港市,已從2008年開始逐步向外拓展。然而由過去的一家地方性商業銀行,發展成為一家跨區域經營商業銀行的過程中,張家港農商行仍面臨管理模式、人力資源儲備等方面的重重挑戰。

  記者日前就上述問題致電張家港農商行,截至發稿之日,仍未獲得答覆。

  不良貸款率連年遞增

  截至2013年末,張家港農商行抵/質押貸款、保證貸款、信用貸款和貼現分別佔貸款餘額的45.05%、47.45%、0.48%和7.02%,大部分貸款為抵押及質押擔保貸款。由於各種不可抗力的影響,該行貸款抵質押品的價值可能會出現減損。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1年末、2012年末及2013年末,張家港農商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為1.89億元、3.16億元及3.92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69%、1.00%及1.08%。該行稱,由於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貸款率存在升高的風險。

  張家港農商行以第三方提供保證的擔保貸款佔比較大,若借款人喪失履約能力且保證人的財務狀況亦出現嚴重惡化,可能導致該行的保證擔保貸款無法順利回收。

  該行按照剩餘期限劃分的貸款組合中,短期貸款(含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貸款)佔比較高。截至2013年末,該行短期貸款餘額為271.80億元,佔貸款總額的75.06%。以短期貸款為主的貸款結構雖然有利於增加流動性,但該行稱其不能保證維持現有的貸款期限結構,從而可能造成張家港農商行流動性風險提高以及不良貸款增加。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3年末,該行公司貸款投向前三名行業分別為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及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前述三個行業貸款佔公司貸款比例分別為49.06%、17.56%和 8.31%,共計74.93%。

  除此之外,時代週報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張家港農商行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小微企業。截至2013年末,張家港農商行公司貸款佔貸款餘額的比重為85.74%,其中中小微企業貸款佔公司貸款(不含貼現)的比重為95.10%。

  相對於大型企業而言,中小微企業的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如果張家港農商行不能有效控制中小微企業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可能會導致不良貸款增加、貸款損失準備不足,從而對該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産生不利影響。

  張家港農商行在招股書中表示:“在貸款業務中,由於借款人在借款後自身經營情況可能變化甚至惡化,或在辦理貸款時張家港農商行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資信狀況評估不正確、貸款集中度過高、貸款投向選擇失誤,或保證人無力履行保證責任、抵押物不足值等原因,貸款到期時可能無法及時收回本息,甚至形成呆賬,給本行造成損失。”

  自然人持股之憂

  張家港農商行前身是張家港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

  根據蘇州天中2001年11月19日出具的《驗資報告》(天中驗字【2001】第0130號),張家港農商行成立時的註冊資本為8800萬元,均為貨幣出資,股東總數1764名,其中法人股東 為12家,合計持股數1600萬股,持股比例18.18%;自然人股東為1752名,合計持股數7200萬股,持股比例81.82%,自然人股東中該行員工704名,員工持股合計2160萬股,持股比例 24.55%。

  張家港農商行自然人股東、持股員工高比例的狀況,自成立起延續至今。招股書顯示,持有該行員工股數額超過5萬股的股東(包括內部董事、內部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共782人,持有該行員工股數額少於5萬股的股東,尚有58人。

  該行稱,根據《財政部 人民銀行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內部職 工持股的通知(財金【2010】97號)》的要求,本行于2010年10月至11月期間,對員工股東持股進行規範清理,本行現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行股份也根據規定進行了清理。

  經協商,該行833名員工股東將其所持部分股份分別轉讓予該行法人股東—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華芳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張家港市塘橋鎮資産經營公司,轉讓價格均為10.00元/股。

  然而時代週報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張家港農商行發行前,自然人股東持股比例仍然高達52.29%,其中,員工股東持股比例為9.91%。有媒體報道指出,從2010年開始的四年間,該行內部股份清理下來,股東總數只減少了8家,自然人股中員工股數反而增加了6戶。不但股東總數遠超監管層200人的新標準,也遠遠高於市場傳聞中金融企業內部持股不得超過5%的“要求”。

  該行在招股書中也將“完善公司治理,穩步推進集團控股形式的公司治理結構”納為實現其戰略發展目標的業務發展計劃,表示將“提前應對混合經營可能帶來的市場變化。進一步規範投資、股權管理。積極推進控股村鎮銀行的轉型管理,積極參與參股銀行的轉型發展,確保股權及收益的安全”。

  股東人數嚴重超標、內部員工股數過多也被猜測認為是2007年,張家港農商行作為國內第一家由農村信用社改制的農商行,首次啟動IPO失利的原因之一。這一狀況在該行7年後再度衝關IPO之時,少有改觀。

  跨區域發展壁壘

  張家港農商行此次首發,擬通過網下向配售對象配售詢價與網上資金申購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向符合資格的詢價對象和在證券交易所開立證券賬戶的投資者或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對象公開發行。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發行股數不超過本次發行後總股本的25%。

  2011—2013年,張家港農商行總資産、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5.95%、9.61%和 6.46%。截至2013年末,該行總資産為725.05億元,2013年實現凈利潤10.46億元。截至2013年末,該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餘額分別為513.11億元、362.09億元。

  張家港農商行將自身定位為“中小微企業信貸市場的主導者,大型企業信貸市場的參與者”。該行借助本土化優勢,重點拓展中小微企業信貸市場。區別於張家港農商行專注于中小微企業的業務發展模式,張家港地區的大型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客戶主要是大中型企業。這種業務經營與發展模式的差異體現在客戶結構、客戶規模以及貸款利率等方面。

  張家港農商行在招股書中稱:“本行是張家港市網點最多、覆蓋面最廣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真正實現了農村金融服務的全方位覆蓋。同時,本行也是全國首批設立異地支行、實現跨區域發展的農村商業銀行之一。”

  實際上,該行的跨區域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時代週報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報告期內,張家港農商行擁有1家直屬營業部、36家支行和56家分理處,而從2008年設立首家異地支行通州支行至今,該行僅共計擁有8家異地支行和1家異地分理處。

  招股書顯示,該行的業務與網路主要位於張家港市,逐步向外拓展。然而由過去的一家地方性商業銀行,發展成為一家跨區域經營商業銀行的過程中,張家港農商行仍面臨重重挑戰。該行在管理模式、人力資源儲備等方面能否適應跨區域發展的需求,還需在未來的實踐中檢驗,同時,該行亦表示:“跨區域發展將使本行面臨多樣的政策、經濟和人文環境,本行的經營業績與財務狀況可能因此遭受不利影響。”

  張家港農商行計劃推進網點的業務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導型向行銷服務主導型的轉變。建立差異化網點定位。對該行網點所處區域特徵、客戶機構分佈、金融服務需求、綜合貢獻等方面進行分析,形成差異化服務策略。持續深化網點形象建設。規範網點內部佈局,推行現金區、非現金區、電子銀行服務區的“三區分設”,提高網點的運營、行銷和服務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