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美股 > 海外財經 > 正文

字號:  

央行爭相放水 全球股市上演“政策牛市”

  • 發佈時間:2015-02-27 07:49: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罔顧經濟基本面不佳的現實,全球股市正呈現出“你追我趕”的膨脹態勢:美股已經持續了五年多牛市,中國股市在去年底開始持續火爆,更遑論備受“安倍經濟學”激勵的日本股市了。據統計,全球股市總市值現已達到73.3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在這種狂歡背後,是全球央行出於各自目的而爭相放水,政策指向罕見的趨於一致。

  股市一片狂歡

  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 近日創下了歷史新高。25日,標指和納指雖出現微跌,但道指仍然繼續上揚了15.38點,再攀高峰 。在英國 ,富時100指數超過了1999年底創下的歷史最高值。

  26日的日經指數較上一交易日漲1.08%,收于18785.79點,居於15年來高位。中國股市在結束了羊年首個交易日的震蕩之後,26日強勁反彈,上證綜指漲幅為2.15%,深證成指漲幅1.83%。

  《日本經濟新聞》26日報道稱,全球交易所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底的總市值為69.5萬億美元,低於去年8月底的71億美元,但從MSCI指數的走勢來推算,現已達到73.3萬億美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央行爭相放水

  分析認為,這兩日的大漲最主要歸功於美聯儲釋放的延緩加息信號。

  美聯儲主席耶倫 24日-25日在出席美國參議院會議時説,美聯儲將根據美國經濟發展情況決定何時啟動加息,即使修改目前加息前瞻指引中“保持耐心”的措辭,也不意味著美聯儲會馬上加息。

  而在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刪去“保持耐心”的表述即意味著美聯儲將在緊接著的下一次政策會議上宣佈實施首次加息,這一時間點鎖定在今年年中,即6月16日-17日的FOMC政策會議上。

  不少聲音擔憂,過早加息將令美國股市走入寒冬,甚至威脅經濟復蘇步伐。耶倫的鴿派表態令全球市場大為放鬆,畢竟美聯儲一旦加息,資金將回流美國市場,他國股市、匯市和債市都將出現大幅波動。

  不過,如果將時間段拉長到最近一個月,則不難發現,相對於美聯儲措辭的溫和變化,其他央行接連放水才是構成股市持續上揚的更主要動力。

  今年1月,歐洲央行推出了萬眾矚目的QE計劃,從3月開始每月購買600億歐元,一直持續至2016年9月。在此之後,包括中國、瑞士、丹麥、加拿大 、澳大利亞 、印度 、埃及等國的貨幣政策制定者紛紛宣佈降低利率。2月中旬,瑞典央行更是推出瑞典版的量化寬鬆,宣佈購債100億瑞典克朗的購債計劃。

  在這一波寬鬆潮之前的去年12月,日本央行已經再次擴大了量寬規模。

  摩根士丹利指出,去年12月,其追蹤的央行中有10個採用了寬鬆政策,9個為緊縮;而現在寬鬆的有16個,緊縮的只剩4個。

  未來走勢難料

  各國央行紛紛放水的一個共同原因在於對通縮風險的恐懼,但各有各的苦衷。這意味著,這種難得一見的共同政策方向只能持續短暫時間,股市的走勢很難預料。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艱難的轉型過程。但跟通縮相比,增長速度大幅走低可能帶來更嚴重的社會風險。IMF稱,明年中國經濟將僅增長6.3%,低於印度的6.5%。

  與中國類似,印度、土耳其以及埃及等新興國家多年來飽受通脹威脅,從去年年中開始原油價格意外下跌為決策者提供了難得的降息空間。

  澳大利亞、加拿大、挪威、智利、秘魯等國經濟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高度敏感,其降息是對2013年以來原材料、能源市場的低迷的政策反映。

  歐元區可能是遭受通縮困擾最嚴重的經濟體了,但失業率高居不下、經濟增長乏力、希臘債務危機再掀波瀾都不可忽視,而財政紀律的高壓也令財政政策寸步難行。

  瑞士和丹麥降息則屬於為應對歐版QE的衝擊而被迫跟風的行動。而美聯儲暗示延緩加息,既是在應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某種程度上也是和瑞士、丹麥兩國央行一樣的無奈之舉。

  在對抗通縮這一併不牢靠的大旗下,各國央行出於種種動機而走在一起,分道揚鑣只是時間問題,更何況不少央行的放水本就屬於跟風。在此波雲詭譎的政策環境下,股市走向何方就更難以預料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