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美股 > 海外財經 > 正文

字號:  

IMF發佈報告稱亞太地區發展前景強勁穩定

  • 發佈時間:2015-05-08 07: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高偉東  責任編輯:張恒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一期《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前景強勁而穩定,預計該地區在中期仍將引領全球經濟增長。雖然經濟擴張速度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有所放緩,但強勁的消費緩解了外部需求下降所産生的衝擊。作為擁有石油進口國和供應鏈參與國的地區,亞洲將從近期世界油價下跌以及發達經濟體持續復蘇中受益。

  報告認為,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仍將快於其他地區,預計2015年將維持在5.6%的水準,並於2016年略微減慢至5.5%。預計國內需求將繼續推動增長。其他支援因素包括全球油價下跌促使實際收入意外增加以及良好的勞動力市場狀況等。這些因素有望抵消因美聯儲可能收緊貨幣政策導致資本流動逆轉所産生的影響。在整個亞太地區,油價下跌將暫時推低整體通脹,並且隨著大部分意外收入被節省下來,經常賬戶差額將會擴大。

  值得關注的是,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經濟表現存在巨大差異。中國經濟正放緩至更可持續的增長水準,預計中國2015年GDP增長6.8%,2016年GDP增長6.3%;日本的經濟增長有望在停滯一年後出現改善,預計日本2015年GDP增長1.0%,2016年GDP增長1.2%;印度今明兩年GDP增長將達到7.5%,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價格急劇下跌的非石油商品出口國,如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紐西蘭等國將會受到貿易條件不確定産生的負面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增長有望企穩或加快。

  亞洲在全球産出中所佔比例接近4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三分之二,其未來潛在增長的速度很可能會持續低於危機前水準。亞洲潛在增長普遍放緩,主要反映了全要素生産率的下降(TFP),其中勞動力貢獻的增長因老齡化放緩是多個經濟體增長下滑的主要因素。

  雖然亞太地區的經濟前景依然穩固,但影響亞太地區增長的風險衡量偏向下行。首先,鋻於經濟規模大且貿易和金融關聯性強,中國或日本的經濟增長大幅低於預期將給該地區其他地方和整個世界造成影響,尤其會影響供應鏈聯繫緊密及向這些大型經濟體出口商品的國家。其次,美元對歐元和日元匯率持續走強很可能會導致該地區的國內金融條件自發收緊,並使擁有大量美元債務的企業償債成本上升。此外,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走強可能會導致貨幣對美元彈性有限的經濟體出口市場份額下降。第三,該地區的債務快速積累會提高經濟增長對於全球金融和通脹條件的敏感度。美國的金融條件收緊將提高國內借款成本,而全球通脹水準下降,且如果傳輸到亞洲,則會提高實際債務水準,最終債務的持有成本增加會影響國內支出。

  報告最後強調,結構改革依然是提高亞太地區生産力增長的關鍵,各經濟體必須全面迅速地實施結構改革議程,這將有助於確保該地區在全球增長中的引領地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